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xcar.com.cn/attachments/day_061109/jhQT_11.jpg
http://image.xcar.com.cn/attachments/day_061109/BGpE_11.jpg
787在拥有正式名称之前,被称为「7E7」。在2005年4月26日,即计划推出的一年後,波音在787客机的外观设计作出改动,包括机鼻长度被改短。
背景
1990年代後期,767的销售量正逐步被空中公共汽车的A330-200所蚕食,波音遂研发其取代产品。随着747-400的影响力开始减少,于是便出现了两个计划,分别为「音速巡洋舰」(Sonic Cruiser)及「747X」。
「音速巡洋舰」主要为增加至接近音速的飞行速度(约0.98马赫),耗油量则与现有的767及A330-200相近;而「747X」则把现有的747-400机身及机翼加长,与空中公共汽车A380竞争。
航空市场普遍并不热衷于747X,但对「音速巡航者」的期望则高得多。美国有不少大规模的航空公司对此概念均表示乐观,认为把航程时间缩短可获不少乘客的好评。
九一一事件发生後,全球航空市场均受创,而美国的公司更是首当其冲,它们曾经大力支持研发该款音速客机的,对于突如其来的资金流失来个措手不及,在油价上升的情况下,它们认为效益比速度更重要,波音公司遂提供机身构架使用的选择给客户。由于所需成本过高,其需求也大大泡汤,因此波音另提供其它计划给客户,原有的747X计划被取消。
「音速巡航者」被一新计划取代,称为「7E7」,当中的E字可以有不少解法,例如「Efficiency」(有效)、「Environmentally
Friendly」(环保)等,而波音方面则指是代表「Eight」(八)。後来该产品收到不少来自中国公司的订单,而中国人认为「8」是「发」的谐音,象征好意头,为迎合他们的需要,波音遂把7E7改名为「787」。
787使用了「音速巡航者」所提出的技术以及惯用的机体设计,波音声称787最多可比同类产品节省近两成的燃料,主要来自减轻了的引擎以及复合材料机身的重量。此外,787也使用了不少新科技,例如使用了以太网络作机内的信号传输,制动系统使用电动控制取代液压控制,从而把产品推动「电气化」。
http://image.xcar.com.cn/attachments/day_061109/Maan_11.jpg
特点
- 宽体机,机内两行信道。
- 巡航速度:0.85马赫(水平面速度约每小时561海浬或903公里)。
- 续航距离:8,500海浬(15,700 公里),可由洛杉矶直飞伦敦,或纽约直飞东京。
- 使用物料(按重量):61%复合物料,20%铝,11%钛,8%钢。按体积,787的
80%是复合物料。
- 生产线只要三天便可完成一架787的装配,而737则需要十一天。
- 比其它民航机拥有更大的窗,窗的位置亦更高。乘客可以看见地平线。窗中以液晶体调较机舱的光暗,减少窗外射入的眩光及维持透明。
- 机舱内以发光二极管提供照明,取代荧光管。
- 机舱气压以电动的空气压缩机维持,不使用引擎放气带入的空气。
- 机内用以太网提供驾驶室及各部分的数据通讯
- 无需放气的涡轮风扇发动机,减少各式热空气管道,以电力系统取代。
http://image.xcar.com.cn/attachments/day_061109/Mcxi_11.jpg
型号
787 目前有三种型号:
- 787-3
是296座位(两级客舱)的短途客机。对象是亚洲的高密度航线。续航距离为3,500海浬(6,500公里)。预算2010年投入服务。
- 787-8
是基本型号,有223座位(三级客舱),续航距离为8,500海浬(15,700公里)。预算2008年投入服务。
- 787-9
是加长型,有259座位(三级客舱)。预算2010年投入服务。
787-3及787-8亦可能提早至2007年末正式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