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些股票只能用来观赏

(2014-11-29 10:00:46)
标签:

财经

股票

分类: 学做股票

    今天周末起了个早,看了博友的一篇文章《好股票为什么拿不住》,文中表述,最近这些年,A股产生了几百只翻数倍甚至十几倍的超级大牛股,但是真正能拿住这些股的人少之又少,其原因是,1,错误的以为频繁交易更能带来利润。2,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待股价的正常波动。3,人性的弱点被媒体大众加以放大。其中:当有一天你能直面短期30%的下跌而不为所动,能淡然面对一年的横盘不涨的时候,你就离成功不远了,就能最终看到风雨后的阳光。结论是“选对股,拿得住”。

 

    “选对股,拿得住”,这与笔者前些天发的微博:在这个市场里,90%以上的人是耐不住寂寞的。不谋而合。虽然仅六个字,但要做到却相当的不易。首先,选对股是一道关,在几千只股票里要精心筛选出一只有发展有潜力又在相对底部的股票确实不容易。其次,拿得住更是一道关,既要面对涨跌的波动,又要抵制市场的诱惑,尤其是现在指数飞涨、个股称雄这样火爆的场面,能守得住没有相当的定力是不行的。因此,面对这种情况,本人认为有些股票只能是用来观赏的。

 

    如果定位在短线,那没的话说,短线操作追求的是短、平、快,越是热闹越是往里面钻。但是频繁的短线交易有几个缺点:1,基于不确定性因素,不可能每笔都是重仓或者满仓砸入。2,短线交易每天都在盈亏线上求生存,尽管很刺激,心理压力很大。3,短线频繁交易,经常会遇到止损情况,盈利具有不稳定性。

 

    要说明的是本文标题仅对中长线而言。记得以前曾经写过《善猎者必善守》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笔者认为,既然筛选出某股票定位中长线,那么就要对其经营、发展等各方面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一旦选定,那就需要坚持下去,不要被市场所迷惑,如果能够坦然面对周围的股票涨,手中的股票却不涨,甚至下跌的情况,基本上就过了这一关。要是能够面对其他个股飞涨而不为所动,仅是观赏其他个股的大涨,那么心理承受能力已经有的很大的突破。

 

    有些股票确实也只能用来观赏的,比如说最近上市的新股,上市就秒停,然后连续涨停,等到涨停打开基本已经是鸡肋,大肉差不多已经被吃完了,除了还有点剩肉,剩下的就是骨头了。哪怕它今后还会上涨,与我有关吗?再有就是最近的银行股和券商股,这是近期盘中的亮点。记得以前本人曾经说过银行股的股价都在净资产以下,具有投资价值。大盘起来了,券商股就会热闹,这是常理。但是人见人弃的时候不介入,股价突破的时候不介入,等到上涨了一大段后才想着要去追涨,是不是晚了点?因此,对于这类股,现在也只能用来观赏。

 

    个人觉得,对于散户来说,一年如果能够做成功一只到二只股票已经相当不错了。操作手法无非就是低位逐步建仓,下跌适当补仓,上涨追涨,从轻仓到重仓,股价完成大波段后获利落袋。乐观点来计算,一个大波段平均获利30%并不多。一只股票获利30%后,再用本金加上盈利做第二只股票获利30%,那么一年差不多可以实现70%的盈利。这还不够吗?

 

    有人说:守股要比守寡还要难。确实如此!比如说手中的股票目前还在盈亏线上挣扎,但是自选股里不时冒出涨停板,这时会很难受。手中的股票刚刚跨过成本线,隔壁的股票已经涨了8%。手中的股票一路横盘,隔壁的股票已经涨了十个多点,真是气不打一处来。此时会怀疑自己是不是选股选错了,会怀疑上市公司是不是有问题了,这时候最容易丧失信心。一旦丧失了持股的信心,那么就会投入到追涨杀跌的圈子中去,很可能心态就会做坏了,那么自己设立整体的计划就会被打乱。

 

    话说主力机构做一只股票也并非那么容易,他们也要在低位建仓,高位派发。他们要面对其他的主力机构的博弈,还要面对大户、中小散户的搭车。他们为了获取利益最大化,不仅要下跌洗盘,震仓洗盘,还要横盘磨掉搭车者的信心。不妨看看华泰证券,很经典的图形。从20134月构成大双头之后整整下跌了一年多,可以说在这一年里主力通过下跌后建仓,采用杀跌、横盘的手段,磨掉了多少散户的意志,最终实现的股价的翻番。由此可见其中主力的忍耐力远比散户强百倍。

    如果换一种角度来思考,华泰证券这个主力面对前期中小板的上涨是无视的,这个主力面对前期创业板的火爆也是无视的,他们只做自己的,只是静静的观赏着中小板的热火朝天和创业板的火爆。

 

    试问: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呢?

 

以上所写仅代表个人观点,看者风险自负。

 

 

注:由于评论里垃圾广告太多,怕影响和误导朋友们,因此从今日起关闭评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