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你慢慢来---语言发育迟缓、读写困难、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三年教育纠治案例

(2014-10-29 08:50:48)
标签:

教育

健康

育儿

情感

分类: 怀远堂教育
http://s2/mw690/001pYPXUzy6NbzkMkxz11&690

      小良是一个典型的语言发育迟缓、有读写困难并伴随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这种孩子的教育和纠治需要非比寻常的耐心和持久不断的努力,要给他自我成长的时间和空间,“三分教七分养”,家长应该抱着一种“孩子你慢慢来”的心态指导这类孩子的成长,这样他的问题才会一步步缓解,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小良整个教育纠治的过程很漫长,我把关键之处总结出来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够给更多被这些问题困扰的家长一点启示。

      其实教育调治一个孩子的问题,不能只看症状而是通过分析症状找出问题的根源在哪里,从根源入手来解决问题,这就是原始点疗法所讲的“从因解症”的思想。一棵大树出现一些树叶枯黄的现象,“从果解症”会急于把枯黄的叶子摘掉,暂时看起来叶子枯黄的症状解除了,其实导致叶子枯黄的根源并没找到也没处理,过段时间还会出现叶子枯黄的现象。而“从因解症”的思想则不同,叶子枯黄的现象往往是大树的根部出了问题,缺水或“营养不良”,从大树的根部入手处理问题,这样树叶枯黄的症状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套用古代的成语来说,“从果解症”是“扬汤止沸”,“从因解症”才是“釜底抽薪”,这类孩子的教育纠治一定要“从因解症”。

小良的典型症状表现:

1、语言能力发育迟缓,5、6岁才能开口讲话,二年级阶段只能说出连续三四个字的话,平常少言寡语,讲话绊绊磕磕不流畅,讲话时常常干瞪着眼卡住了长时间停顿讲不出话来。

2、读写困难,理解力不佳。有阅读障碍,经常读着读着就长时间停顿读不下去了,且阅读容易漏字或重叠,比如读“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笔财富”,他会读作“优秀秀统文文一财财富”,写字的时候左右或上下结构的字写得非常开,如写“动、静”写作“云 力,青 争”,“雷(上雨下田隔得很远)”,并且默写的时候,好多字只能默写出一半:默写“没 笔 思”他会写作“殳  毛   田”,其它孩子的默写都是要么会要么不会(整体性的)很少出现和他这样只能默写出一半的情况。语文、英语学习都比较困难,阅读和写作方面尤其差,老师上课讲的内容也常常听不懂,理解不了,听课效率低下,作业速度极慢,没学习动力,成绩自然也很不理想。

3、感统失调,运动能力很差。经常犯一种错误:比如, “18”写成“81”,“部”写成“陪”。开始家里人都当成她是粗心造成的,但无论我怎么提醒,他还是非常容易犯类似的错误,这个问题在她身上非常顽固地存在着。身体平衡能力和方向感比较差,前后左右上下总是容易搞混,这种孩子在医学上就被称为感觉统和失调,基本运动技能都掌握不好,身体的平衡性和协调性很差。开始教他打羽毛球时,他的左右手怎么也配合不到位,左手一放球右手总是打不中球,两手及眼的协调能力超差,在连续几块石头上走难以保持平衡。

4、心理自卑,人际交往困难。常受到同学的嘲笑,自信心不足,性格极为内向和自卑,无法和同学朋友有比较正常的交往。有时候,由于受到语言奚落和嘲笑,会使他非常地急躁和愤怒,甚至常常要借助“拳头”表达感情,给人一种躁郁双相性格的感觉。

 

成因分析:

1、  家庭环境影响:小良的语言能力发育迟缓,不排除有先天遗传的倾向。从家庭教育原因分析,他妈妈是个慢性子的人,平常就是个话少的人,很少与孩子有什么交流和互动;他爸爸整天在工地上干活,每天都比较累,难得有时间来引导孩子也不知道如何教育他。孩子很少有户外活动,整天待在家里,很“闷”。受到爷爷姑姑等的宠爱,什么家务活都不让他干,让他形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平时有什么需求都不必讲话,家人会把他的一切都照顾好,失去很多开口讲话的机会。平时在家里就是老实地待着,没有被培养起责任意识,处处表现很被动,动手动脑机会太少,身体的正常发育受到影响,运动能力也低下。

