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前几天某地某局长的夫人脚踹护士致流产一事在网上刷爆屏,有了一定的权势自以为能在当地作威作福惯了,然而现在有了网络,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封闭,爆料后,罢官的罢官,拘留的拘留。虽说这事已经告一段落,但医患矛盾依然在各地持续。
在我看来,医患矛盾仅是表象,里面有很多深层次的东西,这些东西慢慢积累后,医患矛盾只是一个突破口而已。
先说说病人,现在上海各大医院都是人满为患,由于上海的医疗条件比较先进,各大医院都有自己的特长,很多外地病人都来上海就医,再加上本地的,看病需要排长队,很多情况下,排队几小时,看病也就几分钟,在这种情况下,病人就会有怨气。小外甥胃出血去某三甲医院看病,门诊预约胃镜要二个月以后,当然也会有怨气。
比较特例的病人是有权有势后的仗势欺人,打针不能疼,吊针不能出血,否则会踢的护士流产。再有就是大爷有钱的那种,我花了钱的,你必须要怎样怎样。还有就是无赖, 有看病后专门找茬来进行敲诈勒索,俗称医闹。还有更奇葩的,产妇要临盆了就躺在医院里,医院处于人道主义不得不救啊,小孩出生一看是女孩,一会儿产妇就失踪了。
再就是一种戾气,这是由于药代、回扣之类促成的。在我看来,药代这东西是这个时代的怪物,有了这个土壤它才会生长,土壤是什么,不言而喻。至于回扣,各行各业都有,不然的话,上亿的贪官怎么会出现,也就不再展开。
说说医生,每天要看几百个病人,人又不是机器,不可能对每个病人都面带笑容。门诊每天几百号病人看下来已经累成狗,急诊更甚。付出和收入如果成正比,辛苦点倒也没事,可是医生的收入并不多。医生也是要养家的,也是要还房贷的。
说说护士,看看急诊室和门诊打针的护士就知道他们的劳动强度,病房里的护士每天要打针发药护理,每天不知要跑多少公里,静脉曲张是他们的职业病,且还要三班倒。朋友的女儿是某三甲医院的护士,冬天白大褂里面就一件紧身衣,每天都要湿透,由于体质不怎么好,干了几年后现在身体很糟糕。护士的收入并不高,病人痊愈都说医生好,基本没人说护理的好。
现在要提高行业服务质量,都要求医生和护士骂不还口,打不还手。遇到蛮横不讲理的,医院会息事宁人帮患者说话,医护人员有憋屈也只能忍气吞声。
说说市场,现在很多基础类药品几乎都不生产了,因为价格便宜没利润,厂家也要养活工人的。厂家都变着法子换名字涨价,丹参变成香丹,价格提升好几倍。比如说维生素C,一瓶才几元钱,加了点辅料变成咀嚼片后,一瓶就是几十上百。现在很少用青霉素了,换成了N多种的头孢,谓之升级换代。我倒是觉得青霉素的作用是最好的,但是用青霉素要做皮试的,有点麻烦,遇到过敏厉害的更麻烦。曾经一段时间吐槽的是心脏支架之类的东西,几十几百的卖成千上万,其中的暴利是一个方面,但反过来说,给你一个几十元的你自己能装进去吗?
如果我是医生,遇到感冒患者,开个克感敏和开个泰诺都可以,日夜的那种也行,效用都差不多,价格当然差很多,那我当然开贵点的药。普通大众心里是喜欢好药的,开几元的药给他,会以为医生在掏浆糊。反正都是医保用药又能有外快,何乐而不为 。
说说公立医院,如果从宏观上来看,政府拿钱出来建设医院,钱从哪儿来,当然是税收。从纳税人那里收了税建造医院来服务纳税人,这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理论上来说,既然是公立医院,就不能是盈利单位。然而,现在的公立医院都要自负盈亏,这么多的医生、护士、管理人员、医院的医疗设备、水电费等等都要从病人的身上赚出来,医院要经营下去,也要提高员工的收入,不得不向钱看,看病只能是越来越贵。
说说环境,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高速发展一部分是靠牺牲环境来获得的,河水变色,雾霾等其实都是污染造成,在吃的方面,前几年各地都有毒食品被曝光,然后还有三鹿奶粉之类。暂且不说这个,就现在的小孩气喘病的越来越多,天冷就喘,春天又喘,不仅小孩喘咳,成年人也变成多发。记得去年有一朋友咳喘厉害,我带他去山区几天,咳喘立马就好了。我觉得还是环境问题占多数。
在我们小时候哪有那么多小孩有哮喘,哪有那么多人有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哪有那么多人有癌症。可能是现在诊断水平高了,以前没诊断出来的现在都查出来了。如今,医院里看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可是不争的事实。
可能有人会说,病人多了,今后医生也会多。话是没错,市场会自己调整。但我觉得今后医生可能会多,但医生的资质可能会降低。
以前医生的地位很高,护士被称之为白衣天使,备受尊敬。自从医患矛盾出现后,这个职业有点不受欢迎,当然,现在有些医生的素质确实不敢恭维。现在周围像我这种岁数的很多人都不希望孩子去从事医生和护士这类工作,尤其是医务工作者,更是不希望孩子从事这一行业。现在读医科大学一般要8年,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都高,做了医生后收入并不高,累死累活还要受气。护士更是处在最底层,累成狗也没人理解,有很多选择了改行。
医生少了要增加,医学院要扩招,很多人不愿做医生,医学院招不到人怎么办,那就会降低门槛。以后可能高考分数很低的考生也能做医生。这样带来的问题就是今后医生的质量不会高。而医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一个好的医生首先要有爱心,其次要有很好的敏锐度和应变能力,而且还要敬业,还要好学,还要有好记性,总之,医生需要有一定的综合素养。感叹这样的好医生越来越少。
我们上一辈,医生的家境都不错,有很好的家教,受过很好的教育。有了这种基础,医生才会有境界。也许是我有偏见,但若是没有生存的压力和房贷的月供,就会向术业专攻方向发展,这一切都需要时间的积累,可房贷月供并不会等你。
记得以前和一个教授聊天,那教授感叹:当初读研的时候,一个导师带一个学生,最多带二个。现在自己做导师了,带了一群,像放羊一样,带出来的质量能高吗?可现实如此,没办法啊。
我觉得,今后医院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但是医护的质量会降低。
也许,这就是一种循环。
不早了,暂时就聊这些,下次再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