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浪音乐华语唱片月报十月篇 大牌齐扎堆

(2008-12-06 16:53:26)
标签:

jj

林俊杰

林俊傑

周杰伦

蔡依林

吴佩慈

苏见信

许巍

新专辑

jj陸

华语唱片

娱乐

分类: 世界杰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5日20:32  新浪音乐

新浪音乐华语唱片月报十月篇大牌齐扎堆

周杰伦吃力仍难讨好

 

  新浪华语唱片周报第21期(2008.10.27-11.02)

  新浪华语唱片周报第20期(2008.10.20-10.26)

  新浪华语唱片周报第19期(2008.10.13-10.19)

  新浪华语唱片周报第18期(2008.10.6-10.12)

  新浪音乐华语唱片月报九月篇

  新浪独立音乐月报第二期

  >>>乐库听歌<<<

  十月,气候金秋,唱片业也进入了金秋。大腕儿发片了,新人难,老人也难,唱片业难上加难。

  许巍 (听歌) 少年不再 周杰伦 (新浪音乐华语唱片月报十月篇大牌齐扎堆 听歌) 吃遍江山

  独立界痛仰重出江湖不再哪吒闹海,而是双手合十,昔日的摇滚英雄许巍进入主流视线,《爱如少年》却不如少年的许巍,但低调的许巍一直都是媒体的宠儿,专辑虽不至于一无是处,但是就连上一张中仅存的棱角已经被打磨得光润圆滑,像个鹅卵石一样,主流音乐的力量实在太大,不过凭借许巍个人的良好口碑却不大可能落到失宠的地步,步入中年又发福了的许巍,音乐自然平和了很多。棱角不见了,或许是所有摇滚人的归宿,如果你愿意,可以回头看看《在别处》里那个飞鸟般天马行空的许巍,或许这样的转变真的能给摇滚前辈们一些物质慰藉,可是苦了好多原来的长发青年。许巍还不是一个功利艺术家,他还不会考量金钱的重量,向他致敬。本月的另一大作是新力博德曼的顶梁柱周杰伦的《魔杰座》,摩羯座的周杰伦投出了一枚叫魔杰座的飞镖,波澜不小,当今的流行乐坛如果没有周杰伦,我们讨论的话题很可能就少了很多,这就是一个周杰伦唯我独尊的时代,不是周杰伦要称霸乐坛,是压根就找不到第二个人能和他一争高下。我至今还找不到一个能能像周杰伦这样大小通吃,老少皆宜的流行歌手,其实能做到邦-乔伟那样吃遍从5岁到80岁的男女老少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人家就办得到,你没辙。周杰伦的情歌唱得是越来越到位了,《花海》和《说好的幸福呢》就是两个物证。中国风要不是周杰伦刮起的,可能真不见得能这么受欢迎,人家周杰伦的确挺能,玩什么,什么就时髦,跟着这个风向标走,赶超不了,但也不至于无人问津,赶紧跟上吧。

  明哥堪称公路之王 王菀之 (听歌) 路线有待考量

  香港“变色龙”黄耀明(听歌) 从来都是发片不声不响,一副满不在乎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模样,“你爱听不听,不听拉倒”,06年的《若水》大受好评后,明哥又没影儿的逃离了公众。香港音乐圈有两个人,你回避不了,一个是黄耀明,一个是梁翘柏(听歌) ,后者基本已经转入幕后从事制作,前者就是一个年轻版的大卫-鲍依,从摇滚玩到独立,从流行玩到迷幻,虽然低调不张扬,但在香港当地黄耀明的口碑可谓极好(曾在香港呆过的朋友说过),按说英皇本就不应该签下这样一个刺儿头歌手,可英皇绝对不是一个没头脑的主儿,敢签下黄耀明又能力挺黄耀明,这足以看出黄耀明的实力。《King of the Road》的封面依然延续了黄耀明华丽的风格,紫色的头发,颓靡的牛仔帽,斑驳的光影背景,只有黄耀明才适合这样的场景,专辑里有周耀辉,还有林夕,配上主角黄耀明,活生生三驾马车的气势。《金粉世家》黄耀明演绎得如此豪华壮阔实在令人吃惊,开篇和间奏的大段电子效果和英国的缪斯(Muse)有着异曲同工之效,至今黄耀明的所有专辑仍没有一张令我感到失望。明哥的小师妹泳儿也推出了自己的第五张专辑,快歌和慢歌各占一半,不喜欢快歌的歌迷当然可以跳过,但是泳儿专辑中的几首快歌曲都具备很好的律动,不听可惜。她的情歌依然动人,另外这位大美女还在专辑里给大家奉献了一首泳式说唱《Pieces Of Me》,不要忘了泳儿曾经有一首《中国话》让人为之一惊,嘻哈已经渗透主流乐坛,假以时日,嘻哈就要复辟。

