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本哲郎论《表与里》
这里翻译的一篇选自森本哲郎的书籍《日本语的表与里》,题目是《表与里》。
下面是正文,不是一字不差的翻译,属于意译:
日本人一直重视脸面。从下面的语言表达中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顔を立てる(给面子), 顔をつぶす(丢面子), 顔をかす(替别人出头出面),
顔をきかせる(吃得开), 顔負け(被对方完全压倒,丢了面子),
顔役(有权势的人,有声望的人), 顔馴染み(熟人), 顔ぶれ(出席成员), 顔見せ(亮相)
顔立ち(脸庞), 顔出し(打个照面), 顔をつなぐ(为维持关系而聚会;与陌生人相识),
顔から火が出る(羞得面红耳赤), 顔に泥をぬる(往脸上抹黑), 合わせる顔がない(无脸见人)
脸上集中了人的许多重要器官。五官中有四官是在脸上,不管哪个民族都会认为人的脸在担负着重要的责任,特别是日本人对脸的执着更强烈吧!脸不仅能表现人格的全部,也能表现名誉和权力。前面列举的关于脸的表达,没有一个可以用外语直译。曾有过这样的笑话,顔を立てる(给面子)被译成英语:stand
up my face,让对方吃惊不少。
在这些表达脸的语言中,日本人似乎更注重眼睛,从日语中对眼睛的多彩表达可以得到证明。一大串用语真能让你目瞪口呆(目を丸くする)。
目に障る(不顺眼), 目をかける(注意), 目をつぶる(假装不知,视而不见),
目が高い(有眼力), 目に余る(看不惯,彰显无遗), 目の薬(养目), 目をむく(注目),
目くじらを立てる(生气,责备), 目を細める(眯缝眼) 大目に見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目にものを言わせる(用眼传神), 目が飛び出るほど(非常吃惊), 目の敵(敌视)
目を肥やす(多看好东西以求长见识), 目も当てられぬ(看不下去), 目から鱗が落ちる(茅塞顿开)
目頭が熱くなる(热泪盈眶), 目が利く(有眼光), 目を光らす(警戒),
目に入れても痛くない(掌上明珠), 目から鼻に抜ける(机灵), 抜け目ない(滴水不漏)
目がない(非常喜欢), 目じゃない(不算问题), 目が離せない(不能离开眼儿),
目の黒いうちは(还活着的时候), 一目につく(引起注意), ひどい目にあう(遭遇不幸,吃了苦头)
目もくれない(不屑一顾), 目を凝らす(留意,全神贯注), 目を通す(过目),
長い目で見る(从长远来看) ---真是数不胜数。
日本人就是这样用脸和眼睛来表达人格,强调面子的重要。其实这只是表象,实际上更重视的是里子。表面只是个样子,里子才是真实,这才是日本人特有的表里观念。也就是说,花是体现在表面,种子或果实才是实质的东西。人是要重视体现人格的表面一些东西,但左右人格的还是里子,既本质。如果要问到日本人的本质,那就应该了解表面后面的意思了,里子究竟是什么呢?
这里让我想起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集《手巾》。因为作家有名,相信很多人都读过。讲的是一位大学教授去拜访一位四十岁的女人。这位妇女是那种日本人女人特有的圆脸,琥珀色皮肤,贤妻良母型的女人。教授从没见过这个夫人,开始有点儿不知所措。她是教授非常熟悉的一个学生的母亲,教授来到这里是为了告诉她儿子死去的消息。她的儿子患了胸膜炎,进了大学附属医院,因医治无效死去。
教授听到这个死讯感到很吃惊和惋惜,但令他吃惊的是这位母亲的反应。她听到儿子的死讯非但没有极度悲伤,反而在嘴角露出了微笑。“虽然我没有问她什么,可从外观来看,她就像在说家常话一样。”她的冷静沉着使教授感到不可思议。可是--“虽然她脸上微笑着,其实仿佛全身都在哭泣着。”因为教授不小心把扇子掉在桌子下面,当他低头捡扇子时,发现那妇人桌下的手在激烈地抖动着。因为要控制感情的激烈爆发,她几乎要把膝盖上的手帕扯碎,紧紧地握着。
