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考后知分+平行志愿会导致强弱分化的弊端吗?

(2014-11-18 09:44:31)
标签:

高考志愿

平行志愿

考后知分+平行志愿会导致强弱分化的弊端吗?

张恒亮

多年来,在讨论高考志愿填报模式的利弊时,有人会说,考前填志愿、顺序志愿的好处就在于对考生整体有利,有利于生源的多样化,它的本质是一所学校中学生的高考成绩差距很大。但如果实行了知分填报+大平行志愿,它就会导致高校录取学生的分数差距很小,呈现扁平化,学校之间分层明显,弱者更弱,强者更强,弱校再难以招到优秀的学生,成绩稍差能力强的学生也很少有机会进入优质高校就读了。

我以为这是个似是而非、自相矛盾的观点。因为上述观点的本质就是实行平行志愿后高分低就、低分高就的现象大大减少了。我们整天研究高考志愿,教育考试院推出不同的志愿填报模式,不就是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吗?即高分学生因志愿填报掉进分数要求低的稍差学校,这同时也为低分学生进入高分学校创造了条件,让有些低分学生凑巧挤入平均分高的学校。然而,由于志愿填报模式的革新,一旦真正避免了这种现象,我们又在诉说它的合理性,说什么也要给一些低分然而能力强的学生进入高分学校的机会,给一些分数要求低的学校录取到好学生的机会,这难道不是自相矛盾吗?

另外,招不到成绩高的学生,弱校就更弱?能招到高成绩学生,强校就更强?须知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体现在录取学生分数的高低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学校本身的专业特色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并且上述观点也认为分数低的学生能力并不见得差,那么为什么又认为招到成绩差的学生就必然会导致学校办学水平降低呢?反过来讲,成绩稍差能力强的学生,录取不到高分学校,就成不了才吗?我以为更重要的是学生要考取合适的高校和专业,而非成绩要求高的学校和专业,并且他成才的关键是自身的学业规划和努力学习,并非外在的求学环境。因此我们认为,上述现象看似是很严重的问题,实际上是个伪问题,不足为虑,把它作为知分填报+平行志愿带来的弊端,是站不住脚的。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上面的悖论呢?笔者认为其根源是在分数决定论的前提下讨论素质教育和人才多样化,因为目前的大一统考录体制,只有一把尺子量人,高校无法招到真正合适的人才,学生也无法选到真正适合自己发展的高校。而许多论者期望在统一的考录模式没有变革的环境下,仅做些技术调整,就可以达到人才多样化的目的,显然是缘木求鱼。

   作者系明略学业规划研究院首席专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