  创作才女王菀之的这张专辑《Infinity Journey》主要以重新演绎原有作品为主,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刘德华(新浪音乐华语唱片月报十月篇大牌齐扎堆 听歌),杨千嬅(听歌) 一众大腕儿都曾向她邀歌。早年时,刚出道的王菀之在环球旗下的几张专辑几乎是清一色的独立流行路线,封面设计也很有日本小清新的韵味,王菀之有现在的成绩和当年环球的运作不无关系,当然才气才是根本,这点无可置疑。可是东亚现在对王菀之的包装显得过于俗套,封面设计已经流于主流选秀歌手的路数,有点揠苗助长,对王菀之的运作或许东亚应该更理智一些,毕竟歌坛才女不多,操作失误会着实可惜。

  江若琳 (听歌)有些耀眼 主流袁泉 (新浪音乐华语唱片月报十月篇大牌齐扎堆 听歌 blog) 一支“独”秀

  福茂旗下的美女新人陈晓蓁(听歌) ,履历上看有过丰富的社会经验,转投娱乐界或许对于她是一个新的人生体验,至于唱歌,功力还尚欠火候,高音部分太浅,如果可以演戏为主,唱歌为辅或许是个上佳选择。签入新力后的台湾乐队1976,和宝岛的另一支乐队拾叁有着不少的相同点,一溜儿的英伦范儿,专辑《1976这个星球》比起那张《耳朵里的新浪潮》柔和了不少,过去听到如此忧伤的台北之音的确是个惊喜。旋律上口,但专辑的录音貌似有些失误,低音效果并不明显,不过或许这是主流市场的一个特点,内地主流市场里的摇滚乐应该向台湾学习,进入主流后还能保持一些格调,让索尼签下,1976的未来应该不差。

  久未在歌坛露面的吴佩慈(听歌 blog) 的新EP时隔上一张专辑发行已有三年,主流市场是个无底洞,无论是新人还是老炮发片,即使是财团级的唱片公司也没一个不担忧的,大投资就意味着可能的大亏空,所以EP就成了试水的捷径,用EP投石问路,抛砖引玉,既不耗大力气,也不过度担心,一举两得。吴佩慈的新EP说来并不是没有看点,李偲菘,李伟菘(听歌) 都参与了创作,吴佩慈的唱功暂且不论,从EP的几首歌来看,接下来的新专辑很可能更多的偏重舞曲,结合情歌金牌创作人李家二公子的曲作,有点意思。环球去年推出的新人江若琳,首先唱功值得肯定,能成为颁奖典礼的常客并不多怪,今年的粤语专辑《Shinning》的旋律可圈可点,从个人角度上来说,我并不认为江若琳适合快歌节奏,所以《第一眼》选入显得很是突然,如果删掉这首快歌,这张专辑至少可以客观的打出80分。

新浪音乐华语唱片月报十月篇大牌齐扎堆(2)

内地至少还有许巍

 

  >>>乐库听歌<<<

  大国文化帐下的袁泉 (新浪音乐华语唱片月报十月篇大牌齐扎堆(2) 听歌 blog) ,这几年颇有演而优则唱的态势,不过玩票似的跨足歌坛后,可能连袁泉自己都没有想到会取得如今的佳绩,去年的处女专辑《孤独的花朵》在年末居然高居诸多文艺小青年的十大榜单,乐评界也一致给出高质量点评,今年的EP《Short Stay 冲绳》更是大玩独立流行,虽然仅仅收录三首作品,但似乎都能作为单独的打榜歌曲,加上近年文艺青年如雨后春笋般涌入,所以大国大可不必担心袁泉的市场,发第二张吧,如果袁泉会创作,那可能真不得了了,听袁泉总能让人想起另一个声线同样沙哑的艺人——周迅 (听歌) 。

