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蒙特利尔的闹市区

(2009-01-02 21:51:14)
标签:

旅游

 

圣劳伦斯河从金斯敦发源后,直奔东北而上,成为美、加两国的界河。当她刚刚完全投入加拿大的怀抱时,陡然变宽了。又像是上帝想修正这种不寻常的变化一样,他老人家在这变宽了的河中心,投入了一枚大菱角。菱角没有占据的地方就形成了现在的“圣路易斯湖”,被菱角占据的地方大河变成了两条枝杈,上面的一条细些,人们给它起了一个新名字:帕里斯河(Riviere des Prairies),下面一条粗些的仍然沿用了它的老名称:圣劳顿斯河(Fleuve Saint-Laurent)。而这枚硕大的菱角就是整个蒙特利尔市。这里养育了340多万人口。

蒙特利尔闹市区的面积只是整个蒙特利尔很小的一部分。从地图上看不到十分之一。但是,这里面却生活了190多万人。因此,从大街上看人口密度大于多伦多。

闹市区又可分为商务区、唐人街、皇家山台地和少数民族区等。

 

一、商务区以卡特琳娜大街为中心展开

 

所谓商务区就是现代的Downtown。主要集中在卡特琳娜大街一线。

这里布满了各类艺术广场、商业大楼、豪华酒店、神圣的教堂以及两所世界闻名的高等学府等。

以与卡特琳娜大街相交的圣洛朗大街(Blvd St-Laurent)为界,该大街偏西的部分以魁北克大学为中心是所谓传统的法语区;该大街偏东的部分以麦吉尔大学为中心慢慢的变成了英语区。但是,时至今日,在蒙特利尔直至整个魁北克省法语仍然是主要语言,所以,蒙特利尔大街小巷的各种建筑物标识、街道名称等几乎都是法语,遇到的人首先也是对你说法语。

应该说,蒙特利尔的8天中每天都要走在卡特琳娜大街上,主要的经典几乎都去光顾了一下。印象较深的简述如下:

一座在Christ Churth Cathedrat 大教堂的旁边以原来的老教堂改建的音乐厅独具特色。

为了保证二层和边上的听众都能看清舞台,整个大教堂内竟然没有一根柱子,看着顶棚那些哥特式尖拱下交织成型的花蕊式装饰,真怕它们不小心掉下来。

一位好心的老者(工作人员)主动邀请我们上了舞台,详细介绍了那架四排手键、两排脚键、无数个拉柄的风琴。悦耳的琴声不知何种原理就让风琴顶部的巨大铜管发出了如此洪亮震撼之音。有时间、懂法语的话,与演奏的女士好好聊聊,一定会增加不少有关知识。

从地图上看,“地下城”就在附近,所以,我们就向老者询问。没想到,老人指着大厅内的一个小门说“就在这里”!并主动引领我们进入,当我俩兴冲冲来到地下后又遇到一位老人的热情接待。在这位老人的指引下我们才发现,原来他们说的“地下城”是教堂的地下慈善室。

这里堆放了一些每天分发给穷人的吃喝用度之物,还有一些义卖的物品,物品统统来自教区内善良的信徒们的无偿捐赠,教堂再以极其便宜的价格卖给路人。比如,这些物品中有个3元区(加元),居然有很多还带着纸牌子的新品毛衣和西裤。太太挑了一双老人头牌的皮鞋,基本上是全新的。老人一高兴,居然只收2加元。西方人的小气和慷慨会常常同时令中国人不可思议。

出了“剧场”向东一点儿就是Christ Churth Cathedrat大教堂了。教堂本身并没有太多的可看性。在大教堂的旁边有一个漂亮的、玻璃制作的“地下城入口”。

蒙特利尔的地下城十分发达,上下好几层,可以说完全是又一个城市,内中各种设施应有尽有(据说还有红灯区),在整个Downtown内的地下四通八达,与各种地面建筑合理的相连。很多蒙城人整个冬天都不用到地面上。

从地下城玻璃入口旁边的一条街向北走五分钟就能看到麦吉尔大学,这所大学的排名在加拿大十分靠前,超过了蒙特利尔的魁北克大学。尤其是它的医学院世界驰名。

白天走了一下“新月街(Rue Crescent)”,没感觉出什么异样,这里号称是蒙特利尔的红灯区。从晚上卡特琳娜大街上的风情看,能想象出到了夜晚这里会是什么样。

卡特琳娜大街号称是蒙特利尔的“第五大道”,所以,很多活动都会在这条街上举行。北美地区全年的气候还是寒冷为主,到了秋天各种活动显然已经寥寥无几了。我们这几天赶上了一次活动,也算窥见一斑。

那天的活动主题是“绿色城市”,大街上布满了各种环保器材,展出的汽车、摩托车以及一些机动器具都是不烧汽油的,身穿黄绿色服装的工作人员为路人分发着各种宣传材料和环保礼品。

在几辆自行车练习器上坐满了呼哧带喘的男女,问一位满脸通红的女士为何这般出力?她指着一个身穿绿色服装的小姑娘说:她让我骑的呀!回答的直爽可爱。问一位很具绅士风度的男士为何前来效力,他说:想为环保做些贡献。哈,有点北京电视台采访的回答风格了!

