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国界线上的民间交易

标签:
许之丰摄影新闻摄影记录历史历史图片 |
分类: 纪实摄影 |

















































































《中越国界线上的民间交易》
这里是东兴口岸,位于广西东兴市,其对应口岸是越南芒街口岸。东兴口岸处于北仑河与越南哥龙河交汇处,相距越南芒街口岸仅100米,是中国与越南海陆相连的国家一类口岸。
从东兴口岸中越大桥出境,可到越南下龙湾旅游也可经越南的河内、胡志明市到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去观光。中越大桥中间的一道红线是中越分界线,人们出境便在此“跨一步而出国”。
此桥是连接中越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记载着中越两国的历史怆桑,1958年5月25日,“北仑河友谊大桥”竣工通车。1960年秋,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视察东兴县(当时东兴县属广东省辖),在大桥察看时,把桥名改为“中越友谊大桥”。1994年4月17日,由中方出资修复的大桥建成通车,被命名为“北仑河大桥”。大桥正式通车,重新开通中国东兴与越南芒街口岸后,东兴边境贸易迅速升温。
东兴边境贸易历史悠久,历来是中国东南地区与东南亚各国通商口岸。汉唐时期,防城港地区沿海就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的组成部分。东兴边民与越南边民互市贸易始于宋代,据《清史稿》记载,“宋明以来,国朝之初州西南东兴,境不设关卡”。中越边民在国界边缘上自发性地在村庄以物易物或用铜仙、毫银等交易。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东芒国际铁桥建成,边民互市贸易更为活跃,东兴小贩通过铁桥或涉水前往芒街购买海鲜,然后返回东兴赶早市。越南小贩也经常挑着干、鲜海产品到东兴口岸就地设摊或沿街叫卖。大批国内客商慕名前来东兴经营边贸,东兴的商号铺子数量猛增。至清末民国初,边民互市贸易已成规模,各种物资、商品和土特产经过东兴口岸,源源不断地从越南海防经芒街进入东兴,再转运全国各地。
解放后东兴地区“开放中越边缘地区小额贸易,以便中越边民商业往来”,政府颁发《广西省中越边缘地区小额贸易管理办法》,规定国界至国境10千米以内为小额边贸地区,交易产品以自产、自养、自销和自用为主。以民间易货贸易为主,越南边民把农副土特产和中药等运进东兴边境地区,换回五金、百货等日常生活用品。特别是中越北仑河大桥正式通车,重新开通中国东兴与越南芒街口岸后,东兴边境贸易迅速升温。
如今东兴市通过推广五大边贸扶贫模式,促进互市贸易持续快速发展,支持边境小额贸易企业发展能力建设,支持东兴举办中越边境商品博览会,打造边境贸易平台。鼓励沿边境地区发展交通物流、餐饮住宿、商贸旅游、金融结算等第三产业,保持边境小额贸易、互市贸易持续增长,带动边民脱贫致富。图为历史沧桑的大清国五号界碑旁,中越国界线北仑河畔边民自由交换物品的贸易市场纪实。
许之丰摄影2016年12月4日记录于广西防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