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蒙特利尔的旧市区

(2009-01-05 09:19:41)
标签:

旅游

 

 

蒙特利尔的旧市区,俗称老城。

当年占领蒙特利尔的欧洲人肯定都是从圣劳伦斯河里爬上岸的,所以,老城必定建在河边上。

不错,现在的老城范围北边从圣安托万大街(Rue Saint-Antoine)开始,东达麦吉尔大街(Rue Mcgill),西至邦斯库尔大街(R。Bonsecours),整体向南拓展至圣劳伦斯河,河边的几座旧港和新港如今仍然是圣劳伦斯河上最大、最现代化的码头。

旧市区与现城区有明显区别,俨然是另一个城市的感觉。

进入老城,街道路牌都变成了红色,而城区其他地方的路牌却是白色的。除几条主要大街外,其他与城区相连接的道路进入老城就变成了另一个名字。

老城的主要观光内容都集中在类似一副挑担的区域上,但是,就是走马观花的看完这两个箩筐和一条扁担上的景点,也至少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

 

一、一个箩筐

 

其实,如果住在老林的地方,去老城十分方便,步行十几分钟即可到达。站在唐人街上,就能看见其中一个箩筐里哥特式大教堂的尖顶。这个箩筐就是“军人广场”。

顺着横穿唐人街的R。St-Urbain大街向圣劳伦斯河方向前行,跨过圣安托万大街就会发现:与R。St-Urbain大街相连接的大街变成了红色街牌指示的圣胥尔皮斯街(R。St-Sulpice)。顺着这条街再步行五分钟后就会发现右手边出现了一个游客云集的空地。这里就是著名的“军人广场”。

这里的地标是最早占领蒙特利尔的法国人建的胜利纪念碑。

站在碑上的人名及其功绩在纪念碑四周的铜制铭刻上有所记载,纪念碑四周的铜制雕刻画,解说了法国人占领蒙城(当年被称作:玛丽城)的过程,从中可看出是以大量屠杀印第安人为特点的。欧洲人还算诚实。

军人广场临街对面就是号称“北美最大、最美丽的哥特式教堂”的圣母大教堂(Noter-Dame`s Basilca)。其外表并不起眼儿,所以,是否是最大不敢评说。但是最美丽应该是名副其实。

那天上午正赶上教堂里做弥撒,不但不允许拍照和录像,参观者甚至都不能进入大堂,只能站在门厅的位置上观看。这在西方的教堂里实属罕见,因此引得部分欧洲旅游者一个劲儿翻白眼儿,有些甚至还在嘟嘟囔囔的发牢骚。

虽然没能拍到照片,但是,教堂内精美的装饰令我们久久不能忘怀。自认是见过教堂无数,但仍然被眼前的景色所震撼。除了几根主立柱外,几乎所有的地方,包括地面都可以说是精美的装饰品,大型油画和雕塑也必定是出自名家高手。这样精美的装饰程度记得只在一个奥地利小镇:哈尔库塔特(茜茜公主常年度假的地方)见过。但和那个教堂比较起来,蒙特利尔的圣母大教堂却要大很多。

教堂是西方文化、艺术、历史甚至政治最集中显现的地方。每每进入总会有诸多感慨。

 

二、一条精美绝伦的扁担

 

这条扁担就是老城区的圣保罗大道(Rue St Paul)。

大道上集中了老城区诸多座民间艺术店堂。比如老商店、老艺术品店、古董店、老餐馆等等。在艺术品和古董店里的物品几乎件件可称的上是精美绝伦,不懂艺术品的人在这样的店铺里也往往会流连忘返。这类感觉在美国新奥尔良的法国区里也曾有过。

这些老字号以及整个老城区的主要景物如今还能完好的保存,据说是得益于上世纪60年代市政府的强制保护政令。

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今这一地区真正成了步行者的天堂,每天游客络绎不绝。据说在与圣保罗大道相交的一条小路:圣加布尔街(R。St-Gabril)上发展成了一处开放性的画廊,蒙城各派自由画家在此展示自己的作品,也可为游人作画。可惜我们没找到。

 

三、另一个箩筐

 

另一个景点集中区在圣保罗大街的西端,位于雅克。卡尔捷广场周边。

广场上一根高高的纪念柱上站着后来的蒙城占领者:英国将军纳尔逊。他的到来使世界上最大的法属殖民地变成了英国人的财产。他的丰功伟绩也被后人用铜铸的画像镶嵌在了纪念柱的下端,供后人瞻仰。并且,他所站立的石柱要远远高于原法国占领者的纪念碑。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从四周的说明上了解很多加拿大过去的故事。

广场上另一处标志性建筑就是庄严肃穆的蒙特利尔市政厅。从15世纪法国人建立玛丽城开始一直沿用至今。我们有幸进入参观了一个小时,相比之下显得很朴素。一位负责管理的老先生还热情的送给我们两枚市政厅的纪念章。那天,大厅里还正在举行着一个个人摄影展。感觉有些不伦不类的。看来欧美人真的很实际。

站在高耸的纪念柱下,向缓坡入河的广场上看过去,有种开放性,感觉很奇特,往往会令人浮想联翩的。我们去的时候是淡季,广场上除了周边数家常年开放的餐馆、咖啡厅仍然熙熙攘攘外,几乎空空荡荡的。但是,在夏季旅游高峰时,每至夜晚,这里就聚集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和休闲的市民们,五彩缤纷和欢歌笑语荡漾在广场的上空,彩灯映照下的老城景色成为广场的背景,站在圣劳伦斯河边上望过去,完全是蒙特利尔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北美,尤其是加拿大的所有城市都是夏天最为热闹。

