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怎么会美,残缺怎么会美?
在这里,不得不谈到美神维纳斯,她是古代罗马神话故事中的女神。最有名的是公元前2世纪希腊雕刻,又称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为大理石圆雕,高2.04米,由阿历山德罗斯雕刻,1820年在爱琴海米洛斯岛的山洞中发现,现藏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雕像高贵端庄,其丰满的胸脯、浑圆的双肩、柔韧的腰肢,呈现一种成熟的女性美。很多专家都想把断臂补全,可是无论无论用什么方法,补上去的手臂都十分的别扭,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保持断臂反而是最完美的形象!这就是一种缺失的美,是一种残缺的美,也是世界公认的美。
再欣赏一尊雕塑,铜质,据说年代已经非常久远,从印度远渡重洋去了非洲,然后再远渡重洋回到亚洲,历尽了几百年的沧桑。看雕塑风格是印度佛教,是何出处,无法考证,只能凭着自己的判断和知识,来粗略判断,毕竟笔者不是考古专家。

雕塑身材貌似少女,双耳垂肩,面目清秀慈祥,左手悬空好似拿了一件东西,右手拈一拨,由此可判断左手拿的可能是琵琶。这是一尊什么雕像呢?在佛教中,国内拿琵琶的是四大天王之一,看上去是个魁梧的武将,在印度佛教中是谁呢?
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吒,身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多罗吒”是梵文的音译,意译“持国”,“持国”的意思就是慈悲为怀,保护众生。他是主乐神,故手持琵琶,表明他要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这雕像也许是他。
印度佛教中的乐神是乾闼婆,她的任务是在佛教净土世界里散香气,为佛献花、供宝、作礼赞,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歌神紧那罗的任务是在佛国净土世界里,为佛陀、菩萨、众神、天人奏乐歌舞,乾闼婆和紧那罗男女不分,合为一体,化为后世的敦煌飞天。这雕像也许是乐神。
不管她是什么神,不管她是不是东方持国天王,仅看雕塑就感到一种美,当然这种美与维纳斯相比完全是另一种风格。此雕像线条流畅,亦动亦静,如果手持琵琶,这琵琶是如何放置,垂直?横置还是有一定角度,给人以很多遐想。既然想不出,看看现在这个姿势也相当的美,左手悬空有一种空灵的感觉。 很佩服工匠的妙手,可以让雕像手持琵琶和不持琵琶一样美。
也许这就是一种残缺的美。很多人喜欢好品相,品相会直接影响到收藏价值,但是笔者只懂得欣赏,至于价值,基本与我无关,那就不用再去追求,发现美好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既然享受了,夫复何求。
写还是不写?不写还是写?纠结了许久才提笔写这篇文章。很多人喜欢追求完美,但世上哪有完美的事情?所以很多人会处处不顺心,很多人会处处不得志,也有很多人只会拿着镜子照别人,力求别人是完美的,却看不到自己已七零八落。世上的事情原本就没有完美,那又何必去追求完美!如果认识到这一点,也许你会过的很快乐,而其基础就是宽容,学会了宽容,你会过的很潇洒,不是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