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路:万里长城乏驴岭关》
乏驴岭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有句话说“欲夺娘子关,必占乏驴岭。”可见这里扼守晋冀通道,古长城与古炮台在此都留下了遗迹。岭上隘坡险道,山路崎岖,百花栈古驿道上留有的“果老蹄迹”,是乏驴岭道路艰险的真实写照。
千年古村乏驴岭的传说与史实,古代与近代,水利与战争,村庄虽小,但故事却可圈可点。乏驴岭这个名字的由来可谓是仙气十足,相传唐朝八仙之一的张果老骑驴途径此岭,他的仙驴倍感疲倦在此歇脚,驴困乏由此而得名。因为“驴”这个字后人也曾嫌弃,不过仔细一想这可是仙人住过的地方,有好的寓意,也就逐渐接受了“乏驴岭”这个称呼。
乏驴岭村西古道上方悬崖上刻有一方摩崖石刻,记述承天军(娘子关)守军官兵及家眷捐款修路亊宜,石刻刻于北宋时期,距今已有980多年历史。据《井陉县志》记载,乏驴岭还有明、清不同时代的历史人物的古碑字刻,可见乏驴岭有着悠久历史。
走进乏驴岭关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长约80米的大铁桥。据碑文介绍,此桥为1905年由法国设计师设计,曾是正太铁路的必经之地,仔细观察这座铁桥没有焊接痕迹,完全都是由铆钉固定,久经风雨已经显得锈迹斑斑的铁桥,丝毫不影响它的使用价值,历经百余年,如今依旧是能承载车辆进村子的重要通道。
乏驴岭到处都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痕迹,1937年10月日本侵略军进攻山西时,在娘子关前的乏驴岭,在乏驴岭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遭遇了顽强的抵抗。驻守乏驴岭的中国军队一万余人打两万日军,以少打多且武器装备差距巨大,与日军浴血奋战9天9夜,一场实力悬殊的战役在此打响。后来八路军开展的百团大战,乏驴岭也是重要的战场之一。当年的指挥部旧址,如今成为抗日战争纪念馆,无时无刻都在提醒人们勿忘国耻。在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更是牵绊住了日寇的脚步,留下了无数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一曲《太行山上》就是对这里最大的赞美。
2024年9月13日作者走进乏驴岭关,站在绵河南岸,背靠照天梁,面对绵河水,四周环山。以正太路铁桥分为南北两个村区。南部为老村区,北部村落依山而建,布局合理,错落有致。高空鸟瞰整个村落形状像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又有乏驴岭凤凰脉之说。
许之丰摄影2024年9月13日记录于河北乏驴岭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