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孩子都是坏东西

(2018-08-29 19:06:37)
标签:

财经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最近有朋友问我育儿的事情,加上自己也碰到了几件事,所以想写一篇。

问,小毛头放到床上就哭怎么办?
我答,只要喂饱,尿布干净,让他去哭吧,练练肺活量也好,然后等他不哭了再去抱一下。几次以后这毛病会好。

记得我女儿出生的时候,我外婆开心的眯花眼笑,虽然喜欢的不得了,但是告诫我们千万不要抱,她自己也忍着不抱,只是在床边逗逗我女儿。我女儿除了吃、喝、换尿布抱起来,其余的时间都在床上渡过。从医学角度上来说,婴儿每天要睡二十多小时,多抱无益。

从养育角度来说,也是最好别一直抱,人在睡着的时候是最长身体的,让婴儿安静的多睡是有好处的。再者,让小孩一直独睡对他们的独立性也有好处。

人与生俱来就有舒适性的要求,一边摇一边睡当然舒服,不舒服了又不会说话表达,所以就会哭闹。小孩一旦抱惯了也就放不下来了。

记得有次出游坐卧铺,隔壁下铺有个可能是奶奶可能是外婆的带了个小孩,一路上吵的不得了,哭闹的整个车厢的人为之头疼,这小孩就是放不下来,始终要抱着。直到后半夜我才迷迷糊糊睡着,清晨起来一看,吓了我一跳,原来这老人半躺着抱了孩子一夜。我就说,您这样也太辛苦了。那老人说,没办法,每天都这样的。哇塞,还每天都这样。

其实,这种坏习惯都是父母或者长辈们给养成的。小孩人人喜欢的,看着喜欢就抱啊,摇啊,满足一时快感。然而,小孩天生都是坏东西,一旦舒适惯了,没人理就会不舒适,不舒适了就要表达,于是就会哭,哭了没人理,那就哭的再大声一点,然后就有人来抱他,于是他就记住了。只要不舒坦,哭闹就是一个好办法。实际上,看到孩子哭就去抱,无意中已经中了孩子的圈套,那么,今后孩子就知道,哭闹是一种威胁手段,可以通过哭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我家以前的方法是,看到孩子哭,先试试是否肚子饿了,然后看看尿布是否湿了,最后摸摸额头检查是否哪里不舒服或者病了。除此之外是不会去抱她的,最多也就是拿个玩具什么的逗逗她。养成习惯后,一般除了饿了会哭,尿布湿了会哭,其他一切正常。

想抱怎么办,那就在换尿布和喂吃的时候多抱一会。已经养成坏习惯的怎么办,可以用哭了不抱,不哭就抱的办法。小孩哭一会又没啥关系的。

昨天在地铁里,有小孩声嘶力竭的尖叫,就像无休止用指甲划黑板,整车目光聚集。孩子的妈妈又是哄又是给吃东西,有用吗?我估计这娃以后会叫的更响亮。微博有位朋友评论说我可能对特殊疾病的儿童不太了解。我回想了一下,那个孩子五官正常,眼睛灵活,应该没疾病。

在我看来,这种声嘶力竭的喊叫就是对大人的一种胁迫,商场里有时会看到小孩赖在地上不走的,也是一种胁迫行为。记得有次在商场里看到这个场景,那母亲的脸胀的通红,很没面子的那种表情,于是我就上去对她悄悄的说,让他躺着吧,你只管走,孩子我给你看着,不用怕,他一会儿就追上来了。然后那母亲点头默许后就头也不回的走了,那小孩一下子懵逼了,眼看要走没影了,赶紧一咕噜爬起来使劲追了上去。

对于这种恶势做的小孩(上海话是这样说,普通话不知道怎样说,大概意思是故意非常非常的过分),适当的体罚还是需要的。越是尖叫越要揍,几次下来会就会学乖。我的理念是小孩要懂规矩,好好引导不听,偏要唱反调,那就必须揍他,如果自己不揍他,以后到社会上会被别人揍。

小孩就像是白纸一样,就看父母在上面写什么。坏毛病都是家长宠出来的,看着小孩哭多可怜,于是就去抱,不抱的话孩子要哭坏的,不忍心啊。于是,麻烦就上身了。然后婴儿变成小孩,哭的声音当然没有叫的响,于是家里就有了尖锐警笛声,若不满足他们,就会被叫的脑壳疼。

知道曾子杀彘这个成语故事吗?不知道的可以网上去搜一下。作为父母,对孩子要有诚信,要说话是话,孩子才会相信你。家长要做到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有就有,没有就没有,父母的言出必行在这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孩子也会知道再闹也没用的,也就不会闹了。

过分溺爱不是爱而是害,小区里就有一个宝货,前二年发生的一件事,孩子吵着要换新手机,家长不同意,小孩要了几次都没答应,于是就把脚跨出窗外问,答不答应,再不答应我就跳下去,后来只得买了完事。于是家庭地位整个就被颠倒过来了。

怎样的家庭环境出来怎样的孩子,一点都没错的,这就是被称为家教。不要说小孩都是坏东西,只有家长是坏东西,小孩才会成为坏东西。不要说小孩不懂事,小孩都很聪明的,一切都看在眼里。我家养过一只小狗,对家庭成员的地位把握的一清二楚,小狗都懂,难道小孩比狗还笨?所以呢,不要以小孩还小不懂事作为借口,其实那些小孩都懂,只是看家长如何引导。

在如今这个年代,愚孝已经很可笑,那么,对孩子的愚爱也是很可笑的。

我外婆说过,爱孩子要爱在心里。记得我女儿上大学,我每月给她800元生活费,包括学校的吃饭,回家的交通费及通信费,多余的没有,如果想要宽裕点,可以自己去打工,然后她就去了必胜客做门童端盘子。我完全可以给她多一点,又不是没有这个条件,但我想让她去实践,知道赚钱辛苦才会懂得珍惜。吃过苦的孩子会长的更结实。

真的很不懂现在的父母为什么都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贵族,家里明明只有这点条件,非要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熊孩子就这样出现了,巨婴出现了,直男也诞生了。在我看来,一个普通家庭如果把孩子培养成富二代就是个悲剧。

任何事都要顺其自然,有什么条件办什么事,力所能及就好。今后孩子能不能成为人才,最重要的是家庭氛围,其次是孩子的意愿和努力,然后才是学校等外部环境。如果哪天孩子问,你们自己都初中没毕业,凭什么要我考北大,请问父母该如何回答?

不过,话要说回来,社会的不平等造成了现在这种独木桥效应。在美国,在欧洲等西方国家是没有职业歧视的,环卫工的收入未必会比教授差,都是一种职业,都是在为社会出力。而我们可以听到家长会这样教育孩子:你再不好好读书,今后就像这个人一样在马路上扫垃圾。

总之,要想孩子不变成坏东西,首先自己要成为好东西。从小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自立能力,独立判断事物的能力和动手能力,这些才是年轻家长要做的正事,我认为这些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要比读乱七八糟的兴趣班好百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王麻子开钱庄
后一篇:捡芝麻丢西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