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路:明辽东长城重镇广宁卫》
广宁卫就是今天的辽宁省北镇市。古城内现有建于辽代的崇兴寺双塔,还有建于明代的古城墙遗址钟鼓楼,以及李成梁石牌坊等建筑。明边九镇之一的辽东镇,明庭辽东总兵府就设在广宁卫。广宁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它是辽西的咽喉,是镇守山海关的门户,是保卫京城的屏障。明朝自建朝以来,辽东总兵必驻守重兵于此,它是明朝在东北最高的军事重镇之一。
据史书记载,广宁卫城始建于辽穆宗(951年至959年)在位期间,始筑方形土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0年),指挥王雄在古城旧址重筑长方形土城,后由都督刘祯用砖修了瓮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都御使苏志皋扩建新城,又称南关。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乾隆东巡路过广宁县城,下令重修广宁城。2006年2月改称北镇市。
明朝末期,著名的“广宁战役”就发生在这里。坚固高大的城墙也无法阻止后金的铁蹄,广宁之战以明军的失利而告终,对于大明王朝在辽东的统治而言是重大打击,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明王朝向来将辽东比作京师左臂,广宁之战的失守,等于彻底斩断左臂,宣告明朝在辽东统治的基本结束。
古城中心区有一座鼓楼,为二层单檐歇山式建筑,始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曾为辽东总兵李成梁的点将台。清代改为鼓楼。鼓楼的南北两面,分别有“幽州重镇”和“冀北严疆”两块门额。位于钟楼南侧有一座古石牌坊,是一座三间四柱五楼石坊,高9米宽13米石坊,横梁上雕刻着精美的纹饰,横额“天朝浩券”是当年镇守辽东总兵官兼太子太保宁远伯李成梁字样,为古广宁府八景之一。
在古城北侧至今还保存有着300米左右的老城墙。在老城墙外还有一对双塔,是古城标志性的建筑,双塔清秀挺拔风格一致,在城市高楼中已非昔日之宏大之规模。关于双塔建造于何时,据专家推测为双塔建于辽代晚期。
2024年5月10日下午,作者被一场狂风暴雨所“劫持”,留宿在这座古城。第二天清晨,漫步在广宁古城,阳光洒在古老的建筑上,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的气息,在石板路上的露珠晶莹剔透,青瓦上的鸟巢暖意融融,仿佛都在诉说着古城的美好与宁静。古城楼下与老人聊天,老人说,“北镇以前不但有城墙,还有护城河,城里有钟鼓楼,就是一个微型的西安城。如果古城不拆,能完整地保留到现在,那简直是太美了......”。图为明长城脚下的广宁卫(今北镇)古城。黑白照片为广宁卫曾经的照片。
许之丰摄影2024年5月11日记录于辽宁北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