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卧马先生与徐悲鸿》.自序

(2022-06-01 17:14:05)
标签:

楚方城老河口

三星堆祭祀坑窖藏坑

三星堆青铜树太阳轮

三星堆眼形器灯盘

五十里楚国丹阳老河口

《卧马先生与徐悲鸿》.自序 
摘录:2007年自传 序文
《卧马先生与徐悲鸿》.自序

    在下是卧马先生,湖北襄阳老河口市李楼镇贾湖乡贾湖村五组,是参加过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贾湖乡李家祠堂掌门人李青山烈士的次孙李敦彦,一九六三年生人。
    听到卧马先生这个名儿,可能有很多人都会觉得好奇或不解?明明应该叫李敦彦的我,怎么会叫上“卧马先生”这个名字?
     听到卧马先生不少人首先会想到《三国演义》中的智圣卧龙先生、孔明、诸葛亮外,会想到百家姓中那些复姓欧阳、司马、司徒、卧龙、诸葛这些复姓,认为卧马先生的“卧马”也是个复姓;还会想起中国历史上那些象先有将相和里廉颇老矣的蔺相如,后来才有大名鼎鼎的司马相如,先有陶渊明的‘东坡种花’诗,后来才有爱诗如命以诗句为名的苏轼、苏东坡、李东坡、肖东坡这些大名一样不过是自命不凡、附庸风雅罢了。
     不错“卧马先生”之名,的确跟卧龙先生孔明诸葛亮有一定的渊源,但与卧龙先生无直接关系。另外可以肯定的是“卧马”这个听上去很像复姓的姓并不是复姓,不信你翻遍百家姓里都找不着卧马之姓。因为建国以前的中国人名史上从没有“卧马先生”之名外,百家姓中根本就没有‘卧马’这一复姓。
    说实在话,虽然自幼不管是看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三国志》或是听《三国演义》评书中刘备三请诸葛亮的三顾茅庐典故、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还是卧龙先生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赤壁、巧收姜维、舌战群儒、空城计时都十分仰慕卧龙先生诸葛亮的惊天之才,但仰慕归仰慕只是仰慕而已,可以肯定的说在叫上“卧马先生”之前,心里压根儿就从没想过起一个跟卧龙先生相似的名字这事。真要说清楚卧马先生之名的来历,除了卧龙先生诸葛亮外,其实是跟国画大师徐悲鸿有关,要不是因为徐悲鸿,我敢说李敦彦这一辈子估计根本不可能会叫上“卧马先生”这个大名。
     这样说就更令人费解了,的确,一个1963年生的人,与1784年前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卧龙先生诸葛亮及1953年就已经故去的徐悲鸿,不搭界的三者之间根本不存在时空交际和历史瓜葛的可能?先卖个关子,等看完下边的《卧马先生和徐悲鸿》小文会找到答案的。
    象文学大家鲁迅先生所说的:“世上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一样,其实卧马先生这名儿跟走路一样,是叫的人多了才一天天叫出来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老河口人先是看到带有卧马先生题写匾牌的题字,只闻其名不见其人。当年在湖北老河口的大街小巷、企业、商铺,在许多广告招牌上,不经意之间到处都能见到好多写的有点奇奇怪怪的金字铁字和广告灯箱招牌的后边,都带个卧马先生墨、卧马先生题的落款,后来在老河口有了卧马居广告部报纸和电视上也经常能看到卧马先生,就这样老河口人看的多了喊的多了,老河口就有了“卧马先生”这个怪怪的名儿了。更有意思的是,很多认识卧马先生的人不知道卧马先生是李敦彦。
    虽然老河口人都知道老河口有个卧马先生,但基本没有人知道卧马先生之名的真实来历。
《卧马先生与徐悲鸿》.自序
    在世界的各地,不管走到哪个地方,说起中国画坛前辈世界画马高手,堪称一代宗师国画大师徐悲鸿没有人不知道;要说到老河口的卧马先生和徐悲鸿的渊源瓜葛估计没人听过外也不会相信?
     因为不管是从年龄和艺术造诣和历史影响方方面面,不管怎么去想、怎么去看,身在湖北老河口一个小地方的卧马先生,根本都没有任何机缘能够和国画大师徐悲鸿扯上关系?
     的确,从年龄上卧马先生和徐悲鸿不是一代人外,即不是师徒,也根本不可能交往,甚止连面对面的一面之缘都没有,真正要说清如何和徐悲鸿扯上的关系,还得从卧马先生的“马”字说起。
《卧马先生与徐悲鸿》.自序
徐悲鸿简介及《群马图》
     早在七十年代,土生土长的卧马先生(李敦彦),还是在小学的美术课本上认识国画大师徐悲鸿的,也是从那个时侯起,徐悲鸿先生的彩墨画和徐悲鸿先生那些栩栩如生的马和徐悲鸿三个字,在卧马先生的脑海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卧马先生与徐悲鸿》.自序
1982年当兵时拍的照片也是我当兵生涯唯一的一张照片 图
     一九八一年秋,一身戎装的卧马先生当兵来到了九朝古都的洛阳,成为了一名军人,也是因部队管理图书之便,卧马先生再次从书海中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了已故国画大师徐悲鸿。又得知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多方筹集资金,在中央、北京市政府及社会各届的大力支持下,在北京建成了“徐悲鸿纪念馆”,并将徐悲鸿传奇的一生,写成了回忆录。感慨之余,卧马先生萌生了一个念头,有机会一定要到北京去、到徐悲鸿先生的纪念馆去、拜谒国画大师徐悲鸿,亲眼去看一看徐悲鸿先生那气壮山河的《四横五百士》、《愚公移山》,亲眼看一看徐悲鸿先生那些栩栩如生的奔马和群马。
《卧马先生与徐悲鸿》.自序

