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你好,豆逗》节选--天才猜想1
(2013-08-01 14:41:23)
标签:
小说豆逗天才原创幸福育儿 |
分类: 室内四重奏 |
第八章 天才猜想
幸福的天才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天才各有各的不幸。好眼熟的句子,这就是托尔斯泰体——托体。
为了得到幸福和成功,天才必须像幸福的婚姻一样在婚姻钻石的每个切面都熠熠闪光:性的吸引、价值观的共鸣,孩子的健康、职业的虔诚、宗教信仰的趋同、民主宽恕的家庭文化、清晰严苛的纪律、阅读聊天的习惯、对嫖赌毒酗酒本能的排斥、对双方三亲六眷疏密距离的自然把握……所有这些切面,只要一个切面出现了不可逆转的黑洞,那钻石恒久远的婚姻就毁掉了,即使这颗钻石的其它切面都还在熠熠发光。
所以豆妈经常发出幸福难得、天才脆弱的感叹!
豆逗终于考上了清华大学,豆妈突然被“豆逗是天才”的巨大喧嚣声包围。随后到豆妈家取经的妈妈和儿子们络绎不绝:高三的王土、高二的武大郎、高一的曹操、初一的李子、初二的山竹、初三的杏子……豆妈把豆逗用过的怎么看也不像天才写的画得、歪歪扭扭、乱七八糟、无章无法的练习本、教辅书、卷子等等分成了N堆,分送给了这些祈盼咱家娇儿成为未来天才的可怜妈妈们。
豆妈看着这些羡慕、妒忌、恨的眼神和言不由衷、外热内冷的喋喋不休的夸奖、赞誉、取经,豆妈回望起了许多往事。在与豆逗共同成长的日子里豆妈看到过太多的天才和那些天才的妈妈们与豆妈说过的豪言壮语。
齐齐妈妈就曾经像祥林嫂般的喋喋不休的向她认识的所有人充满憧憬甚至是热泪盈眶的说:“我的齐齐从小可聪明啦:2岁认字;3岁背唐诗20首;4岁加减乘除全搞定,虽然是20以内;唱歌、跳舞、弹琴、画画、下棋、书法样样精通(其实是样样稀松)。唉!就是贪玩,就是粗心,所以所以考试总是差一点点双百,差一点点第一名,差一点点考上超常班,差一点点考上一中。”只是齐妈没有等到说“差一点点考上清华”齐齐就不和齐妈玩了,丢下齐妈,自己去天堂找爷爷奶奶去了。
豆妈更经常听到她教的大学生、研究生理直气壮、自信满满的向豆妈倾诉自己是天才的证明。硕博连读的研究生雷雷——被早早内定留校的天才雷雷,曾向他最信任的豆老师说:“老师,你相信么,我是天才哦!我小学时游戏童年,爬树、摸鱼、打架、烤玉米,却毫无悬念的考上了县一中;初二时只是狂做了几本数学、几何、物理习题集,就继续考上了县一中高中部的实验班,那可是我们县No 1的班啊!那个10年我只要用功就会突飞猛进心想事成。现在这个10年我一定要搞几个专利赚到500万。第三个10年我才会买房,因为我从中国人口年龄的梯度结构与刚性需求的关系中推导计算出中国现在的房价已接近峰值,2023年房价将会跌到历史最低点,那时我才会买房……”——雷雷眼睛后边“众人皆傻,我独聪”的骄傲,被豆妈一览无遗的摄入眼中。天算!人算!当雷雷的余音还在豆妈的耳边萦绕时,中国的房价,尤其是豆妈所在的一线城市的房价一路狂飙,竟然在几年内就翻了两番。
打了自己耳光的雷雷,一直坚持等到最低点买房的雷雷,再见到豆老师时经常装着没看见快速低头走过。其实豆妈自己从来算不过天,那敢斗胆嘲笑天才的博士——雷雷!
“我是数学天才,我是艺术天才,我是表演天才,我是……我是……我之所以没有表现出天才的模样,只是因为我的专业不能展现我的天份,伯乐们又比较近视。”
豆妈很惶惑——我的周围真的长满天才么?难道我真的生活在一块盛产天才的沃土之上么?
