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残次品大学生衰弱的高校逞能的政府 |
残次品大学生是这样制造出来的!
张恒亮
近年来,大学生回炉上技校、中专的人越来越多。为什么要回炉呢?因为经过了大学这个熔炉,许多学生被制成了残次品,无法投入使用,于是只好将这些残次品回炉再造,另作他用。为什么会这样呢?人们自然想到这熔炉有问题,是啊,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难道不是熔炉有问题么?于是,近年来,对大学的批评以至谩骂不绝于耳。但问题绝没有如此简单。
这些残次品大学生是如何生产出来的?我们不妨回溯一下工序,进行全程质量追诉,进而避免类似质量问题的再出现。从小学到高中,我们都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安排下,努力学习,成为文化课上的佼佼者。但在进入大学这个熔炉时,我们却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这就是几乎所有的家长和学生都将进入北大、清华作为他们的最高目标。然而,事实是每个学生并不是整齐划一的原材料,他们每一个人的天赋、兴趣、价值观各不相同。要让每一个人成材,我们只能全面认识这些原材料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加工。这就像艺术家制作根雕作品一样,要根据每块材料本身的特殊形状因势创造,而不是都做成统一的板凳、桌子。每一块材料都只能选择适合于它的熔炉和制作工艺,而不是统一地送入到同一熔炉进行制造。而选择合适的熔炉和工艺的权利与责任都在学生及其家长的身上。不是吗?在高考结束后,进入大学前,我们每个人不都在进行熔炉和工艺(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么?拥有了权利和责任,可我们却对此漫不经心,都将眼睛放在北大、清华这两座熔炉上,你有没有考虑,你选择的熔炉到底适合你的材料不?我想,多数人是没有考虑的。仅仅是看它的名声是否显赫?外观是否豪华?所在地是否发达?却将最关键的问题忽略不计!自己选错了熔炉,进而加工成残次品,却将责任推给别人!天下还有如此不讲理的人吗?
当然,这样说,并不是给大学推托责任,而是明确各自的责任。为了打造精品毕业生,每一方都应当明确自己的具体责任是什么。大学当然是制造人才的工厂和熔炉,说得更准确点是来料加工型企业,它们的问题在于,不顾自己的生产能力,一味地接受订单,结果萝卜快了不洗泥,粗制滥造。使本来很好的原材料也加工成了三流产品。当然他们所以这样做,还有政府这个幕后黑手,他的大扩招政策让高校一下子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人们常说,向善若登,向恶若崩。要将人引导向上、向善必须日日勤拂拭,莫使染尘埃。而要向恶,则只须一推手,即可堕入万丈深渊。高校现在对扩招就像是瘾君子吸毒,一旦染上,很难戒掉。
于是,为了打造精品大学生,学生、学校和政府应该各归其位,各司其职。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具体来说:
学生应该树立起人才市场主体意识,坚持我的前程我做主,我的前程我负责的独立精神。在选择大学和专业时一定要科学运用升学决策(填报志愿)的权利,谨慎思考,仔细筹划,从而进入适合于自身发展的专业和学校,为未来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大学也应该树立教育市场主体意识,适当控制规模,科学行使自己的销售自主权(招生权),将真正合适的人才选拔到学校。同时要在培育人才的过程中,树立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降低教学成本。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
政府则应该从大我变成无我,不要将自己看作无所不能的上帝,到头来总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其实你就是纳税人的看门狗。你要受他们委托,制定规章制度,完善市场体制和机制,维持市场秩序,同时放手让大学在教育市场中竞争,让个人在人才市场上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你应该知道:唯有自由竞争才最符合大自然的生存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