《卧马先生与徐悲鸿》.自序

    一九八五年,因为大裁军,在洛阳、洛宁的部队三年服役期满后,卧马先生打点好行李,将所有行装托同乡的战友带回老家(湖北老河口市李楼办事处贾湖村)的老家中,自己独自一人从洛阳,踏上北上的列车,去实现心存多年的拜师之梦,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卧马先生就直奔新街口的徐悲鸿纪念馆,在纪念馆里,卧马先生如饥似渴,一幅一幅的认真观赏大师的每一幅作品,旁若无人的速写、作笔记,从素描到油画,连续三天,卧马先生都是早早的、第一个从开馆的时候进来,到最后闭馆时离去。
     直到第四天,卧马先生痴迷的举动,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被工作人员叫到馆长廖静文的办公室,当廖静文馆长得知,一身戎装的卧马先生是刚刚退伍的解放军战士,不远千里,连家乡都没有回,专程来到北京拜谒徐悲鸿大师后,非常感动,特地将刚刚出版的《徐悲鸿的一生》新书和徐悲鸿先生部分画集相赠,廖馆长语众心长地告诫卧马先生:“作画儿,其实跟做人一样,不要凭一时的冲动,要付出甚至是一生的代价,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将来就一定会成功的……”,至今,廖馆长的谆谆教诲,仿佛一直在卧马先生的耳边回响,不敢有一刻的忘怀。
     短暂的北京之行,卧马先生虽然没能见到徐悲鸿大师一面,也没能听到大师的言传手授,但廖静文馆长赠书,赠言和在徐悲鸿大师巨幅画作前,那种身临其境的感受,那是受益非浅、感触颇深、永久难忘的……。
     每当想到这些,卧马先生仿佛是亲眼看见了大师在作画,听见了大师就在身后指教,受到了莫大的人生感悟和启迪……。从北京回到家乡后,1986年卧马先生毛逐自荐被老河口市第二印刷厂录用,任专业的美术设计。工作之余,卧马先生从没停过手中的画笔,花鸟、山水、人物之外,卧马先生也爱画马,奔马、群马之外,卧马先生还专门画过一幅《卧马图》,题写:“卧龙自有腾飞日,卧马岂能久卧之……”悬于座右。
《卧马先生与徐悲鸿》.自序
《卧马先生与徐悲鸿》.自序
   同事们看到《卧马图》都很好笑,都说别人都画奔马、飞马什么的,还没见过画卧马儿的,嘲笑的喊他‘卧马先生’,同事们这样叫,卧马先生也感到滑稽、好笑。可又很不以为然,自己觉得:‘卧马先生’这名儿?其实还是不错的?还满有寓意的,就专门雕刻了数枚‘卧马先生’印章,从此以“卧马先生”自居……。
     各位记到了,这可都是86年时20多年前的事儿了!卧马先生可不是什么新鲜的网名?
     在湖北、在襄樊、在老河口,熟悉卧马先生李敦彦的人都知道,画画、美术、设计之外,卧马先生也很爱书法,后来可能由于改行,多年从事广告,工作忙碌的缘故,卧马先生渐渐的疏远了画儿,专功书法。看看卧马先生的书法,如椽的大笔,如同画笔,如诗如画的作品,你可能感觉到画法与书法的关系,明白画法通书法的道理,会明白卧马先生何以能创作出独树一帜、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意书法的原因所在。
     至今,卧马先生虽然没有画出同徐悲鸿大师那样令人叫绝的马来?但卧马先生毕竟与悲鸿先生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非常令人感动的艺术情结,也创作出了与徐悲鸿先生的“马”一样的、具有田园风味、充满诗情画意、独具特色的能够写意的书法作品。
     这就是那个自命不凡、有点聪明、但十分勤奋、凡是痴迷执着的‘卧马先生’和‘徐悲鸿’。这就是叫起卧马先生的那幅《卧马图》徐悲鸿大师著名的《群马图》叫卧马先生没想到的是,自从学画了那幅《卧马图》,被同行起了个“卧马儿”的外号,后来就叫上《卧马先生》了 ?并有了一系列跟卧马有关的什么卧马先生印章啊、卧马先生信笺了,及以《卧马居》为名的“卧马广告”,哈哈、这名儿来的有点滑稽和可笑吧?
《卧马先生与徐悲鸿》.自序
《卧马先生与徐悲鸿》.自序

