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做香肠7

标签:
许之丰摄影新闻摄影记录历史历史图片 |
分类: 纪实摄影 |










《冬至,做香肠!》
“冬至,做香肠!”这是九十多岁的老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每年冬至这天必做的一件事情,老妈自制香肠已经有快有四十余年了。
以前在我的记忆中,每到春节前期,就会跑到邮局取包裹,里面是满满的香肠,是从居住在南方的婆婆(就是妈妈的妈妈)寄来的,一直到九十年代初还能收到婆婆寄来的美味香肠。
据了解,中国香肠历史十分悠久,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就是从开始吃腊肉时起就有“香肠”这个概念了。不过在古代不称“香肠”,而是叫“腊肠”,也就是说冬天腊月冬至这天制做“腊肠”。
为什么腊肠改叫香肠了呢?说起来有段故事,古时候在南方有家肉铺掌柜的姓黄,为人聪明,善于经商。有位顾客两眼盯着腊肠转,左看右看,最后拿起一根来用鼻子闻了闻,问道:这是什么肠子?黄掌柜满脸堆笑的回答:腊肠。顾客听二话没说,扭头就走。黄掌柜心里纳闷,怎么不问价钱就走呢?这里肯定有原因。他拿了两根煮熟的腊肠,追了上去问道:“先生赠送您两根尝尝呗?”顾客摆摆手说我不吃辣子,谢谢了。黄掌柜这才明白顾客把“腊”和“辣”两个字误解了,便进行解释。顾客这才接过腊肠放进嘴里一嚼,满嘴里浓郁的香味立刻引起了食欲,于是买了几斤。从此黄掌柜把腊肠改名为香肠。黄掌柜的经商之道并用纸写上香肠两个大字挂在腊肠上,这样一来肉铺的生意也兴旺了起来,后来这家肉铺就此改名为香肠店。虽然这是传说,但是腊肠的味道确实很香,聪明的黄掌柜把腊肠改名为香肠是名符其实的,从这以后香肠的名字就广为传开。
香肠的制做采用肠衣灌碎肉,然后加入盐、陈皮、丁香、八角、肉桂等,再加入些许生姜、酒、花椒等佐料,这样可以促进肉质的变软和提升口感。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加工和生产历史,类型也较多,主要分为川味儿香肠和广味儿香肠。川味儿香肠因其口味麻香,香气浓郁,滋味香美,风味独特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广味香肠的口味则偏甜,形成另一种风格。当然还有千年历史的东北大香肠。“腊肠”“香肠”“火腿肠”是三个不同时代的历史美食。
在我的记忆中老妈蒸米饭时上面放两根香肠,一锅米饭都是香喷喷的,没菜都可以吃两碗米饭;把香肠切成碎沫与鸡蛋炒饭放在一起,那叫一个香;每逢过年过节自家制作的香肠成为餐桌上首选的美食。家里的下一代都把这道菜称之为“奶奶香肠”。老妈说“做出的香肠一定要晒太阳哟,等香肠冒出油来才能吃哟”。照片为南方某城自由市场制做香肠的情景。
许之丰摄影2023年12月21日记录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