后来才问清楚了,这是一家自行车厂家的活动,这五辆练习器上每人骑一公里后,就由这家公司给另一家专业的环保公司1块加币,骑车的人没有任何报酬,只是图个心理上的满足。北京的街头也真该多搞些类似的活动,肯定是多赢的局面。

商务区最中心的地方应该算是多切斯特广场(Square Dorchester)附近。这里集中了号称蒙城最豪华的伊萨贝拉大酒店、中央车站、加拿大公园以及号称梵蒂冈圣保罗大教堂完全四分之一缩微的“Cathedrale Marie Reine du Monde”大教堂。

应该说,大教堂是很值得一看,其外表与圣保罗大教堂十分相似,庄严宏伟令人肃然起敬。门前广场和屋顶上的多个雕饰群艺术造诣很高,观赏性极强。

但是内部装饰好像比圣保罗大教堂差了很多。也许可以这么说:任何一个教堂的内饰都无法与圣保罗大教堂相比吧。

不过,这座大教堂的内饰也有其特色:圣所就在最大的穹顶之下,圣所中的大型雕塑很有造型;圣所后面也是一个礼拜堂,这样,感觉圣所位于教堂的中心;12门徒的白色大理石雕像十分精致;耶稣的生平是用石膏彩色雕像完成;镶金的马赛克画甚至比拜占庭的教堂还精美;所有的大型油画都是讲述当年的先驱者法国人怎样教化印第安人的;大门口的圣水盆像是一只真正的巨大贝壳。如果花时间细细看来,定有很多感觉。

大教堂一侧的加拿大广场面积不大,里面有些人物雕塑,有些历史故事,有兴趣的人可以呆上一小时。

广场的北面是蒙特利尔市的总信息中心,各种旅游资料十分丰富,服务也好,值得一进。

 

二、唐人街的自助餐最实惠

 

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几乎都在城市的中心,蒙特利尔也不例外。可能因为蒙特利尔是法语区的缘故,该市的华人人口在加拿大各大城市中数量是最少的。但是这里的唐人街整体感觉上还算完整。

站在De Bullion大街和De La Gauchetiere大街相交的点上向四周看过去,东南西北方向上各有一个典型大屋檐式的牌楼,雕龙绘凤的牌楼上书写着仓劲有力的大字,是哪位大家的手笔就不得而知了。但一个牌楼到另一个牌楼之间也就不过250米左右。

唐人街上最大的特点与国内同:人多!各商铺内货物的特点与国内的也类似:质量差!世界各地的游客不辞辛劳的赶来光顾这些质差商品的店铺,也是只有一个目的:图便宜。

最实惠的就数城中心位置上的一家自助餐厅了。

各种热菜、凉菜、点心、水果加起来近百种,还有冰激淋及两样冷饮。水平比我们国内大饭店里的自助餐还好。而价格呢,午餐只需每人9.45加币,如果在下午2点到4点半的时间内,价格只需8.45加币,相对来说比国内都便宜!尤其是与蒙特利尔的物价相比更是低的惊人,当地不说西餐馆,就是咱唐人街上的餐厅中,一份中式叉烧饭还要8加币呢。

 

三、风情万种的圣丹尼斯大街

 

圣丹尼斯大街是除去卡特琳娜大街外,蒙特利尔最热闹的地方。而两条大街是相交叉的。

这条大街从Sainte Catherine 路到Rue Sherbrooke路之间的部分开设了许多酒吧和咖啡馆之类的场所。白天静悄悄,到了晚上就会家家人满为患。Why?哈,原来这里是蒙特利尔的“同志区”。

千万记住,到这一带观光的时候,如果是夫妻俩或者男女情人一起去的时候,千万不要同时进入某个餐馆或酒吧,否则会遭遇异样的目光,甚至会被当成不受欢迎的人遭驱逐。

蒙特里尔是整个加拿大同性恋的大本营,每年夏天的某个时候,来自全国各地(不排除世界各地)的“同志”们汇聚于此,载歌载舞、大呼小叫,章显个性、争取权利。然后沿着圣丹尼斯大道开始大游行,一直要走到叶卡琳娜大街商务区中心部分呢!据老林说很有特色。

