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天门之名源于石家河镇“昌门塆”古地名历史新证据图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天门市石家河镇谭家岭、石板冲、昌门塆、三房塆、秦家塆、邓家塆、土城塆、朝门湾卫星地图
印信台航拍图
关于石家河镇的石家河文化遗址,原来一直关注谭家岭、土城等古城遗址,虽然多次听到昌门塆、三房塆、秦家塆、邓家塆、土城塆和朝门湾等地名,但没有多考虑这些带门和塆字地名之间的关系和地名的来历形成和寓意?
近日,关于收到石家河人新浪网名叫“人间_寻爱”关于“石家河印信台章华台石头证据”相关回复的“石河镇周边的百姓确实用大石板铺平做为房屋的地基,然后在石板上面建造房子,很多老房子都能找到石板基。记忆中,石板冲也没有找到石板,或听说有大量的石板传言,"冲"在我们这里是水沟的意思。铺街用的方形青石板,不只是出现在老街,记得小时候村民用这种青石板搭一个平台,在河边,水塘边,方便洗衣,洗菜,淘米等;寻访民间,可能还有很多。小街如今是水泥路面,记忆中好象是方形的青石板,有些小巷子可能还有,铺街青石与百姓建房用的地基板石不同,地基板石材质没有青石那么坚硬,易风化,宽30公分左右,厚3-4公分左右,长度不等。特别提示,我们这里青石是比较好的一种石材;也常见于石磨和石磙。石家河石河主街之后有一条小街,百姓多枕水而居,一不小心,荷藕的新箭就钻到人家后院的台阶下去了。街道石板底下经常可以扒出逃逸的黄鳝和泥鳅。---这种场景现在是见不到了的,基于这个描述,似我记忆中的老街后一条小街的样子”后,再次认真研究石家河古城内外的昌门塆、三房塆、秦家塆、邓家塆、土城塆和朝门湾石板冲等地名时,发现石家河这些门、塆、城的地名大有来头之外各门城之间具有关联性,特别是石家河的“朝门湾”和“昌门塆”地名,这样大气且有些狂妄的地名,明显具有意指帝王公侯所居宫室之门王宫之门的明确特征。
关于朝门,古代专指天子宫殿中的应门。因由此门入正朝,故称。朝门泛指进入朝堂之门。《东周列国志》载"却说郑庄公见五国兵解,正欲遣人打探长葛消息。忽报公子冯自长葛逃回,在朝门外候见。庄公召而问之"。《封神演义》载"子牙至朝门下马。文王升殿,子牙朝贺毕"。
古为竟陵邑的石家河镇,如果没有与帝王都城相关的历史,为什么会有“朝门湾”等值得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在礼仪和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地名是不能随便起随便叫的?连建筑规格大小规模都有明确的规定。如果石家河只是竟陵楚邑的话,只可能叫衙门类的门,不具备叫“朝门”的名分等级,是不可能叫得上“朝门湾”的?石家河“朝门湾”的地名,单从名称上看石家河古城,应该一定有过为帝王王宫都城之门的历史。发现石家河镇朝门湾的地名,与2016年关于石家河古城遗址,疑是楚国上郢、秦溪之上、载郢楚都的一系列研究发现相吻合。
继续研究石家河镇“昌门塆”的“昌门”则有更新的发现。
昌门即阊门。春秋吴国之西郭门。《吴越春秋》、《越绝书》均谓阖闾所建。阖闾欲西破楚,故又名破楚门。《太平御览》卷八一八引《韩诗外传》:"孔子、颜渊登鲁泰山,望吴昌门”。《三国志·吴志·太史慈传》:"策命慈往抚安焉……饯送昌门”
。《资治通鉴·汉建安三年》引此文,胡三省注引《孙权记》注:"吴西郭门曰阊门,夫差作,以天门通阊阖,故名之。后春申君改曰昌门”。昌门即传说中的天门,皇宫的正门。
吴王阖闾(?-公元前496),汉族,吴国传为西周初年所封,其始袓为文王伯父太伯、仲雍之后裔,初都蕃离(今江苏无锡东南),后都于吴(今江苏苏州)。公元前五零六年,吴军在孙武伍子胥率领下,从淮水流域西攻到汉水,五战五胜,攻克楚之郢都,逼得楚昭王出逃。就记载的是吴楚之战。