2、  成长需求被忽视,无自信:小良从上幼儿园开始,老师们就挺“喜欢”他的,因为他总是很听话,安安静静地,不会给老师带来任何“麻烦”,老师在习惯他听话的同时,忽略了孩子的成长需求,让他所受到的关爱反倒不及那些能给老师“惹麻烦”的孩子。因为他一直很听话,上小学后的任课老师,即使觉得他的成绩不怎么好,可他不是学习不努力,看起来还有点先天性的反应迟钝,老师也不知道该如何帮助他。因为没有有表现“出彩”的机会,他一直很难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肯定,班主任讲的话还常常打击父母的自信心。

3、  认识固化,恶性循环:因为他的父母和老师,都相当然地以为他就是个天资不高的孩子,已经习惯了他的比较差的学业成绩,对他根本没有什么期望也没采取什么不同的措施来教育他。他对自己的心理认知也慢慢固化起来,所以他的语言差的根源性问题迟迟没得到有效的解决,这样他学业成绩差—自信心不足的恶性循环却形成了。

4、  身体不健康影响机能发育:小良幼时常常生病,几乎每次生病都到医院挂盐水,病当时是治好了,可身体状况一直较差,胃口不好,吃饭非常挑食,长得干瘦干瘦的,一看起来就有点营养不良,身体不健康会直接影响他各项机能的正常发育,导致他的认知能力运动能力低于正常的孩子。

5、  问题累积,积重难返:语言能力发育迟缓,开口讲话的时间很晚,这样他不仅语言表达能力远远落后于同龄孩子,他的大脑中摄入和储存的信息(知识)也非常贫乏,这种知识和信息储存不足,进一步影响他的“遣词造句”能力的提高。举个例子,一个瓦工要砌墙,至少需要两个条件,一者是瓦工具备砌墙的手艺,二是需要有必备的材料(砖头、水泥等),而小良现在非常缺乏的是大脑中的“语言材料”,他“砌墙”的能力提高了,但“材料”不够,所以他的语言表达还是受到很大影响。他常常想说什么,却又无“话”可说,费很大的劲也冒不出几个词来。这个软肋,导致他的语文造句、作文、阅读都受到严重影响,而随着年级的升高,这些部分的分数所占的比重却越来越高,表现为他的学习成绩稳步下降。

6、  没找到合适训练方法:他的语文、英语学习跟不上,跟口头表达能力低下有直接关系,稍长一点的句子,他很难流利地说出来,语言都有语法问题,而他的大脑中根本就没有多少主语谓语宾语等等最基本的语法概念,他的话是独立词语的堆砌,没有粘连,像砌墙没有用水泥一样。加上学校内的语言学习过多地强调机械地抄写和背诵,让他对这提不起一点兴趣来。而他的数学学习成绩相对还不错,基本能跟上学习的进度,是因为数学讲究逻辑思维,他在这方面和同学相差不大,所以不容易落下。阅读障碍的形成主要有记忆模式、自信心和习惯三个方面的因素造成,他的自信心培养不起来习惯改变不了,语言障碍就很难改善;他的不同类型信息的转化能力不足,快速反应能力不足(大脑像是生锈),而这些能力恰恰是需要经常训练的,没有机会训练,只盯住他的作业是收不到良好效果的。

7、  兴趣被压抑、心理被扭曲:孩子手太“笨”,反应不灵活。作业多,他又做得慢,每天都没时间做别的。孩子喜欢做家务、捏陶泥、画画,可没时间让他做。孩子不喜欢的知识天天灌输,孩子喜欢的事情天天没有机会做,这样长时间的扭曲,导致孩子的心理都不正常,特别容易排斥学习。

