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逗和豆妈(68)-抗拒厌倦的中国小孩!
(2015-09-14 18:00:00)
标签:
育儿情感自杀教育健康 |
分类: 豆逗乐乐欢乐颂 |
聪聪为了抗拒厌倦,10岁时经常在放学后一个人坐公共汽车去几十公里外的郊区闲逛。一天晚上11点了聪聪还没有回家,聪妈急得眼发直,腿发木的去找警察叔叔报案,聪妈刚走到一楼走道,突然听到一声‘妈,你干什么去?’聪妈一看是聪聪,顿时眼神儿弯了腿劲儿泄了,带着哭腔搂住聪聪说:‘儿啊!妈急的都看不见你了,妈想让警察叔叔帮着找你!’回到家聪妈问聪聪:‘聪儿!妈知道你想锻炼自己,四处走走,但你这么小,遇上坏人,遇上危险怎么办呢?’
‘那是我的命运,我就是要找危险,要走的远远的再回来,要不然我会郁闷,厌倦的想自杀掉。”聪聪说。
从那一次对话以后,聪妈给聪聪买了100元的公用电话IC卡(那时小孩子都没有手机),聪聪超过10点回家,都会提前在公共电话亭打电话告诉妈妈。
聪聪从上大学开始,走出阿里市、走出北京,大一去了南京、上海、杭州、苏州、爬野长城……大二大三一个人背着帐篷去香格里拉、青海、新疆、云贵高原自由行。大四和女朋友去了西藏、尼泊尔,号称毕业旅行……聪妈依旧很担心很担心。
聪妈问聪聪:‘你总去这么远的地方,你不怕吗?找不到吃的住的怎么办?遇到坏人遇到危险怎么办?高原缺氧生病怎么办?’
聪聪答曰:‘妈呀!你好弱智,你想想,一个抢钱的人,去穷山僻壤深山老林去抢钱么?这个坏人脑袋进水了么?吃住我都提前计划好了的,至于缺氧生病,我会带藏红花、牛初乳和一些应急的药品。妈你放心,我是很专业很有野外生存经验的自由行牛人哩。’
聪妈又问:‘你总去新的陌生地方你不恐惧吗?为什么你不去你已经去过的熟悉的地方呢?’
‘妈呀!我最恐惧的就是去同样的地方,听重复的课,反复说一个事。对于全新的东西,我的内心总是充满无限的憧憬和期待。’
‘哎!聪儿,从生下你,你就不让妈省心。妈总是担心你,惦着你。你现在也成年了,以后去什么新地方,就别提前告诉妈,安全回来后,报告妈,好吗?’聪妈说。
‘当然,这次去尼泊尔、西藏我就没告诉你。妈呀!我其实很胆小很小心的,你放心吧,我没事的。’聪聪现在长大了,知道妈妈爱他,担心他,所以聪聪亲吻着妈妈的额头安慰着妈妈。
豆逗,妈妈觉得聪聪妈妈是最聪明最会示弱最懂儿子心理的妈妈,聪聪健康成长,小有成就,得益于聪教授的智慧。
当聪聪在9岁幼小的心灵中第一次感知生命无常时,聪妈装糊涂,不讲解、不评价、不安慰、不开导,让聪聪自己去拿捏生命的尺度。
聪聪语数双百、竞赛N次N个一等奖,聪妈不表扬、不张扬、不放大、不显摆。还玩笑聪聪,‘聪聪,双百是真的吗?一等奖是不是上帝打盹啦!’聪聪总是很着急很认真的回敬妈妈:‘是真的,上帝没打盹,我就是大聪明嘛!’
聪聪一个人走的很远很远,回家很晚很晚,聪妈担心纠结心痛,但忍着忍着忍着,尽最大的努力克制着扑上去拉回聪聪的冲动,放任聪聪一个人的自由行。
聪妈为聪聪构建了一个充满爱的理性环境,使聪聪比同龄人更早的理解和实施着‘只有为别人提供达到‘目的’的可能性时,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个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弄明白的基本生存发展潜规则。聪聪在平等民主自由与严格家庭规则的氛围中,在履行家庭成员应尽的家务劳动中,在四处游玩的闲逛中,在沉重的量子力学负担中,打磨着敏感脆弱稚嫩的神经,磨砺着岩浆般涌动的激情,游戏着无处诉说的厌倦,友善着伺机‘淹没’灵肉的妖魔。唉!豆逗,天才虽然与生俱来深惑短暂生命的意义!无意义充满了生命的每一个角落,但最终他们还是冲破了虚无的栅栏,‘人生虽然充满了悲伤,仍是值得过的;人性虽然充满了荒谬,仍是值得爱的。’(莎士比亚语)”
“妈妈,按照你的说法,聪聪哥哥好幸福!即有聪慧的天赋激情又没有被厌倦的魔鬼淹没!这种情况真的存在么?”
“豆逗,天才一定会有厌倦,一定会有讨厌自己甚至毁灭自己的危险时刻,佼佼者易折吗!但是妈妈总是幼稚的幻想,是不是可以通过后天家庭环境正能量的培土使这种厌倦降到可承受的程度?让那些危险的时刻不会危及生命?让神童小孩安全穿越危险期?妈妈当然知道这是一个因人而异因遗传而异因环境而异的几乎不能用归纳法给出条条框框的复杂问题。
妈妈研究来研究去,不过是因为可怜那些小孩子,同情那些不知如何是好‘愁煞我也’的神童爹娘。妈妈想通过一个个案例,得到一个大概的宽泛的安全区域,给出几个参照系……至于谁能看懂,那就冷暖自知了,看的懂是造化,看不懂那只是命运了。”
“可是,妈妈,你的研究样本太小了……”
“是啊!所以妈妈在开头就说过我不是什么科学研究,只是很个人的佯谬。对了,豆逗,都12点半了,咱们不佯谬了,妈妈给你煮饺子吃吧。”
吃完了饺子豆妈收起了讨论不下去的佯谬,坚持着和豆逗讨论完了最后一个天才特征——怜悯与冷漠——扮成“冷吝”之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