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8-042号博文(转贴-“囧”文化)

(2008-03-26 21:22:32)
标签:

杂谈

2008-042号博文(转贴-“囧”文化)

以前我曾发过两篇有关“天书”的博文,今天偶然从“中国台湾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其中介绍“囧”的图形让我联想到天书中的图形,虽然两个并不是一回事,但我还是想转贴过来,供对汉字、图形、涂鸦以及网络文化等有兴趣的朋友了解和研究。(请参阅:2008-019号博文

下面是转贴的网文:  

网络上正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囧”文化,今天你“囧”了么?如果你还不是很了解,让小编给你讲解这无限创意的小小“囧”吧。

  囧()

  jiǒng

  字义

  <>

  (象形。本作“囧”。象窗口通明。本义:光明)

  同本义[light;bright]。如:冏冏(光明的样子);冏彻(明亮而通彻);冏寺(即太仆寺。古代官署名。掌舆马及马政);冏牧(冏卿。太仆寺卿)

  鸟飞的样子[(bird) flying]。如:冏然(鸟飞的样子)

  一说“囧”通“炯”,而“囧囧”同“炯炯”

  在网络文化中,它的内小“八”字视为眉眼,“口”视为嘴。它的内涵就是:

  1,作为头。表达沉重的思想。

  2,作为脸。表达浪漫与激情。而在失意体前屈文化中,它的作用是前者。

  3,也常常表示郁闷的表情。

  4,也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变态猥琐(囧这个字的表情)

  冏卿因之吴公。(指太仆卿吴默。字因之。)——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网络流行符号(失意体前屈)

  囧和ORZ有不可分的关系,在现今流行ING

  Orz(失意体前屈)

  失意体前屈,是一种源自于日本的网络象形文字(或心情图示),并且在2004年时在日本、中国,香港与台湾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次文化。常写作orzOroOr2On_OtzOTLstoJto、○||_等。但仍以“orz”最为常用。,并有混合型,表示无可奈何的“囧rz”。

  囧”的来源

  关于()的形义,目前主要有四种说法:

  1.窗户说。许慎《说文·囧部》:“囧,窗牖丽廔,闿明也”象形。

  2.仓廪说。屈万里:“囧字,当为仓廪一类之物,于此则作动词用,‘米囧’,意谓“新米已入仓廪也”。

  3.祭名说。 于省吾先生:“囧为祭名,契文亦作囧,通盟。即《周礼》诅祝盟诅之盟……囧米连文,盟谓要誓于鬼神。”

  4.地名说。李孝定于囧字取形赞成窗说,于辞义则认为是地名:“卜辞囧为地名,且多与米字同见。”然为何种地名,他似又赞成屈氏仓廪说。姚孝遂、肖丁先生意见类似:“卜辞囧字正象窗牖丽廔闿明玲珑之形,而均用为地名,无例外。”赵诚先生则说:“‘囧’构形不明。甲骨文用作地名。”

  可见,在囧的取形上窗户说是影响最大与最久的,而于辞义则越到后来越趋向于地名说。但是究为何种地名则仍无明确说法,因而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2008-042号博文(转贴-“囧”文化)  

()非窗

  “囧”是一个象形字是不成问题的。甲骨文与金文的()字均作圆形,无例外。我们知道,圆形刻铭较方形难,如其字本非图像的圆形物,它是不必费力弄成圆形的。也就是说,从象形上看,囧如为窗,则应像圆形之窗。

  可是已发现的商代房屋窗户多为方形、三角形或者可以推定为方形。一般说来,方形窗的制作也比圆形窗容易,后代一般房屋窗户的建制也是方形的多。所以可以肯定地说,商代房屋就是有圆形的窗,那也不会比方形的多。那么《说文》所谓囧为窗牖玲珑象形便说不过去了,因为文字的取形应该是以事物的常见形象为代表,非用一个圆形表示窗,令人难以置信。

  ()为祭祀地

  囧在卜辞中为地名,是确切无疑的。仅从囧所处卜辞的句式语法就可以定论,为了说明问题的方便,我将目前我所见到的有关囧的可以成文连读的卜辞都收集起来可以发现在很多卜辞中,囧只能当作地名理解。那么囧是一什么地名呢?

  在那些卜辞中,有这样几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

  1.在囧地进行的活动是”王”的活动,主语是”王”;

  2.“王”后“囧”前的动作是“米”、“囧”以众

  “黍”。

  综上,囧为祭祀地是可以肯定的。既然囧为地名,既然在囧地所进行的活动是祭祀活动,则囧地不是祭祀地是什么?这是典型的农业民族的祭祀,所登荐物品非”黍”即”米”。

  现在,我们将《甲》九〇三片的卜辞翻译一下,以便让一般读者更清楚地看出囧为祭祀地:

  己巳这天占卜,王将在南边的囧地举行囧祭,在乙亥这天举行米祭;己巳这天占卜,王在囧地举行米祭,新米囧送给祖乙;显然,前卜问日期而后卜问对象,具有内在统一的联系。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