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也须学业规划
张恒亮
近年来,高考志愿日益成为人们热烈关注的话题,教育部门关注高考志愿的改革,学生及家长关注高考志愿中专业与学校的选择,而商业机构则关注高考志愿为其再来的商机。这一现象背后的根源是什么呢?为什么原来只是仅需填报一下的细节性问题,现在却引得众人如此关注?就是因为高考志愿在过去只与升学相关,毕业后国家安排工作,这时只须根据分数选学校,避免高分低就即可。而实行大学生自主择业后,高考志愿的选择则与未来的就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选择失误,则很可能导致未来就业的困境。而解决专业与学校选择的问题,本质就是学业规划,即选择怎样的专业和学校,才能确保自己未来实现高质量就业及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这是学业规划中的升学决策。
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成绩超高或超低的人群填报志愿时是不需过多考虑的,比如高考状元,一般都会选择北大或者清华,毕业后都有好的发展,而成绩连专科线都没上的人,早就招工或者参军去了。然而,现在,无论是高分至高考状元,或者低分至最后一名,都仍然需要考虑学业规划的问题。分数高者如高考状元,在填志愿时有着极大的自由度,几乎可以选择任意一个学校都不会落榜,但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志愿决策不仅要考虑是否落榜(升学)的问题,更要考虑未来就业及职业发展的问题,即选择怎样的专业和学校,才能确保将自己打造成适应市场需要的精品人才并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由于传统观念的积重难返,许多高考状元对这一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是凭借直觉或者道听途说来选择,其结果很容易导致升学决策(学业规划)失误,以至后来的职业发展也不甚理想。2009年5月14日,中国校友会网发布《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报告对1977-2008年我国各地区高考状元的求学和职业等状况展开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当年状元毕业后职业发展较少“出类拔萃”,职业成就远低“社会预期”。这也从侧面验证了上述结论。因此,即便是高考状元,也需要规划自己的学业,根据自己的特点及未来社会经济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专业与学校,而不是非清华、北大不读,非经济管理类专业不读。
而成低差的学生,也仍然需要学业规划。现代社会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时代,虽然文化成绩差,但他们也仍然有自己的特点及职业擅长,为了个人的顺利发展,需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及市场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与培训机构,进而把自己训练成适应社会及市场需要的人才。
如此,我们的社会才能实现人人成才,人尽其才的理想境界。
作者系学业规划与升学决策研究专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