走到广场的下沿,距离圣劳伦斯河最近的一条路上,一座具有强烈视觉效果的、像个罗马式大教堂的建筑立刻进入眼帘。这是一座几经改变用途的著名历史遗物了,曾经做过市议会大厦、博物馆、音乐厅以及修道院,今天,它却变成了一座大市场,起名叫做:邦斯库尔大市场(Bonseours Market),出售着各种工艺品。

走到这里,如果累了,可以在市场门前的长椅上歇息一下,喝点儿饮料也行。只是,千万别由此止步,因为,沿着市场门前的路再向西走五分钟,就能见到另一座有着神奇传说的教堂:邦斯库尔圣母教堂(Chapelle Notre-Dame-de-Bonsecours)了。教堂不大,但很有历史,重建了数次,内饰小巧优雅,内涵极深。有关它的传说也有很多版本,挂在天花板上的古老帆船,各个满载历史故事,却为何竟然如此之小?!懂法语的人如果有时间可与神父深谈一次以探究竟。

教堂朝向圣劳伦斯河一面的穹顶上,站着据说是保佑水手们平安的圣母玛丽亚。她头顶着王冠,双臂尽情的张开着,据说是在迎接那些胜利返航的水手们。但是,我发现,她的手心向外做推状不知是何用意?!又一次觉得要是懂法语就好了,或者是再有些时间就好了。

花8加币可上到二楼眺望圣劳伦斯河,不过,大可不必作此浪费,坐上自己的“11路车”,花上十几分钟就可以与圣劳伦斯河亲密接吻了!

 

老城的“第五大道”

蒙特利尔的旧市区

 

纪念碑上的法语可能是他的名字。

蒙特利尔的旧市区

 

在加拿大,稍微正式一些的文字说明都会用英、法两种文字。在蒙城,法语在上。

蒙特利尔的旧市区

 

毫不掩饰的杀戮行为

蒙特利尔的旧市区

 

这是当年反抗法国人的印第安人领袖,他的名字现在成为他那一族的代号。法国人

也认为他是英雄。

蒙特利尔的旧市区

 

最早一批到达新大陆的法国移民的代表人物。他那本该割麦子的镰刀变成了杀戮印

地安人的屠刀。他是“当然的英雄”。

蒙特利尔的旧市区

 

法国的南丁格尔?她救助的幼童是印第安人的形象。胜者总是容易宽容的。

蒙特利尔的旧市区

 

古老的蒙特利尔银行

蒙特利尔的旧市区

 

北美洲最大、最美的大教堂。老城最值得一看的地方。

蒙特利尔的旧市区

 

乘坐观光马车是短时间内观赏老城的好方法。

蒙特利尔的旧市区

 

马车一定会通过这最热闹的圣保罗大街。

蒙特利尔的旧市区

 

这家甜品店在加拿大几乎所有城镇都可见到。只有蒙市老城的这家标志告诉人们,

原来它来自法国。

蒙特利尔的旧市区

 

圣保罗大街最吸引人的就是这些古老的艺术品点。

蒙特利尔的旧市区

 

印第安人的艺术形式已成融入加拿大占领者的文化了。

蒙特利尔的旧市区

 

但更多的还是欧洲人的传统形式

蒙特利尔的旧市区

 

识货的人在这里没准儿能掏到什么宝贝呢!

蒙特利尔的旧市区

 

雅克。卡尔捷广场,夏天的夜晚一定要到这里的河边拍张蒙城夜景。

蒙特利尔的旧市区

 

纳尔逊背朝着圣劳伦斯河,眼望加拿大的土地。与法国纪念碑上的人物正相反。

蒙特利尔的旧市区

 

当年那一幕让法国人至今痛心疾首!

蒙特利尔的旧市区

 

这个广场两边可能集中了蒙特利尔最好的餐馆。所以,永远是人满为患。

蒙特利尔的旧市区

 

起码蒙城最老的餐馆和咖啡厅在这里。

蒙特利尔的旧市区

 

现在仍在使用的蒙特利尔市政厅

蒙特利尔的旧市区

 

这里有很多类似古堡的老宅子。现在恐怕都成了博物馆。

蒙特利尔的旧市区

 

这门儿里阴森森的,我们没敢进去!

蒙特利尔的旧市区

 

恐怕和“小天艺市场”类似的地方。

蒙特利尔的旧市区

 

圣劳伦斯河边上的“小圣母教堂”

蒙特利尔的旧市区

 

管风琴透着艺术感

蒙特利尔的旧市区

 

欧洲人的“观音菩萨”。

蒙特利尔的旧市区

 

位于圣劳伦斯河对岸的万国博览会旧址。

蒙特利尔的旧市区

 

几百年前居然有这么宽的大路?!

蒙特利尔的旧市区

 

当你看见这座破旧的教堂时,新市区就到了。教堂正门对着的大路就是圣丹尼斯大道。

远处类似于哥特式大教堂尖顶的地方就是魁北克大学。老林的“家庭旅馆”就在这两

个尖顶中间。

蒙特利尔的旧市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