让豆妈更恐惧的是齐妈在说齐齐是天才时没有丝毫的怀疑,雷雷在说自己是天才时更没有哪怕一点点的心理障碍和不良暗示,他们都没有对降才的“天”给予充分的感恩和敬畏,他们竟然不知道大声喧哗、精确算计可能会惹恼“天”,给齐齐带来厄运,给自己带来麦城。
豆妈似乎天生怕天不怕人,豆妈敢顶撞老板,直言同事,批评豆姥、豆爸、豆逗,但却从不敢忤逆天,甚至不敢大声公开晒幸福,怕吵到天,怕天妒忌,怕天翻脸不认豆妈。在豆逗考上清华以后,豆妈不但不敢请客庆祝,还装的很低调的样子,并偷偷给2个缺钱的研究生买了一个学期的饭票,就算还天一点点儿情。豆妈唯恐“天”看到自己贪婪轻浮的样子,像收回渔夫老婆金银财宝一样收回豆妈已到手的幸福。豆妈只会每天晚上临睡前偷偷的乐,虔诚的感谢“天”的恩典,轻声对自己说:“愉愉好幸运,愉愉好幸福。”
豆妈是学自然科学的,又曾经物理超好,所以很迷恋天、地、自然和物之道理,更深知IQ分布的奇妙。天才的概率很少很少,千分之一?万分之一?反正在普通人群中出现天才的概率相当于被乌鸦粪砸中鼻头的概率。而真的被砸中就真的是一件无比欢欣鼓舞的吉祥好事吗?一个妈妈生了一个天才就一定会幸福安康万事如意吗?真相永远复杂和艰难的令人难以置信。“伟大的天才是人类之树上最美好最危险的果实,他们悬挂在弱小的枝头,随时都有被折断的危险。”天才的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如是说。
当天才的妈妈其实是很纠结很冲突很苦恼很折寿的一件事,尤其天才的妈妈是非天才时。
一个具有天赋的儿童越是接近天才,他的创造力就越是表现得远远超过同龄孩子,而这些与与生俱来的敏感和天赋相伴生的自发而强大的创造能量就像一个恶魔,很容易摧毁那个还没来得及长大长熟的肉身。
天才儿童在一些方面非常超长,似乎可以被父母和老师教导成出人头地的好学生。但最有力的真实却恰恰相反,神童往往由于内在的巨大张力,使得外在的表现非常不尽大人之意。他们经常带着装满奇奇怪怪图形、幻想、直觉、冲动、怪诞的小脑袋闲逛,他可以自造二只纸翅膀,带上妈妈的纱巾当斗篷,让自己从二楼起飞,还可以将纽扣一而再,再而三的放在鼻孔里做一个喘气实验;还可能自己配置一盘美味的沙砾吞到肚子里。他会显得衣着邋遢,粗心大意、懒惰、漫无目的、心不在焉、举止不佳,自由散漫,有时竟给人一种多动半傻的印象。这些模样似曾相识,豆妈曾在弱智学校见过这种模样的孩子,神童的某些表现与精神不健全儿童的模样有些相似,虽不同质,但却令人沮丧的同貌。
早慧又早熟的神童是神童中的幸运儿,大多数神童由于内在张力的阻碍其发育速度相当缓慢,要耐心等待很长很长时间才会显露出他一直蛰伏的天赋。而在蛰伏时期,这些表现不佳、自造危险的儿童,极易激怒父母和老师,招来批评、打骂和更加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如果儿童显现的天赋恰巧是当时成人世界需要的,又极易被父母鞭打快牛般的驱赶着登上一个又一个高峰,直到天才本人彻底厌倦了天赋给自己带来的远远超出年龄所能承受的充满压力的痛苦生活。
所有这些成人世界通行的对待孩子的方式,很容易伤到神童脆弱敏感的神经,使其真的“江郎才尽”,真的“一事无成,”“真的放纵堕落”。
那个五岁便可指物作诗的中国古代神童"伤仲永",13岁便已江郎才尽。11岁就上了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西迪斯,还未成年就已对科学极度厌倦,成年后更是像躲避瘟疫一样害怕出风头。13岁就被牛津大学破格录取的英国数学女神童苏菲娅·约瑟夫,15岁弃家辍学出走,19岁结婚,20岁离婚,23岁自愿下海卖春。
而在另一个极端,抱以乐观态度的老师和急性子父母却把后来被证明天赋为零的听话乖巧懂事的儿童视为天才儿童培养,并给予成龙成凤的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我活的越久、走的越远、读人越深,越发现人是多么复杂嬗变的动物。而神童这些人中之异,更是多维、嬗变、雾里看花、表里不一、乱七八糟的看不懂动物,尤其那些早慧却晚熟的神童。由于他们不同一般的尙差表现,极易被短视、自恋的成人世界误读,然后被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消灭的干干净净。”这是豆妈自己的语录。
豆妈似乎具有天生的识人功能,所以对那些似乎具有神童症状的孩子抱以深深的同情,对哺育他的那片土地怀有深深的无奈。
1909年未满15岁的维纳(注诺伯特·维纳 1894--1964 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数学系教授)与其他四名神童先后进入美国哈佛大学,其中年龄最小的就是只有十一岁的威廉·詹姆斯·西迪斯。维纳在他晚年口述整理的《昔日神童》(注 [美]诺伯特·维纳,雪福译,昔日神童--我的童年 114页--122页 )一书中说:
幸福的天才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天才各有各的不幸。好眼熟的句子,这就是托尔斯泰体——托体。
为了得到幸福和成功,天才必须像幸福的婚姻一样在婚姻钻石的每个切面都熠熠闪光:性的吸引、价值观的共鸣,孩子的健康、职业的虔诚、宗教信仰的趋同、民主宽恕的家庭文化、清晰严苛的纪律、阅读聊天的习惯、对嫖赌毒酗酒本能的排斥、对双方三亲六眷疏密距离的自然把握……所有这些切面,只要一个切面出现了不可逆转的黑洞,那钻石恒久远的婚姻就毁掉了,即使这颗钻石的其它切面都还在熠熠发光。
所以豆妈经常发出幸福难得、天才脆弱的感叹!
