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儿门外的暴风雨渐渐减弱,乐乐看着豆逗,被大人的争吵吓坏了的豆逗,曼妙轻语:


“豆逗,我和婶婶的争吵,不关你的事,与你不给啬啬吃饼干没有关系,这是我们大人之间价值观不同引起的争吵,豆逗不要害怕也不要内疚。
豆逗,在今天你和啬啬一人一盒饼干的情况下,你不给啬啬吃自己的那一份饼干是对的,因为你和啬啬是平等的人,你有权力保卫自己舍不得吃的自己的那一份饼干。如果奶奶给豆逗和啬啬的饼干是一大盒和一小盒,因为弟弟比你小,你可以谦让弟弟,让弟弟先选择。
但是只要是分给你的饼干,你就对它拥有了全部的权力。豆逗可以像今天一样吃6块,留14块慢慢享用,一块也不给啬啬;也可以在啬啬央求你‘哥哥,给我一块你的饼干行吗?’时,慷慨地出让1块饼干给啬啬;豆逗怎么做都是豆逗的自由,豆逗怎样做都是对的。
至于婶婶这样的人,随处可见,不要理她们。她为了自己孩子多吃多占,还要祭出‘她是为豆逗好、帮助豆逗变成孔融一样好孩子’的旗号。她凭什么要求你无私奉献饼干给她儿子?豆逗记住,婶婶无论以什么名义抢夺豆逗舍不得吃的饼干,都是婶婶不对。
豆逗应该对婶婶理直气壮:‘告诉你,婶婶,我就是一块饼干也不让弟弟吃。我吃我自己的饼干,这是我一个7岁男孩与一个4岁男孩平等的权利。’”
豆逗茫然地听着,紧紧抱着自己心爱的饼干不松手,唯恐飞到别人的嘴里。
乐乐知道7岁的豆逗太小了,他只对饼干本身有兴趣,对妈妈的谬论听不明白也没有兴趣。但是豆逗知道妈妈的所有说辞都是告诉他“豆逗做的对”,这就够了。乐乐继续发表着演讲,用说出来的方式论证自己行为的正确性,让自己有底气。
“豆逗,人还要学会‘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果啬啬是你最爱的小朋友齐齐,为了得到齐齐的友谊,为了玩齐齐的赛车,为了小学生活舒服快乐,豆逗可能会在齐齐要饼干的时候,给齐齐一块饼干,甚至主动留饼干给齐齐吃。是不是呢?豆逗。”
“噢,是。”豆逗敷衍着。
“如果婶婶是发妈妈工资的老板,妈妈依靠婶婶,豆逗才有饭吃有衣穿,婶婶找你要饼干,妈妈就得向着啬啬,让豆逗把饼干给啬啬。因为如果不给啬啬吃饼干,婶婶就会生气,婶婶如果生气的话后果很严重,婶婶会不发妈妈的工资,让妈妈和豆逗没饭吃,为了几块饼干不值得。所以妈妈会要求豆逗将饼干给啬啬。但是如果豆逗就是不愿意给啬啬,豆逗可以不听妈妈的话,赶快吃掉全部饼干。这时妈妈会佯装不高兴地批评豆逗:‘豆逗,真是一只小馋猫,也不给弟弟留几块饼干,真是贪吃的小孩。’
但是,豆逗你要记住,奶奶分给你的这一盒饼干,无论你给不给啬啬,给不给齐齐,听不听妈妈的话,选择权都在豆逗手里,因为饼干是分给豆逗的,不是分给妈妈的,尽管妈妈怕豆逗太小,不会自己选择,会帮助豆逗做决定,但无论怎样,妈妈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最终的决定权在豆逗手里。豆逗要权衡利弊迅速做出选择,并在选择那一刻就准备好承担选择带来的必然结果。
今天妈妈批评婶婶,因为话说的太直又不好听,一直备受奶奶爷爷宠爱的婶婶必然会暴跳如雷大哭大闹地和妈妈pk,这就是妈妈坚决维护豆逗吃饼干权力,又不会外圆内方地绕来绕去打太极,说些婶婶爱听的假话的结果。但妈妈心里痛快极了,对婶婶一而再再而三的欺负我们,占我们便宜的愤怒发泄出来了。反正妈妈不吃她也不喝她,爱谁谁吧!妈妈就是不要什么文明礼貌了,就是要给她点儿颜色看看。
所以啊豆逗,面对复杂多面的人性,湍急多变的潮流,一定要学习权衡,学习选择,练习快速精准的判断。最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大脑果断地做出主动选择,不是借助妈妈、爸爸、老师、朋友的大脑‘就碗吃糕’地被动选择,更不要逃避。而且选择的后果即使‘弊大于利’,即使很糟糕,都认头,不悔吝,硬着头皮坚硬地抵抗住所有自主选择带来的困境和压力,坚持向前走,然后再总结教训,再柔性变通……这样,豆逗才会聪明起来,才会在关键时刻作出比较正确的反应,较少犯错误,慢慢就锻炼出能力了——承担压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像个成熟的男子汉,像个真正的男人。
摘自愉瑜心理小说《与娇儿漫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