       总之父母的家庭教育模式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语言表达意愿和能力,缺乏和大人的互动,身体好多项器官功能处于“闲置”状态,没有被激发和锻炼;户外锻炼缺乏,身体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各器官功能的感觉统合不到位;孩子一直有太多的挫折感没有得到鼓励和安慰,兴趣爱好没得到培养,其它培养自信的机会太少,根本感觉不到幸福,更没有价值感、成就感,心理上对学习失去兴趣;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不得法,很多教育措施进一步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导致孩子的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缓解。

 

主要教育纠治措施及成效:

1、改善家庭教育环境:首先要考虑如何让父母改变,父母要充实和阳光起来,此之谓“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提供教育书籍和碟片给家长学习,转变他们固有的狭隘的教育理念,不能认为这样的孩子就没救了,而是要充满信心地积极地影响和改变孩子。对孩子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后,结合传统文化的学习,尤其是礼仪学习和弟子规学习,放开手让孩子动手做家务,从最简单的洗碗扫地擦桌子开始做起,通过行为训练改变了他挑食、反应慢、依赖性、被动性等很多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爱心、责任心、孝心、自理能力和勤劳的品质,建他的道德之“体”,本立则道生。注意平时多和孩子说话交流,通过传话、转述、问答、描述等互动训练让孩子多一些语言练习机会。

2、避开孩子的弱点:教育是需要智慧的,不要总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孩子现在特怕写字,你要是天天逼孩子写更多的字就把事情搞糟了。考虑到孩子英语学习压力一直较大,建议父母在这方面从长计议,不要太关注他的这个“弱点”,减少他的挫折感,而更重要的是去培养他对英语的兴趣,不在乎他考试成绩的高低。把经典的英语视频送给家长,让孩子在家里多看多听。在采取具体的教育措施之前,先要有清晰正确的理念,理念不通,乱干一气,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可能会让问题变得更严重。

3、保护自尊心:针对小良这样比较自卑的孩子,我们平时特别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不急于去挑他的毛病、错误,而是激发他的兴趣和信心。比如:朗读时,我们先不纠正他发音的错误,而是鼓励他先读得大声点快一点。他和同学“动手“的时候,我们的劝解力求“公正合理”,侧重于解读他动怒的原因,而不是泛泛地谴责他打人不对,同时又温婉地提醒他要“君子动口不动手”,这种方式他比较接纳,也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4、从兴趣入手培养特长:采取“曲线救国”策略,避开孩子的弱点而是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开辟孩子新的进步空间,增长他的信心,并以培养兴趣为手段提高相关联的语言能力、精细操控能力。他其实非常喜欢画画,就从这入手来培养他,因为他性子“慢”,我们把这种“慢”的劣势转化为画画很有耐心的优势,让父母为他准备好所有的用具,让老师指导他,欣赏他的每一幅作品,培养他的这项特长,并给他展现“亮点”的机会。我们还让小良:捏太空泥、种植、折纸、攀爬以锻炼手脚的精细操作和控制能力及大脑的协调能力,适当的时候让他练毛笔字,为写好字打基础,重塑孩子的自信会让他享受到快乐感。后又把读经作为他的一个另一个特长来培养,不仅要让他大声读,还要读的快、读得准,并且能够流利地背诵,在他的大脑中储存最好的种子,长时熏习。让他多看感兴趣的书,快速阅读和快速复述,并通过大声快速连续的朗读,培养他对于字词的“粘合”能力,能把片段信息很快统合起来,锻炼心眼口的协调性,他的语言能力和智慧都大大提高。

5、加强机能训练:持续不断地加强运动锻炼,在小良身上采用过的机能训练项目有:练习踩木桩、游泳、单腿(闭眼)立、倒立、荡秋千以锻炼身体平衡能力和空间立体感受力;练习跳绳、打羽毛球、攀爬、翻滚锻炼手脚协同能力;练习泥塑、折纸、书法以培养精细操作控制能力。培养他跳绳跑步作为他可以长期坚持的运动。针对孩子比较听话的特点,特意创设一些特别的课程,训练孩子比较欠缺的能力,比如:他的身体平衡能力不好,就让他踩石头走、学游泳、爬树、跳绳;他朗读信心不足,每天让他大声朗读弟子规15分钟,参加周末读经班并领读;他羞于在众人面前讲话,就经常问他问题,让他当众回答出来。

