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新课程改革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成为一项很重要的课程。原来中学开设这门课时并不积极,没有明确的目的做引导,仅是就完成教学任务而布置的一项工作而已。但在新课改中,这门课程应当是非常重要的。其原因就在于明确了社会实践这门课的主要目的,即在于帮助中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己、熟悉职业内容等。尤其是通过具体的职场实践来亲身体验不同的职业,对于中学生认识不同职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只有对各种类型的职业有了明确的认识和判断,才能为其树立职业理想和就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那么适合于中学生了解的职业一般都有哪些呢?从理论上讲,学生最好能对社会上的所有职业都能有所了解,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如此多的职业,学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如何能了解完?再则,许多职业是比较类似的,完全可以触类旁通,所以,这里我们还是需要运用人格职业的六角型理论来进行讨论。因为在对所有职业进行这六个分类后,我们只需了解一类中的一到两个典型职业即可。
我们对六种类型的职业各推荐三个。当然,每个学校的情况不一样,不可照搬使用,各校可以按照前面的职业六角型分类,再根据本地社会经济的具体情况从中选择几个职业进行体验。
1.现实型:汽车摩托车维修工、电工、厨师。
2.调研型:科研人员、经济学家、大学教授。
3.艺术型:动漫设计师、演艺明星、作家。
4.社会型:心理咨询师、中小学教师、社区工作人员。
5.企业型:市场营销人员、企业管理人员、记者。
6.常规型:会计师、打字员、图书资料保管员。
在认识职业的过程中,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先是通过相关的职场人士以讲座的形式讲解在职业活动中的感悟,讲解职业责、权、利等方面的相关内容;其次,组织学生以社会实践的形式参观各种职业活动的过程,即看职场人士如何运用权利、承担责任,进而获得的劳动成果;第三,学校通过筹划、协调,与某些行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联系,让其安排一些实习岗位供中学生亲身体验,然后将这些实习岗位向同学们公布,学生通过自愿报名,进入不同单位的不同职业岗位进行实习,从事具体的职业活动。然后将每天的感悟以日记的形式记载下来,为未来的学业规划做好准备工作。
同学们在认识和了解职业的过程中,有这么几点需要认真体验和把握:
1、 该职业所拥有的权利是什么? 2、该职业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3、该职业能获得怎样的待遇,包括工资收入、社会地位、名望等等。
4、我是否愿意在承担这些责任的前提下,争取本职业所拥有的权利和利益?实际上就是树立职业理想及就业目标的问题。
同学们通过实际体验来认识职业需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就是对自己的职业理想及就业目标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判断,即确定了学业完成后自己到底要从事哪一行业中的何种职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