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立德树人”重要性的学习体会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接院办公室通知,今天由我来谈一谈对“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章节的学习体会。
“立德树人”的语境宏阔、语意深远,我只能根据个人的粗浅理解与体会去谈。从党的17大报告到党的19大报告,“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不断凸显。17大报告首次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18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19大报告“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立德树人的定位置于全面发展之上”,而我个人也是在不断的学习内化过程中提升着对教育的认知。
过去在学校做教师时,更多关注的是学科本身,更多强调的是技术的传授,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很少会把美术教学提高到“学科育人、课程育人”的高度去思考。92年、93年我在内地做过两年中学班主任,当时,常常把德育和班级管理挂起钩,把德育教育更多的视为是班主任的职责。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就在于立德。这些年,随着不断学习,“立德树人”已经成为我们对教育的最基本的认识。在工作中,我们要做“讲品格,有品行,具品味”的好老师,教师的“德性”不高,就无从谈起“立德树人”,也就无法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作为美术教研员,我们更多的时候面对的是教师,那么,在培养教师的过程中,也要把“师德”放在第一位。在和教师交往的过程中,要做好对党的教育方针的深入学习,尤其要强化对“立德树人”的认识。
课堂教学是加强德育的主渠道,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全面深化课程新理念,引导教师把学生的品德教育放在首位,把学科教学放在学科思政的高度去看待,做好学科融合,做到学科思政。
有了这样的意识,我们的美术教师才会在自己的教学中更好地去研读课标,解读教材,深挖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更好地做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有了这样的意识,我们的美术教师才会把美术教育提升到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的高度,才会不断改进我们的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真正做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落实立德树人。前段时间,我们看到光明外国语学校罗彧老师上的《千里江山图》一课,很鲜明地体现出学科育人和立德树人的内涵。
也只有坚持立德树人,我们的教育才会充满阳光活力、正气清风,我们的教育才会成为“为人生幸福奠基”的“幸福之教”,我们的教育才会向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方向健康发展。
“立德树人”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去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做到情、意、行的统一。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很难用知识去弥补,在我们教科院,无论是教研员还是领导或是任何人,更要讲“德”,不能说“这个人专业能力一级棒,但人品不行,心术不正”,那就不能做到“立德树人”。所以说,“立德树人”不是一线教师的个人标签,它需要创造一个比较完善的环境和系统,包括我们整个社会,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大环境,也就是说,“立德树人”需要全社会一起去努力。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