豆逗终于考上了清华大学,豆妈突然被“豆逗是天才”的巨大喧嚣声包围。随后到豆妈家取经的妈妈和儿子们络绎不绝:高三的王土、高二的武大郎、高一的曹操、初一的李子、初二的山竹、初三的杏子……豆妈把豆逗用过的怎么看也不像天才写的画得、歪歪扭扭、乱七八糟、无章无法的练习本、教辅书、卷子等等分成了N堆,分送给了这些祈盼咱家娇儿成为未来天才的可怜妈妈们。
豆妈看着这些羡慕、妒忌、恨的眼神和言不由衷、外热内冷的喋喋不休的夸奖、赞誉、取经,豆妈回望起了许多往事。在与豆逗共同成长的日子里豆妈看到过太多的天才和那些天才的妈妈们与豆妈说过的豪言壮语。
齐齐妈妈就曾经像祥林嫂般的喋喋不休的向她认识的所有人充满憧憬甚至是热泪盈眶的说:“我的齐齐从小可聪明啦:2岁认字;3岁背唐诗20首;4岁加减乘除全搞定,虽然是20以内;唱歌、跳舞、弹琴、画画、下棋、书法样样精通(其实是样样稀松)。唉!就是贪玩,就是粗心,所以所以考试总是差一点点双百,差一点点第一名,差一点点考上超常班,差一点点考上一中。”只是齐妈没有等到说“差一点点考上清华”齐齐就不和齐妈玩了,丢下齐妈,自己去天堂找爷爷奶奶去了。
豆妈更经常听到她教的大学生、研究生理直气壮、自信满满的向豆妈倾诉自己是天才的证明。硕博连读的研究生雷雷——被早早内定留校的天才雷雷,曾向他最信任的豆老师说:“老师,你相信么,我是天才哦!我小学时游戏童年,爬树、摸鱼、打架、烤玉米,却毫无悬念的考上了县一中;初二时只是狂做了几本数学、几何、物理习题集,就继续考上了县一中高中部的实验班,那可是我们县No 1的班啊!那个10年我只要用功就会突飞猛进心想事成。现在这个10年我一定要搞几个专利赚到500万。第三个10年我才会买房,因为我从中国人口年龄的梯度结构与刚性需求的关系中推导计算出中国现在的房价已接近峰值,2023年房价将会跌到历史最低点,那时我才会买房……”——雷雷眼睛后边“众人皆傻,我独聪”的骄傲,被豆妈一览无遗的摄入眼中。天算!人算!当雷雷的余音还在豆妈的耳边萦绕时,中国的房价,尤其是豆妈所在的一线城市的房价一路狂飙,竟然在几年内就翻了两番。
打了自己耳光的雷雷,一直坚持等到最低点买房的雷雷,再见到豆老师时经常装着没看见快速低头走过。其实豆妈自己从来算不过天,那敢斗胆嘲笑天才的博士——雷雷!
“我是数学天才,我是艺术天才,我是表演天才,我是……我是……我之所以没有表现出天才的模样,只是因为我的专业不能展现我的天份,伯乐们又比较近视。”
豆妈很惶惑——我的周围真的长满天才么?难道我真的生活在一块盛产天才的沃土之上么?
