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路:长城角下的古北口镇》
古北口镇,隶属于北京市密云区,与河北省滦平县相邻,是北京市的东北门户,自古为北部地区进入中原的必经之路,更是战略上的咽喉要道,素有“燕京门户”和“京师锁钥”之称。
古北口镇属燕山山脉,东有蟠龙山,西有卧虎山,南接青峰、叠翠二岭,潮河南北流向,沿潮河为河漫滩,形成“四面环山,一水中流”的布局,有着江南水乡乌镇风格,2014年10月对外开放之后被称之为“古北水镇”。
古北口历史悠久,有近4500年的建置史。东周时期,燕国在古北口筑墩设防以阻止东胡进犯,俗称北口。南北朝,属渔阳郡燕落县,在古北口筑有石砌长城,有铁门关之称。
据传说,清乾隆帝前去热河途中经过古北口,感叹于长城内外的美景,便问刘墉此地为何名。刘墉如实回答:“春秋时叫北口,北魏时叫出峡,唐时叫虎北口。”因在城南门的门楣的城砖上找到“古关”二字,又在北门的门楣的城砖上找到“北口”二字。乾隆帝便将此地改作“古北口”,流传至今。
1933年1月至5月,古北口战役,爱国官兵在古北口地区英勇抗击日寇的进攻,为国捐躯。阵亡将士公墓是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坐落于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西侧长城脚下。
古北口镇城,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戚继光于隆庆三年,组织将士在北齐长城的基础上修复以古北口长城。1933年侵华日军占领古北口后,将古北口城的北门拆毁,如今的镇城北门是在2012年再建。
古北口镇城随山而建,呈不规则形,周长3245.1米,设东、南、北三门,现仅存北门和水关一座。“古北水镇”已成为京郊旅游打卡地。图为2018年春天,作者走进长城角下的古北口镇。
许之丰摄影2018年4月16日记录于古北口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