《卧马先生与徐悲鸿》.自序

    卧马先生就卧马先生吧!名字和大名鼎鼎的卧龙先生一字之差,高端大气上档次外还别有一番文雅的韵味,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说,这个名字我喜欢,认为以卧马先生自居叫卧马先生没什么不好,就这样,姓字李敦彦的我从21岁开始就很意外的叫上卧马先生之名,并决定一生不变。
    这就是卧马先生李敦彦和卧龙先生孔明诸葛亮徐悲鸿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不解之缘。                                                    2007年6月15日 于老河口 卧马居
《卧马先生与徐悲鸿》.自序

    卧马先生简介:卧马先生(李敦彦)湖北襄阳老河口人,自幼爱好书法和美术,从学校到部队、到印刷厂专业设计、到广告公司做广告设计从没脱离过书法艺术,四十多年来临池不辍,潜心学习历代大书法家书法的同时,不拘泥于某一家某一派,力求跳出一点一画求出处的碑帖匠人式的传统书法模式,善于总结吸收米芾、郑板桥这些敢创新敢突破有意境的书法,一直向往追求和探索古人常说的诗情画意的书法境界。
   创作出了童年记忆中农家老屋旁竹园里的竹、荷塘里田田的荷、戏水的蜻蜓、井底的蛙、耕耘的犁耙、放飞的风筝等一系列既没脱离汉字笔画,既抽象又具象、又具有诗的韵味、画的意境,如写意画家的写意画一样如诗如画、诗情画意的田园书法。
    这种写意的田园书法,充满乡情、乡趣、乡韵的乡土元素,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的田园书法,一经推出就深受各界的关注喜爱,这些带有写意味儿的田园书法,不仅能让人联想和回味天真浪漫的童年时光,还能真实的再现乡间、农家、朴实的自然风光,让人向往田园牧歌似的乡间,得到‘诗情画意’般的艺术享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