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择业的第一条法则
(2013-07-15 08:39:03)
标签:
大学选修课人格心理学校园原创择业 |
所以老师总结成功择业的第一条法则是:
成功择业不是毫无根基的时间点行为,而是由过去到现在连接的一条良好人格和生存技能曲线的必然走向。
我克服恐惧,最终成为大海中的泳者,仅仅是因为体育老师的外力吗?NO,主因是我曾经刻苦学习了三年游泳。同理成功择业的主因是你曾经为你的良性人格和生存技能做过什么,有什么根基。讲3个故事。
故事1:
大学生小牛,甘肃人,父亲是乡村小学老师,母亲种田持家。小牛从小就帮助母亲分担家务,洗衣、做饭、喂猪样样在行。高中在离家几十里地的县中学住校,养成了自己管理自己生活和学习的习惯,在中学一直是劳动委员。小牛2005年考入我校经济专业,一入大学校门,小牛就开始为毕业就业做准备。
大一时创办哲学研究会任会长,大二时高分通过英语四级、六级;每一个假期都去打工或者实习;大三时为迎接奥运,也为填补天津的空白,小牛发起组织编写了《天津人手册》项目,先后有5所大学的学生参加编写,并成功获得了北京某教育机构的经费赞助,2008年奥运会前《天津人手册》出版发行,此书涵盖了天津市900条街道的方位、电话、公交和地址。小牛的事迹被校报报道后被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天津日报等多家报纸转载。大四刚刚开始3个月,小牛就拿到了一个央企的offer。
故事2:
大学生小猪,西安市人,父母均普通职员,小猪母亲因工作忙,从小猪7岁时就分配小猪负责洗碗,倒垃圾的工作。小猪在小学三年级时开始在母亲的陪同下自己骑自行车上学,5年级时基本独自骑车上下学,从六年级开始,小猪学习、生活、社交都基本自己打理,假期还要帮助父母买米买菜、做饭、擦地。小猪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学习委员。2000年小猪考入我校计算机专业。从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天开始,小猪每天早上六点念英文,四年从未间断。
小猪大学四年一直任班长,在小猪的言传身教下,班里的学习风气甚浓,小猪不但理论知识扎实,还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其他同学一起为2个公司设计开发了管理信息系统。最搞笑的是小猪总与我说,学校的饭真好吃,我一直以为他正话反说。后来小猪告诉我:他从幼儿园开始大部分时间都在公共食堂吃饭,而大学公共食堂的饭是做的最好的。小猪在大三时通过了GRE、托福考试,大四时申请到美国一个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全额奖学金项目。
小牛和小猪都有由过去到现在连接的一条良好人格和生存技能曲线,所以在毕业这个时间点择业成功成为必然。
故事3:
前几年在一次面试技能培训中,我让每个学员介绍自己,并谈谈为什么参加这个课程培训。最后一个介绍自己的是学员小羊,小羊说:“他大学毕业3年,在一个公司工作,梦想是当公务员,他已连考了三年都是在面试关被刷下来,参加培训是为了明年能顺利通过面试,圆公务员梦。
小羊在自我介绍中,声音很小,而且很腼腆很害怕的表情和体态,端着肩缩着头,眼睛不敢平视其他学员。听他说话,看他表情,就像40、50下岗中年人的沉闷,感觉不到一个26岁青年的朝气阳光和愉悦自信。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愉悦都是加分的,因为谁不想和愉悦的人在一起工作呢?
课后我问小羊,你母亲一定很能干很能说(唠叨)吧!小羊吃惊的说:“老师你怎么知道?”我又问:“你在家里是不是什么都不要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要好好学习,听话就行了。”“是的,考公务员也是我妈让我考的。”小羊说。
小羊从小到大都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由于一直好好学习,知识的笔试训练非常充分,但缺乏人际互动及生活技能训练,所以小羊在公务员考试的笔试环节每次都能胜出,但当独自面对生疏的面试官时,那些缺乏生存技能训练的信息,一览无疑的表现在他的语言和身体语言中。
小羊只有由过去到现在联结的一条良好人格和60分生存技能曲线,所以一般的职业还能择业成功,到了竞争异常激烈的公务员面试这个时空点,60分则远远不够,三次面试失败,成为必然。
我当时想,如果我是面试官,我也会将小羊的名字在第一时间删去,至于为什么?可能就是第一印象,这个第一印象会让面试官忘了你那个精心制作、包装完美的简历以及你的名校出身,G点的非同一般和西服革履的名牌装束。
第一印象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