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将让应试教育成为历史
张恒亮
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后,笔者一直关注录取时对学生排名次的方法,如果还是以相同的科目进行比较排名次,由于“七选三”或“六选三”的实施,导致相同科目排名次的难度大大增加,比如有两个学生都填报了四川大学经济学专业,假设四川大学经济学专业要求学生必选的科目为政治,
A同学选择的三个科目为政治、历史、地理,而B同学选择的三个科目为政治、历史、生物,按过去的办法,必须是相同的科目进行比较,这A同学和B同学便无法比较。那么高校可能采取的办学是把招生计划按照报考科目的组合方式进行分配,然后再在不同的组合方式中进行排名次。如果按六选三模式的话,就要分成C(6,3)=20种组合方式,然后把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还要再按组合方式进行分配,最后才按组合方式中的排名进行录取。这种方式下,难度就在于许多时候高校的分省分专业计划招生人数都不足20人,这时如果报考的学生其组合方式就已经达到了20种,那么你说到底该录取谁?
所以当时笔者就大胆猜想,将来录取学生的可能方式是:同一个专业录取时,只看6门课的总分,在3门选考课中,无论学生是怎么组合的,都把他们的总分比较,总分靠前的优先录取。这样操作看似无厘头,比如历史分数怎么能和生物分数比较呢?但这里其实蕴含着真正的人才比较方式。我们知道,在现实的职场中,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横向的竞争,你是优秀的科学家,我是顶级的技术工人,他是演艺明星……。就是同一个专业中,有的人可能成为技术人才,有的人却是销售工程师,还有的成长为管理人才,所以这样的安排可以促使学生真正选择到对自己来说有竞争优势的科目,然后在高考场上进行比拼,看谁的优势学科学得更好?这就像打仗一样,各人拿出自己最有优势的地方与对手比拼,你有你的倚天剑,我用我的屠龙刀!可以说,高考中成绩的竞争,其实就是未来职场竞争的一次演练。
令人感到惊喜的是,这次出台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证实了笔者此前的猜想。教育部官员在回答网友的提问时,明确地指出:“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计入考生总成绩的3个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学生根据高校招生要求和自身特长自主选择,可以文理混搭,六科的分值比重是一样的,由各省级专业命题机构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统一组织命题。”这就分明意味着学生之间可以用不同科目的成绩来比拼总分,也就是笔者前面所讲的横向竞争,看谁的优势学科学得更好?
这样的制度安排,将要求学生们更加重视选择的问题,重视自身的学业规划,从高一开始,就要将眼光越过大家极端重视的高考,而放眼更为长远的就业目标。为了职业理想而不是高考而读书,将从理论走向现实。多年来,大家一直诟病的应试教育问题将随着这一制度的落实而烟消云散。
作者系成都明略学业规划研究院首席专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