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 |
从大马士革出来首先进入高原,“高”没感觉,“原”的感觉特深,大片的农作物
比起约旦的自然环境要好很多,怪不得叙利亚是粮食出口国。
一路上从高原到平原路过了好几个小城镇,包括叙利亚第三大城市霍姆斯。绿化和
设施都很好。路过了一个很有特色的、叫做DEIR ATIYEH 的高原小城,是奥斯曼时
期不满当时现状的、移民到南美的叙利亚人又移民回来,在当年一片荒芜的土地上
辛勤奋斗了几十年。不但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城市,还拥有叙利亚最大的私立大学。
叙利亚人的身上到底流着腓尼基人的血。
骑士城堡(QRAC DES CHEVALIERS)位于霍姆斯正西40公里的高速路边,但是要想
靠近它还要走近10公里的山路,陡峭崎岖。其实它的名称发音就是“卡拉克”,但
是,导游为了与约旦的克拉克城堡区分,一路上都用了城堡名称的意译:骑士城堡。
城堡的外观看起来就像是一件工艺品,真漂亮。
看,世界遗产的称号名副其实。
城堡的主大门有两道,每一道都有两扇大门,一扇木门,一扇铁门。两道门之
间的这座塔上其实是向下倒火油的地方,也相当于一道特殊的门。怪不得当年
萨拉丁久攻不下呢。
城堡内拱形的通道四通八达。
每个房间的功能各有不同,看,这是第二个马厩。
这是通向城堡外面的暗道。在十字军大势已去的日子里,继萨拉丁之后一位阿拉伯
将军占领了该城堡。十字军的头和家眷一定是从这里逃跑的。
这是烤房,当年烤馕的壁炉残迹依然还在。
烤房旁边就是士兵的餐厅,残存的装饰样式显然是哥特式的雏形。十字军嘛。
看,这里面还有教堂。
教堂的窗户多像欧洲教堂的彩窗框。更是哥特式了吧?
哈,阿杜领我们进指挥塔。
旋转的楼梯就像是教堂的钟楼。
城堡的位置十分优越,除了易守难攻外,视野也很辽阔,站在指挥塔上方圆几十
公里开外都能看见。
据说对面山脚下就是黎巴嫩的地界儿,翻过山去就是贝鲁特。可惜近在咫尺却无法
大家正在等待“特色烤鸡”。有资料上提醒旅游者称:叙利亚大餐的配菜很多,别
只顾着尝鲜,没等主菜上来就撑饱了!
离开“骑士城堡”后一路上有城镇的地方几乎就有古城堡。看来如今的叙利亚城镇
都是当年的十字军城堡发展起来的。前面山上的古城堡已被废弃。
一路上还能见到些教堂,也是当年十字军历史留下的。
过了这条河就离哈玛不远了。
“欢迎到哈玛”!
两架水车都不动了,还是在懂门儿的团友解说下才知道水车的功用。
哈玛的男人也几乎不穿民族服装
穿黑衣的女士向穿传统服装的男士要钱,我们的导游立即上去将女子轰走。后来才
知道男士是来自沙特阿拉伯的外国人。连城市都没逛,真没法了解当地人。遗憾。
哈玛向西北基本上是平原地带,农作物丰收景象历历在目。
农田中的墓地,好像阿拉伯人是土葬。
这就是古希腊时期的城市:阿帕米亚(Apamea)。这破败不堪的地方就是还能看到
些遗迹的“千米大道”了。
旁边伴随着它的是一处十字军城堡。别说,那里面居然有人生存哦。是贝都因人。
这种螺旋形斜刻条纹的石柱是阿帕米亚的特色。据说连雅典的卫城都没有。有人说
是这是波斯文化的象征,因为,当年的王后是波斯人。
大道中间唯一的一根独立的石柱。据说两个功能,一、大道的中间位置,依次为
界,一边是螺旋形石柱,另一边是无雕刻石柱。二、日晷的作用。
哈,中心石柱的这边都是些光秃秃的石柱吧。
柱子虽然光秃,但是柱头却是典型的古希腊克林斯式。这里是仅存的大道两边原来
建筑的遗迹,据说当年大道两边店家云集。
现在没有店了,但是卖纪念品的小贩儿还是有几个。他可不是卖鹰的,是兜售坐手
里那几枚“古钱币”的。是真是假就随你判断了。
古迹中两处“现代化”建筑之一,不远处还有一座比这更小的木屋,房顶上写着“
售票处”。哇,这地方买票基本靠自觉哦。
新一代的贝都因人
老卫愣说:“罐子里百分之百是驴奶!”
离开阿帕米亚的时候已近黄昏了。叙利亚居然有黑土地。
引用一位伟人的话说:暮色苍茫,乱云飞渡。
哈,拉塔基亚仅有的两张照片的另一张。不过没什么可惜的,因为我觉得,所有的
现代化度假海滨其实都差不多。
可能看图的时候会出现小红叉叉,我的经验是:将鼠标箭头放在小红叉叉上,点右
键,在出现的对话框中再点“图片显示”。通常图像就能蹦出来。试试吧。谢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