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视觉/图片涂鸦纪录摄影 |
07之北京涂鸦团队
对于我来说,北京的2007年涂鸦大事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当是几个涂鸦团队的热闹登场、频繁亮相,让北京街头涂鸦舞台好戏不断,大有看头。
我最先知道“团队”,是年初从网上看到的“观音”。有人在网上问谁是北京最好的涂鸦团队?有人答北京观音,《1626》杂志介绍过。顺这个线索,我找《1626》杂志社买了本过期的杂志,看到了对观音“圈儿”的专访,也知道了李球球和王墨、ALS组成了“北京喷子”。那期杂志也介绍了SOOS,但没提及他是北喷成员,可能采访时他还没加入。随后,我去四惠城铁站外拍了观音的作品,那时也不知观音的其他成员,只知道圈儿,但圈儿的作品什么样也不知道,只是瞎猜。5月,到百子湾拍到了北京喷子的集体作,这时我对北京的“涂鸦团队”有了明确的印象;也就是从这时起,我更多地拍摄到团队的集体创作,也开始和涂鸦者有了接触。
我没惊动观音成员,在他们身后拍摄
观音成员在休息,一个收废品的女士和他们搭茬
7月下旬,观音“罐头”告诉我,他们在北服集体涂鸦。一天下班后,我赶到现场拍摄,他们已快收工,正在休息,我没和他们打招呼,只是抓紧时间拍照,一心想在不惊动他们的情况下多拍点,然后赶在晚高峰交通拥堵前回家。在我离开时,罐头认出了我,晚上在博客上和我提起,我觉得也是,为什么不主动打个招呼呢?11月,在国展,终于和罐头第一次握手。也第一次见到了圈儿。
北京喷子四大金刚
第一次拍的北京喷子签名
和北京喷子的认识也是一步步的:先认识MO,然后在798拍他和球球现场涂鸦,接着是他们在东八时区办展,和SOOS也正式认识。再后来就是德国朋友墨轲在龙潭湖公园把北京喷子成员全招呼过去为他的派对现场涂鸦,我去拍了个够。北京喷子团队目前就4个成员,其中一老外ALS。四位都是老手。这个团队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是NO1。这个认知是综合指数的相加结果,而非仅以集体作品论。
恒鑫和同伴在国展涂鸦
过了十一黄金周,我从网上知道了“九门”看见了他们在赤峰的“视觉误差”作品,和恒鑫取得了联系,也到三里屯拍到他们的作品;再后来就是在国展,认识了九门更多成员,其中有几个新加入的。九门在国展又推出了视觉误差的巨幅新作,是画在一张张板上的,从远郊制作好,再搬到国展拼接,真不容易。在这方面,九门是创出了自己在北京的特色,给我印象最深。我想他们还应该在一些场所创作一些小尺寸的视觉作品,便于观众一眼看出,容易产生亲和。
11月国展大戏后,中国传媒大学的“九一六”团队也进入我的视线,并到北二外拍了他们的处女作。
2007,北京涂鸦之所以热闹,与几个团队的集体行为密不可分。若写北京涂鸦史,这是不能不重笔描述之要点。
注:因涂鸦团队都属于松散型的社团,人员变动在所难免,不是十分严格。若非重大事件,谈论时不必过分拘泥、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