她的这种态度使教授陷入了沉思。他是在美国留学,与美国女人结了婚。只从学生母亲的表现这一点他看到了日本与欧美文化的差异。日本的武士道是日本精神的代表,也应该是。他从这个学生母亲的态度中看到了与西洋人冲动而直白的不同。
うら(裏--里子,背面)这个大和民族的语言既和表面形成对应,同时也是“心”的意思,所以就有了うら哀しい和うら淋しい的表达形式。前一个是心情悲痛,后一个是心情孤独的意思。うらやましい的意思是羡慕,心が病む是心病,恨み(うらみ)是怨恨、是指带着对对方的不满,一直揣摩着对方的心理。うらぶれる是指丧魂落魄的意思。
うらなう(算命)中的
うら也是心的意思,算命就是推测看不见的神灵的心理。本来うら(里子,背面)就是看不见的东西或是隐藏起来的东西。也就是说うら是内部,是深处,是下面,是反面。与おもて(表面,脸面)相比,心是看不见的,所以称为里面。海湾称为浦(うら),外海是海洋的表面,从外海看不到的内海和港湾就是浦了。
对看不见的东西,隐蔽的东西,人们的反应有正负两种。因为不明真相,所以首先会感到恐怖与不安。可是从这种恐怖与不安开始,会从敬畏变化到崇敬。可以说信仰的起源就来自这里吧。日本人对看不到的部分和隐蔽的部分特别重视,从うら(里子)这个词汇的用法可以充分看到。银行支票必须要背签,作证必须要有证据,东西破损了要从里面或背面修补。要想战胜对方从背后出击很重要,有关内幕的谈话很有意思。因为深处和里面的东西很重要,所以背叛就当然被认为是可恨行为。
当然,看不见的东西,隐蔽的东西也伴随着负面的形象。背后交易并不被看好,人生道路总想走捷径也不是好事儿。后门营业,后门入学都被大大指责。可是日本人还是相信万事都有里子。而且相信里子深处还有里子。有个成语说的就是这个。日本人对里子的认识是两个极端的形象,形成一种特殊的心情(心理)。他们对日本列岛的日本海一侧称为后日本有一种被蔑视被侮辱的感觉,却又把天皇的住居称为内里。
一方面不喜欢看不见的和隐蔽的东西,另一方面却又重视看不见的东西,思考它们的本质,甚至敬畏它们。对看得见的表面脸来说,看不见的对应物就是心,看不见的里子被放在更有价值的位置。可以联想一下那个从里子而转换过来的浦那个字。前面提到过生活享受在优美山河的日本列岛中,自古以来日本人最热爱的是代表日本三大风景的海湾和内海(浦)。日本人的美感是深幽处的美学。《新古今集》中有一首藤原定家诗词揭示了日本美学的本质。見渡せば花も紅葉もなかりけり浦の苫屋の秋の夕ぐれー放眼望去
不见樱花也不见红叶 秋日的夕阳映照在海边的茅屋上。
可是在西欧人看来,看不见的东西和隐蔽的东西都会使人感到畏惧和不安。为了克服这种不安,就持续努力试图把这些里面和后面的东西拿到前面来。欧洲兴起的科学,就是这种精神轨迹的体现。科学就是要把里面的内容推到前面的行为。
与这样的欧洲人相比,日本人是在正视一切都有里子的同时,却不去消除里子的存在,而是承认它的存在。不仅如此,他们一直不赞成和不喜欢把里子改为表面,或表面变成里子做法。日本人的朦胧美学比什么都能证明这一点。日本人不喜欢把一切都暴露无遗,把事情彻底公开意味着一种无奈,或转化为放弃。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任何事物和事情完全公开化,意味着没有了里子,没有了价值。日本人把这个称为显而易见,露骨。日本人不喜欢露骨的做法,感到令人扫兴,没意思。最近常用的一个词叫扫兴或败兴,也能说明这一点。事物如果都搞得明白无疑,不安和恐怖会减少,同时期待和梦想也会消失。《花传书》有一句世阿弥的有名的句子,秘すれば花なり。意思是隐藏的才能才是最美的才能。这也是表达日本人美学观念的一个例子。
这样看来,日本人关于里表的感觉最能暗示日本人的心情。他们一直是这样想的(思う),这里的“思”也和表里感觉有关系。根据《古语词典》的解释,思是指心中的担心,怨恨,执着,希望,爱,恋和预想,无法表露在外,一直深藏内心的意思。也就是说藏得越深,才会积累思念,培育情思。因此思念必须要深藏心灵深处,不能得意忘形。
表与里的日本式思维构造在芥川的短篇小说《手巾》中的描写是再鲜明也不过了。
2019年3月28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