  蔡依林 (新浪音乐华语唱片月报十月篇大牌齐扎堆(2) 听歌 blog)练英文 苏见信 (听歌) 单飞

  最后的三张大作,都是来自几位颇有争议的艺人,二男一女,男为苏见信林俊杰 (新浪音乐华语唱片月报十月篇大牌齐扎堆(2) 听歌 blog) ,女为蔡依林。尊重传统,女士优先,看看蔡依林的新专辑《爱的练习语》,我一直怀疑蔡依林的定位有模仿布兰妮的嫌疑,从造型到曲风,基本是在步布兰妮的后尘,布兰妮已经是天后,今年回心转意,还拿了欧洲MTV大奖,蔡依林这几年好像唱功上长进不大,倒是绯闻不断,自我炒作方面蔡依林已经心里有数,这张全英文专辑在她的所有专辑里显得比较突出,不是因为英文的缘故,而是不再依靠噱头笼络人心了,多年之后,蔡依林可能真的会为《特务J》的那个SM造型感到懊悔,如果噱头少一点,多花点心思在唱歌上,恐怕就不至于招致那么多负面话题了,其实蔡依林唱功不至于差到依靠搔首弄姿抢头条,这张专辑是有些说服力的,尽管这样,她要消除部分歌迷的偏见还需要时日。

  女士优先之后,男士报到。信乐团 (听歌) 主唱阿信单飞后,传闻不断,信乐团方面对苏见信的离队不是闭口不谈,就是含糊其词,而阿信单飞后的第二张专辑或许可以让当事人双方坦诚的面对媒体谈及过去,离队其实并无过多尴尬,追求各有不同,只是苦了歌迷。那个爱飚高音的阿信如今变得成熟了很多,从歌词的创作来看,阿信确实已经摆脱了离队的阴影,信乐团和阿信可能都需要给彼此更多的空间,现在的信乐团远没大家想象的那么妥协于商业,至少从过去对他们的采访看,他们还是比较摇滚的团队,音乐服不服人,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回头来看阿信的专辑《集乐星球》,流行重金属的路子,飙高音已经不再成为阿信爱于炫耀的资本,《态度》里还有一段很久没听到的“爬格子”吉他solo,艾回把宣传版的《集乐星球》早早放到了媒体的台面,从旋律上口的角度,《小时候》比《告别的时代》更适合打榜,后者信乐团时代的痕迹过重,和《死了都要爱》太相似,有些段落就是和弦的简单变换,副歌部分的高音更是如出一辙。

  林俊杰向来喜欢在专辑名上做些手脚,玩些花样,诸如《编号89757》,《曹操》,《西界》这样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名字从来都是林俊杰的把戏,虽说是把戏,但林俊杰还是有两把刷子的,林俊杰周杰伦 (新浪音乐华语唱片月报十月篇大牌齐扎堆(2) 听歌) 经常被人拿来做比较,不是毫无道理,R&B,中国风都是两人的杀手锏,周杰伦御用词作方文山(blog) 跨刀林俊杰的《醉赤壁》,又一首中国风的作品,中国风的流行迟早要吹过,能适时的把握住火上一把,才是才俊,周杰伦林俊杰都做到了。海蝶现在的当家艺人非林俊杰莫属,专辑里的客串艺人从农夫到五月天 (听歌 blog),再到蔡卓妍 (听歌) ,无一不是话题艺人,看点频频,见识过林俊杰歌友会的人,一定会有同感:后生可畏。不知道林俊杰能火几年,但是目前看来“俊杰”这个词给他用,还是比较靠谱、合适的,以后嘛,再看咯。(朱尔摩斯/文)

  推荐唱片

新浪音乐华语唱片月报十月篇大牌齐扎堆(2) 新浪音乐华语唱片月报十月篇大牌齐扎堆(2) 新浪音乐华语唱片月报十月篇大牌齐扎堆(2) 新浪音乐华语唱片月报十月篇大牌齐扎堆(2)
《爱如少年》
许巍新浪音乐华语唱片月报十月篇大牌齐扎堆(2)

10.15
《魔杰座》
周杰伦
10.15
《King of
the Road》
黄耀明新浪音乐华语唱片月报十月篇大牌齐扎堆(2)

10.03
《1976这个
星球》
1976新浪音乐华语唱片月报十月篇大牌齐扎堆(2)

10.17

 

 

     原文地址:http://ent.sina.com.cn/y/2008-11-25/ba2266999.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