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古瓷

(2012-06-02 09:42:28)
标签:

杂谈

文化

分类: 旅行 休闲

 

    突然发现博客点击量已经达到500万了,几年来坚持以博客作为笔记,居然写了1617篇文章,确实有点小小的成就感。蓝猫在此感谢新浪的管理员,是他们辛勤的劳动给我们营造了这个平台,感谢朋友们一直在默默支持着蓝猫。今天很高兴,撰文《高古瓷》供大家欣赏。

 

 

 

    本人对于古董的研究是门外汉,看是看的很多,记得小时候,几乎每星期都要去看望外婆,下午没事就走到河南路上的上海博物馆去转一圈,门票仅2角,非常便宜。当时博物馆里除了组织去参观以外,很少有人去,很多时候一个展厅就我一个人在欣赏。有一次我从一展厅走入另一展厅时,看到女服务员正在独自转着圈在跳舞,猛然发现我站在门口看着她,把她吓了一大跳,脸胀的绯红,很有趣。记忆犹新的是一件香烟盒般大小的青铜器,像方形的铃铛,里面那个悬空的挂件一直会来回摆,据说放到南京天文台水平的环境里也不停的来回摆动,谁也无法解释这种现象,此后一直都没看到过这个东东,自从博物馆搬迁到人民广场后特意去看过,也没看到,如哪天能够再能一睹,或许感受又会和当初的不同,估计已是无缘了。

 

    近来觅得一款高古瓷,据说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看了就吓一跳,二千多年是什么概念,称其为高古倒也不为过。不管高古低古,本人真假却难以识得,幸好有大春把关倒也无妨,对于此道,由于如今赝品很多,不敢大手大脚,仅投入点零花钱,也不伤皮肉。再说原本以欣赏为主,并不是为了以后能升值多少为目的。

 

高古瓷

    这款高古瓷是一只汉代的瓶,可能是罐,也不知是花瓶还是水罐,品相很好,可以说是全品相的。真要冠以名称,称作“东汉青瓷双系壶”比较恰当。貌似现在北方喜欢玩赏这类东东,南方喜欢瓷器,尤其是明清时期的瓷器,记得很多年前觅得一款清山水帽筒,现在已价格不菲。

 

高古瓷

    这款汉罐属于当时的寻常之物,也不知道开门不开门。本人研究了一下,这款属于青釉一类,釉色不错,罐型较为匀称,从形状及工艺上符合汉朝时代的特征。如果要鉴别是否是汉代的东西那就比较困难了,毕竟本人是门外汉。看罐体,由于年代的久远,罐质有点风化,但敲上去还是蛮清脆,说明没有裂痕。用高倍放大镜看,罐壁有沁土的痕迹,闻起来原土味较重。看釉色还算正常,比较粗糙,那时候的工艺就是如此,要是很精致的话,那就不是那个时期的东西了,除非是御品。

 

高古瓷

    如果是赝品,无非就是仿古制作,以现在的工艺,要做古并非难事,土作坊就能完成,上釉烧制后再用化学方法做古,深埋一段时间后就大功告成。记得在多年前,市场上出现一批汉俑,真假难辨,连故宫的专家也受骗,收购的许多汉俑都出自某乡间作坊。仔细观察了一下釉色,要是经过化学处理,那么表面的釉色会平均受损。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坏,而此罐表面的釉色似乎没有受到化学物腐蚀过,凸起之处较为光亮。此外,瓶口较为齐整,罐底有一烧制时产生的凸起,或许是烧制时温度引起的,也许是坯土里杂物引起的。

 

高古瓷

    此罐的真伪如何,笔者判定是开门的物件,可妹妹却说了一句:“这坛子和老妈腌白菜的差不多。”至于价值,也没有去考究,也不知如今市场上市什么行情,据笔者了解,这类汉罐属于寻常之物,存世较多,虽然较为普通,也不华丽,古色古香的放在家里倒也增添了不少情趣,闲着没事把玩一下,看看、想想、品品倒也可以消磨一些时光。

 

    随着通货膨胀日益加剧,近期古玩市场较为火爆,各类物品都纷纷飙升。股市不涨,储蓄负利率,使得资金朝着保值的实物流动,虽然近期张大千等作品有所下跌,但原本这些东西已经是天价了,总体上各类东西的涨幅要远甚于物价的涨幅。

 

    前天和博友旅途交流,他说遇到古董贩子欲收购岳父家的旧物被他制止,后来在网上查得其中有一件竟是汉方壶,看起来很美。笔者认为,如果不是等钱急用,家里任何老的东西,尤其是上代人的东西,千万不要转手出售,一方面传代之物无论贵贱,作为纪念品放着留念也算是个念想,另外一方面可以放着作为欣赏也不错。不然的话,让那些古董贩子捡漏了去,这种损失是无形的,甚至会非常大。

 

     祝大家周末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