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泡沫论后再论泡沫

(2007-06-21 23:18:38)
标签:

财经博客

股票

泡沫论

分类: 时事评论
 

    股民们被泡沫这个词已经忽悠得够呛了,看到媒体大放厥词说有泡沫,股民们马上就会感冒,就会哆嗦。

    经历了股市近十年,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我们的股市每当有部分股民解套了,或者刚开始赚钱了,市场上的泡沫传闻就开始出来了。当老的刚解放,新的刚进来的时候,马上会看到媒体、股评说市场有泡沫。于是管理层就会开始做些动作,比如发一道金牌什么的,但是机构呀、庄家呀,他们还没有达到目的,他们可不管呀,照样朝上推着股价往上走。于是管理层会再发一道金牌,并美其名曰:要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泡沫已经太大了,已经危险了,要挤泡沫了,要保证市场的健康。可是那些机构、庄家还是不管呀,继续推动着股价上涨,并且制造市场的强势效应,吸引着散户大量买进。哈哈,刚刚等我们这些散户基本都买进了之后,等到机构和庄家的筹码已经所剩无几了的时候,什么印花税啊、人民日报社论啊,一股脑全部出来了。然后股票一泻千里,机构和庄家们早就逃了没影了,剩下我们这些散户们在高高的山岗上站岗、放哨,喝西北风,横尸遍地。怨谁呢?管理层早就和你们说过了,这就是泡沫呀,早就说现在的股市有风险,金牌都发过N次了,你们怎么不听呢?是啊,那是你们活该,早就说有泡沫了,你们干嘛不听呢。股民们想想倒也是,的确是提醒过了,倒真是活该。可我却不这么想,前些时间国家倡导创建学习型社会、创建学习型企业,从中我别的没怎么学到,改变心智模式倒是学到了一点心得。现在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这种现象、看这种泡沫,我真怀疑管理层和机构、庄家是连裆马子,用最近有个词叫撬边马子来形容真是最恰当不过。各位股友不知看出端倪来了没有?在机构的筹码还没有吸够的时候,市场根本不会有泡沫之说的。吸筹码当然要拉升一下股价,当然要解放一批人,那么将筹码发给谁呢,当然是新进的股民。既然认为有泡沫了,管理层、证监会怎么不去打击一下那些恶庄、那些机构呢,反而用保障市场健康、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等口号用来障眼,放任机构、庄家推高股价进行发牌。为什么偏偏要等到那些机构空仓了,政策立马就出台了。配合得真是天衣无缝。感叹啊感叹,真为那些套牢的股民感到愤愤不平。这就是中国的股市。在国民经济大提速的几年中,我们的股市居然会从2245点一路跌倒998点。不是说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吗?挤泡沫不会挤到这个程度吧?能够将泡沫挤到全是我们股民的血了,然后放 QFII 进来大吃大喝,难道这就是我们中国的股市,专门喝中小投资者血长大的股市?

    最近,泡沫声声又起,有言论:按照国际惯例,成熟市场市盈率一般都只有15、6倍,而我们现在平均市盈率已经达到了5、60倍了。听听倒也真够怕人的,这个市场好像是泡沫膨胀了。但是殊不知,那些人大概已经是老古董了,不懂互联网,现在信息多快啊,一问便知,那是人家的成分股指数,十几、二十几个股票凑起来的市盈率,他们也有上百倍市盈率的股票。而我们是全部股票的市盈率,假如我们挑宝钢等十几个股票作为一个指数,看来肯定要比他们还低呢。怎么能够这样来忽悠人呢?媒体没有监管吗,能让他们就这样胡说八道?那些所谓的经济学家,据说都是留过学的,难道就不知道吗?

    好戏还在后头呢,几天过后突然有权威又说没有泡沫了,一会又改口说结构性泡沫了,搞得我们的眼睛像在看乒乓球比赛一样,左晃右晃的。算了还是相信权威吧,人民币在升值,国家经济在发展,于是股民继续持股。530惨案之前,也曾经听说过印花税上调,居然连幅度多少也一点不差,咱当然相信国家的官方消息,不会去听小道消息,得到的结果呢?机构又全跑没影了。半夜鸡叫搞得我们趴在地上被机枪横扫。咱股民善良啊,五个跌停板后,被腰斩了的,被机枪扫射得只剩下上半身的股民开始想,我现在都这样了,只剩下半个身子了,这回总该没有泡沫了吧。可是最近发出来的新股又让股民们纳闷了,中国远洋:市盈率98。67倍,还要申购中奖才能得到,如果上市呢,那要多少市盈率呢?这算不算是泡沫呢?我真不知道这个泡沫是谁造成的?呜呼,不由得使我想到了婊子和牌坊这二个词汇。

    现在股民们都想不通了,这个泡沫哪来的呢,谁在制造泡沫呢?是中小投资者在制造泡沫吗?中小投资者只要在股市里赚了点钱,便马上会有人来猛挤泡沫。口口声声说要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而损失最大,亏钱最多的恰恰就是中小投资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