顺着丹尼斯大街走,过了舍布鲁克大街(Rue Sherbrooke)再向北就是皇家山台地(Plateau-Mort-Royal)地区了。

该地区的标志是小巧精致的公园:圣路易斯广场。从广场开始向西,以Level路为中心一直扩展到城市的中心分割线圣洛朗大街附近。

这一地区街道整齐,建筑精美,环境幽雅。是蒙特利尔早年的高档住宅区。建筑形式是典型的“蒙特利尔法式型”。据老林说,建在大门前的梯架最具法国特色。这些显眼的梯架大多数是直的,也有些弯曲的造型令人想起了法国宫殿典型的回廊。加上建筑前茂密植被、鲜艳花坛的搭配,感觉就像是一幅幅古典欧洲的风景画。虽然大多是TownHouse,但如今的价格都在150万加元左右。比市中心同等面积的房子价格还高。就像是北京北四环的房价超过了南二环。

如果有时间有兴趣还可以顺着圣丹尼斯大街继续向北走,就进入所谓的少数民族区了。我们没有时间去了,如果光顾那里的话,只不定还能看见清真寺呢。

这一带有一条与圣丹尼斯大街相交的大街:皇家山大道(Av du Mort-Royal),两边有些有历史厚重感的老店铺,据说这里是早年的老商业区。

再向北还有一条有些特色的大街叫做:菲尔芒特大街(Av Falmount),这周围主要居民是犹太人。据说这里的餐厅里出一种很有犹太特色的考饼。

通常的说法,圣丹尼斯大街向东的部分是蒙特利尔的闹市区,但是,现在向西一直延伸到奥林匹克公园其实现在都已经成为了市区,只不过这些地方大都是些居民住宅区而已,对于游客没有太多的吸引力。

 

 

 

老教堂

蒙特利尔的闹市区

 

新剧场。

蒙特利尔的闹市区

 

卡特琳娜大街其实蛮漂亮.蒙特利尔的闹市区

 

卡特琳娜大街上有很多各种风格的老建筑

蒙特利尔的闹市区

 

哈,不知道这是乐谱还是伊斯兰的文字?

蒙特利尔的闹市区

 

不过,它的斜对面就是蒙特利尔艺术广场和现代美术馆。

蒙特利尔的闹市区

 

这条大街上经常会举办各种“群众运动”。

蒙特利尔的闹市区

 

完全是专业级的街头表演。

蒙特利尔的闹市区

 

孩子们也来凑热闹。两个老师的长相是典型的“蒙特利尔法国型”!蒙特利尔的闹市区

蒙特利尔的闹市区

 

哇!这自行车您能骑的动吗?

蒙特利尔的闹市区

 

就像是玩具!

蒙特利尔的闹市区

 

这倒是常人熟悉的车型了,只是动力是来自于电池。蒙特利尔的闹市区

 

欧洲人这种着装的差异常令人惊异。

蒙特利尔的闹市区

 

兄弟俩都在午休。蒙特利尔的闹市区

蒙特利尔的闹市区

 

没准晚上就睡在上面两位的旁边。

蒙特利尔的闹市区

 

夜幕下的卡特琳娜大街充满着魅力!

蒙特利尔的闹市区

 

记住这座教堂的旁边就有进入地下城的入口。

蒙特利尔的闹市区

 

我们在地下城了吃了一顿“赛百味”!

蒙特利尔的闹市区

 

端坐在麦吉尔大学门口的维多利亚女皇。

蒙特利尔的闹市区

 

看,这附近等公车的人是不是个个都有教授的气质?

蒙特利尔的闹市区

 

四分之一的“圣彼得大教堂”,左侧就是伊萨贝拉大酒店。

蒙特利尔的闹市区

 

圣所上的祭台非常有特色,看细了需要一小时。

蒙特利尔的闹市区

 

到处都能见到他老人家。

蒙特利尔的闹市区

 

胜利者的宽容

蒙特利尔的闹市区

 

教堂里还有一幅同样马赛克拚绘的“圣母抱着圣子”的画像,绝对比伊斯坦布尔圣

索非亚大教堂里的画像完整,画技也不差。

蒙特利尔的闹市区

 

有机会应该考证一下这个大贝壳是不是真的!

蒙特利尔的闹市区

 

加拿大广场上的第一人加拿大总理的雕像

蒙特利尔的闹市区

 

自然法则

蒙特利尔的闹市区

 

北京啥时候有这么自然和谐的“万豪”大酒店就好了。

蒙特利尔的闹市区

 

世界各地有这种牌楼的周围一定住着很多的中国人。

蒙特利尔的闹市区

 

蒙特利尔的中国城还是有其特点的,比如,比较干净。

蒙特利尔的闹市区

 

真像我们隔壁单元六层的王爷爷。

蒙特利尔的闹市区

 

这标志,地球人都知道!

蒙特利尔的闹市区

 

还是这里面实惠

蒙特利尔的闹市区

 

小巧安逸的圣路易斯广场公园

蒙特利尔的闹市区

 

成片的门外楼梯是蒙特利尔建筑特色之一。

蒙特利尔的闹市区

 

弯曲的不多,但另有一番韵味。

蒙特利尔的闹市区

 

像座小城堡

蒙特利尔的闹市区

 

再来一张

蒙特利尔的闹市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