6、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对他进行多种形式的启发和鼓励,唤起他各个方面的自信心,比如:对他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给予肯定和鼓励,经常观察他的闪光点并当众表扬他,对他感兴趣的事情比如抓鱼、挖萝卜等投去赞赏的目光,增强他动手做事的成就感,肯定他的观察力和合作精神。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让他和其他的孩子有良好的互动,大大增加他说话和交际的机会。孩子在遭受学习挫折的时候需要特别的关爱,让他爸爸每周末抽出一点的时间来陪他玩,陪他成长,树立他的安全感和对家庭的坚定信心,为他的进一步成长奠定心理基础。

7、正确解读进步的信号: 当他自主意识和自信心开始建立起来时,往往就就不像之前那样“听话”了,看起来教育他的难度增加了,其实这是他开始积极主动思考的信号,是他的一种巨大的进步,却容易被家长和老师误认为是逆反不好教了,其实应该正确理解他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反叛性行为,小良这样的阶段持续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慢慢变平和了。

8、教育措施协调递进:在运动上各个方面的尝试和鼓励,小良首先是在运动方面取得突破,特别是踩石头和学游泳的成功,大大激发起他的信心,身体平衡性和协调性大大增强,让他更为大胆和自信,勇于去尝试和表现自己。运动方面的心理突破给小良的语言训练带来的效果是显著的,他讲话越来越多越流利,阅读水平大大提高,常常是主动举手要求领读和回答问题,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因为他在运动和语言方面的提升让他在各门文化科上都取得比较大的进步,并且这种进步是持续的,越来越让我们惊讶。

9、原始点疗法的应用:应用原始点疗法的理论,调理孩子的身体,按推孩子的头部、背部等原始点,常常温敷喝姜汤、人参汤,打开身体的开关,补充孩子发育所需的能量,以促进孩子各项能力的恢复。孩子的身体机能开始变正常,尤其是记忆力和理解力提升明显,也不怎么生病了,定力和耐力都提高很大,精气神足,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自然提高了。

10、贵在坚持:各种简单有效的教育措施要坚持不懈,长时熏习,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进而改变他的性格和心理。让家长定时学习和思考,向各教育人士请教,不要三分钟热血,做了几天又都恢复原样,这样再好的建议和措施也没用,开了头却坚持不到底是人们做事的通病,要收到好的教育效果贵在坚持。

       因为小良跟我带的时间比较长(有三年了),通过这些年对他及父母的教育心理咨询、学习及成长指导、经典国学熏陶、兴趣培养,结合身体机能各方面系统性的训练,加上近来辅助原始点疗法的处理,他现在的语言、读写水平已和正常孩子相差不大,运动能力超出一般孩子,智力水平中等,进步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语言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开始主动发言,讲话流利很多,复述故事很流利,能在随机创设的情景中系统表达,性格也变开朗很多,已能和同学朋友正常交往,不再孤单。2、读写水平大大提高,阅读很流利通畅,写字速度明显提升,学习效率和理解力明显改善,学习成绩也稳步提高;3、身体协调能力、运动能力改变明显、基本体质大大提高,在运动方面已看不出统合失调问题;4、非常习惯于在家动手做家务,动手能力和孝心及责任意识得到培养,手变得比较灵巧;3、心理比之前阳光快乐,自卑基本消除、自信心被激发出来,有很多自己独立的想法和思考。

       其实语言发育迟缓、读写困难、感统失调等问题,在我看来大都与父母的“教育失调”有关,不完全是先天性的问题,看看这么多的孩子不许玩土、不能挖沙、不许爬树、没时间玩耍,大家就不会奇怪我为什么这么说了。其实解决这样的问题并不难,只要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解放孩子的手脚和头脑,给孩子宽松的成长环境,适当地加以引导并辅助以机能训练,这些孩子的症状大都是可以改变的。

注:为了保护未成年的孩子,文中所用名字为化名,案例为真实案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