公元前495─473年在位的阊阖之子吴王夫差作阊门,晚于公元前540年立都上郢45年的楚灵王,晚于公元前516年楚平王驾崩升天20年,公元前314-238年的春申君改曰昌门则更晚。
从昌门是传说中的天门和皇宫正门的解读看,现在的天门市天门口山的“天门”之名,按历史顺序当都源自“昌门塆”的昌门应该有天子进出皇宫之门的“天门”之意。
这一发现如果能够在天门石家河得到考察证实,天门市叫“天门”的历史,可以提前到公元前540年有2557年的悠久历史。只不过当时没直接叫“天门”而叫的是意思一样的“昌门”。这样的话天门市叫“天门”的历史,比公元1726年清雍正四年,为避康熙墓名(景陵)讳,改为天门县,隶属湖北安陆府,此为第一次定名天门,天门市只有290年的天门之名的历史沿革起码向前能提前了2267年。
“破楚门”的意思是“破楚之门”,与楚国历史是有关,疑是“破楚国的昌门之门”。从楚国历史的角度考虑,不管石家河昌门塆命名的早晚,国仇家恨无论早晚,楚王都门不可能以打入郢都城“破楚之门”的阖闾之闾来命名楚国郢都皇宫正门这是肯定的。所以,有理由相信吴国的阊门当源自楚国郢都城石家河的“昌门”为天门之门。
谭家岭到昌门塆的2里、昌门塆到朝门湾的3里远的地理位置与范围,昌门和朝门的位置与石家河遗址考古发掘的谭家岭古城是古城中心完全吻合。另外石家河遗址昌门塆和朝门湾的位置,基本准确的界定石家河郢都古城的中心城址和外城郭门的确址。
天门石家河镇至今沿用的“昌门塆”和“朝门湾”的古地名,从地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证据的角度考虑,都能证明天门市石家河镇是楚国历史上的郢都古城,昌门塆的昌门之门,为楚王进出之门,朝门湾的“朝门”为文武百官进入朝的朝堂之门。不然谁也不敢如此狂妄的妄称“昌门”和“朝门”的。
在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中,望天门市能够重视石家河镇如“昌门塆”和“朝门湾”这样具有厚重历史的古地名的深入挖掘和保护传承。
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综合学科,文物考古不仅是遗址地的田野考古学、历史文化考古学、考古地层学,考古还包括把发现的史料与古籍记载结合起来以考证古史的二重证据法,和在二重证据法的基础上,结合调查资料或材科中的"口述史料"研究历史学、民族学的饶宗颐的三重证据法。将考古材料又分为两部分--考古资料和古文字资料。及叶舒宪的在二重证据法的基础上,再加上文化人类学的资料与方法的运用的三重证据法。
"口述史料"的研究历史学、民族学是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重大的考古遗址都与遗址地的地名及人文传说有关。在文物考古专家进行的遗址发掘田野考古的同时,进行民俗的口述史料的采风搜集。
还包括人文、历史、民俗遗址地发掘考古是田野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竟陵之陵,是证明天门石家河竟陵邑的关键,古建筑遗迹的石头是证明石家河名称来历外,更是证明石家河是章华台的重要证据,如果在石家河找到符合“章华台”历史时代的建筑章华台、三休台的证据,意义重大可想而知。
地名是不会说假话的,如果能够结合石家河遗址考古发掘的考证坐实“昌门塆”和“朝门湾”等地名研究论证的话,“昌门塆”和“朝门湾”等古地名,应该能够成为揭开“上古迷城石家河”之谜的又一有力历史新证。
2017年2月10日 于湖北老河口卧马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