让豆妈更恐惧的是齐妈在说齐齐是天才时没有丝毫的怀疑,雷雷在说自己是天才时更没有哪怕一点点的心理障碍和不良暗示,他们都没有对降才的“天”给予充分的感恩和敬畏,他们竟然不知道大声喧哗、精确算计可能会惹恼“天”,给齐齐带来厄运,给自己带来麦城。
豆妈似乎天生怕天不怕人,豆妈敢顶撞老板,直言同事,批评豆姥、豆爸、豆逗,但却从不敢忤逆天,甚至不敢大声公开晒幸福,怕吵到天,怕天妒忌,怕天翻脸不认豆妈。在豆逗考上清华以后,豆妈不但不敢请客庆祝,还装的很低调的样子,并偷偷给2个缺钱的研究生买了一个学期的饭票,就算还天一点点儿情。豆妈唯恐“天”看到自己贪婪轻浮的样子,像收回渔夫老婆金银财宝一样收回豆妈已到手的幸福。豆妈只会每天晚上临睡前偷偷的乐,虔诚的感谢“天”的恩典,轻声对自己说:“愉愉好幸运,愉愉好幸福。”
豆妈是学自然科学的,又曾经物理超好,所以很迷恋天、地、自然和物之道理,更深知IQ分布的奇妙。天才的概率很少很少,千分之一?万分之一?反正在普通人群中出现天才的概率相当于被乌鸦粪砸中鼻头的概率。而真的被砸中就真的是一件无比欢欣鼓舞的吉祥好事吗?一个妈妈生了一个天才就一定会幸福安康万事如意吗?真相永远复杂和艰难的令人难以置信。“伟大的天才是人类之树上最美好最危险的果实,他们悬挂在弱小的枝头,随时都有被折断的危险。”天才的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如是说。
当天才的妈妈其实是很纠结很冲突很苦恼很折寿的一件事,尤其天才的妈妈是非天才时。
一个具有天赋的儿童越是接近天才,他的创造力就越是表现得远远超过同龄孩子,而这些与与生俱来的敏感和天赋相伴生的自发而强大的创造能量就像一个恶魔,很容易摧毁那个还没来得及长大长熟的肉身。
天才儿童在一些方面非常超长,似乎可以被父母和老师教导成出人头地的好学生。但最有力的真实却恰恰相反,神童往往由于内在的巨大张力,使得外在的表现非常不尽大人之意。他们经常带着装满奇奇怪怪图形、幻想、直觉、冲动、怪诞的小脑袋闲逛,他可以自造二只纸翅膀,带上妈妈的纱巾当斗篷,让自己从二楼起飞,还可以将纽扣一而再,再而三的放在鼻孔里做一个喘气实验;还可能自己配置一盘美味的沙砾吞到肚子里。他会显得衣着邋遢,粗心大意、懒惰、漫无目的、心不在焉、举止不佳,自由散漫,有时竟给人一种多动半傻的印象。这些模样似曾相识,豆妈曾在弱智学校见过这种模样的孩子,神童的某些表现与精神不健全儿童的模样有些相似,虽不同质,但却令人沮丧的同貌。
早慧又早熟的神童是神童中的幸运儿,大多数神童由于内在张力的阻碍其发育速度相当缓慢,要耐心等待很长很长时间才会显露出他一直蛰伏的天赋。而在蛰伏时期,这些表现不佳、自造危险的儿童,极易激怒父母和老师,招来批评、打骂和更加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如果儿童显现的天赋恰巧是当时成人世界需要的,又极易被父母鞭打快牛般的驱赶着登上一个又一个高峰,直到天才本人彻底厌倦了天赋给自己带来的远远超出年龄所能承受的充满压力的痛苦生活。
所有这些成人世界通行的对待孩子的方式,很容易伤到神童脆弱敏感的神经,使其真的“江郎才尽”,真的“一事无成,”“真的放纵堕落”。
那个五岁便可指物作诗的中国古代神童"伤仲永",13岁便已江郎才尽。11岁就上了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西迪斯,还未成年就已对科学极度厌倦,成年后更是像躲避瘟疫一样害怕出风头。13岁就被牛津大学破格录取的英国数学女神童苏菲娅·约瑟夫,15岁弃家辍学出走,19岁结婚,20岁离婚,23岁自愿下海卖春。
而在另一个极端,抱以乐观态度的老师和急性子父母却把后来被证明天赋为零的听话乖巧懂事的儿童视为天才儿童培养,并给予成龙成凤的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我活的越久、走的越远、读人越深,越发现人是多么复杂嬗变的动物。而神童这些人中之异,更是多维、嬗变、雾里看花、表里不一、乱七八糟的看不懂动物,尤其那些早慧却晚熟的神童。由于他们不同一般的尙差表现,极易被短视、自恋的成人世界误读,然后被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消灭的干干净净。”这是豆妈自己的语录。
豆妈似乎具有天生的识人功能,所以对那些似乎具有神童症状的孩子抱以深深的同情,对哺育他的那片土地怀有深深的无奈。
1909年未满15岁的维纳(注诺伯特·维纳 1894--1964 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数学系教授)与其他四名神童先后进入美国哈佛大学,其中年龄最小的就是只有十一岁的威廉·詹姆斯·西迪斯。维纳在他晚年口述整理的《昔日神童》(注 [美]诺伯特·维纳,雪福译,昔日神童--我的童年 114页--122页 )一书中说:
前一篇:主动开放与代价一
后一篇:天才特征1:奇怪的幻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