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逗和豆妈(67)-不自杀的理由!
(2015-09-12 17:00:17)
标签:
情感自杀妈妈爱恋强制训练真诚信任’ |
“妈妈,你说的这些话不像美国人说的话,更不像100年前人类说的话,特像你的话。”
“儿啊,真聪明,你真是妈妈肚里的一只最大个的蛔虫。其实也不是妈妈借詹姆斯之口瞎编,妈妈英文不好,读英文原版书太吃力,但是每次读翻译成中文的书,都受不了翻译先生囧囧的遣词造句和离作者思想十万八千里的戏说语句。妈妈总是遥望着那个说话写书的人,猜他是怎样的情感,猜他为了表达情感怎样和词语周旋;猜他内心解不开的谜团和悖论,猜他无力解惑时的尴尬和幽默诙谐!”
“噢!妈妈你也真敢编,真敢猜!你怎么能确定你编的就不离题万里呢?你真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嗨,给你讲故事,又不是写科学论文。我就瞎编着让自己高兴,怎么了!你不要太当真吗!”
“好,好,妈呀,你只要高兴,随便瞎编,儿子洗耳恭听就是了!”
豆妈得寸进尺,把编故事变成了随机漫步的胡扯。
“豆逗,所以保护小孩子,尤其是保护靠近天才的小孩子,第一重要是什么?”
“不知道,好像是保护好奇心什么的。”
“no,保护好奇心?神童的好奇心是天生的,不是被保护出来的。其实恰恰相反,是‘强制训练服从法律的习惯’和‘以真诚信任的态度启发孩子正确运用天赋的自由’。还记得妈妈刚才讲过的康德箴言吗?”
“没太记住,好像是要给孩子自由什么的。”
“重要的话真的要说三遍,我再说一遍:‘教育最复杂的任务之一,就是把服从法律的强制训练和‘教育孩子善于运用自己的自由权力’结合起来。孩子只要不做有害于自己和他人的事,就应当让他们有行动的自由,不要硬去改变孩子的意愿(天生心理结构)。要让孩子懂得,他们只有为别人提供达到‘目的’的可能性时,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爱因斯坦、维纳、特斯拉、詹姆斯、薛定谔、聪聪……都曾被双亲无意或刻意的‘强制训练’并‘用真诚和信任教会了他正确的运用自己的自由’——那些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服从法律和善用自由’会留在孩子巨大的潜意识宝库——詹姆斯无数次想到自杀,却一直没有自杀行动,为什么?因为爸爸曾经的‘强制训练和真诚信任’雪藏在他潜意识深处——无论多凶险的‘黑洞’,詹姆斯潜意识海洋都会泛出一叶叶小舟,将他从无情黑暗中救赎。天才,当然还有我们这些凡人,不毁灭不自杀的唯一理由可能只是他(她)舍不得撇下那么真诚信任、那么怕他变成坏动物死动物的至亲亲人。‘……我之所以不这么做,只是因为不想让父亲(母亲、奶奶、外婆)伤心……’好像许多功成名就的天才在回忆往昔黑暗时日时都会动情的说出类似的方块字。那一份拦住他不放纵、不作恶、不自激、不伤害别人、不毁灭自己、不被‘魔鬼’淹没的东西,就是那两根若隐若现轻如鸿毛又重如泰山的稻草——强制训练的德行和拿捏自由的功夫。”
“豆逗,妈妈再给你讲一个聪聪哥哥小时候的故事好吗?”
可能是因为提到了聪聪,此时此刻,豆妈脑海中涌动着聪教授的声音——声情并茂。
可能是讲外国小孩太多啦,豆妈的潜意识都讨厌自己了,所以潜意识命令:立刻让聪聪浮现在豆妈的意识表层。所以豆妈突然提到了聪聪,勾出了聪教授的幻影……豆妈赶快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把聪聪的故事如数倒出。豆逗一直是聪聪哥哥的粉丝,聪聪的故事豆逗可能更爱听。
“当然好啦!我也想像聪聪哥哥一样大学毕业后去美国留学。”豆逗其实根本不喜欢听豆妈讲的这些幼稚故事,只是豆逗“爱恋”一直对自己真诚信任的妈妈,不想让妈妈不高兴,更不想打击妈妈此时此刻巨大的激情。
“这可不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喽,只是大约20年前的故事。那时候,聪聪只有9岁,那年的一个冬日傍晚,聪妈出差聪爸开会,不得不一个人在家的聪聪感觉异常寒冷,一看炉子灭了,聪聪很努力的学着妈妈的样子燃起木材,点着蜂窝煤炉子,就是点不着。被烟熏的涕泪横流的聪聪悲哀的坐在冰凉的火炉边,突然一种对黑暗和冰冷的恐惧袭击了聪聪:‘噢!我会冻死在这冰冷的黑夜么?我是一只随便就会被踩死的小蚂蚁么?生命真的一文不值么?真的没有什么永恒么?对于我这么一个卑微渺小的生命什么是意义呢?我一个人孤零零的在这里,是不是最后也是一个人孤零零的离开?嗯,原来这就是生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