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功要素

(2012-03-17 20:04:02)
标签:

教育

教育话题

生命

教育人文

校园

心理

原创

成功

习惯

分类: 课堂趣事

人很容易在惯性下生活并上瘾。曾给学生做惯性游戏,当我说123时,同学们一定会顺着再做456

新报到的大学生新生,都会早上7点起床,按时吃早饭。但不久就会8点起床、9点起床、10点起床,不吃早饭。没有严格上课考勤制度和外来压力的大学生,总会有部分同学,甚至是大部分同学,在惯性的作用下,下午3点起床,夜里5点睡觉。

坏习惯不养就成;好习惯养也难成。

为什么?因为人首先是动物,人和动物生来就有的——被大多数人深深的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本性——残酷、恐惧、嫉妒、性欲、攻击、贪婪、追逐私利、好吃懒做、趋利避害——这些无法进入意识层面,被压抑的潜意识——坏习惯的根源,不但会大大减少成功的概率,还会造成难以承受的困扰——似乎很多很多的心理问题。尤其在没有外来压力和约束的环境中,人这个动物很容易在动物的惯性下变成猪八戒。

我上节课说,一个宿舍中,一个猪八戒睡到中午12点,其他早起读英文、按时上课的同学很难坚持住,最后纷纷倒下,向猪八戒看齐,晚上不睡,早起不起,上课迟到,自习犯困。“我们那点有限的学识、阅历、背景、知识、教养,怎么抗拒得了自己和别人强大动物本能的诱惑呢?”

所以成功第一要素是什么?好习惯

失败第一要素是什么?坏习惯

好习惯包括:礼貌、教养、谦让、仁慈、纪律、勤劳、节制等等人性的东西。

坏习惯包括:狂妄、无理、随心所欲常愈距、吃嘛嘛不够、干嘛嘛不行、愤怒、贪婪、忌妒、偷窃、贪食、懒惰等等动物性的东西。

宗教的教义,都是教导皈依者,忏悔动物性行为,用神性的光芒照亮自己与生俱来的在黑暗中隐藏的坏习惯(原罪),从而得到救赎。褪掉动物本性的皮,拥有人性,最后抵达神性的彼岸。

这节课主要讨论坏习惯中的贪食和懒惰(吃嘛嘛不够,干嘛嘛不行),和与之对应的好习惯节制和勤劳(吃嘛嘛有够,干嘛嘛都行)。

贪食、懒惰是人的第一天性,是与生俱来的,不需后天努力学习养成的,是与动物相同的习性。

据报道,某年暑假大连某动物园,因为开放游人,让动物与人更亲密的接触,造成大批动物生病和死亡,主要原因是游客不停的喂食,动物不停的吃食,把动物撑坏了。

一个小BABY如果父母、爷奶、不停的给他吃好东西,他就会一直吃一直吃,吃到胃撑的难受,呕吐为止。这样喂大的孩子,一般胃会撑大,体重超标,对物质充满激情。

所以说人出生时,贪食的习惯是与动物相同的。这种进化来的天性,其实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因为人和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食物一直是短缺的(食物短缺的时期远远大于食物丰富的时期),只有能吃、快吃、贪吃的强壮个体才能活下来。所以人类生下来就会吸允,就要吃、吃、吃。

(1岁BABY的爸爸诱惑BABY说:“叫爸爸,爸爸这有好吃的。”小BABY就会甜甜的叫“爸”。)

当食物充足时贪食就失去它的积极意义,但贪食的天性并不会自动改变,所以人类就发展出了教养中的“节制”,让人类后天加以学习和改造贪食的第一天性。

同理,动物园的动物不会自动发展出它的觅食本领,只会懒惰的吃“现成的”。

一个小BABY、父母、爷奶一直不让自己吃饭,自己走路,自己做事,自己学习,自己丰衣足食。他就会“就碗吃糕”的长大,像巨型婴儿一样继续懒惰下去。

所以说人出生时懒惰的天性也是与动物相同的。而懒惰在进化过程中也是有意义的。当一个生命很小又食物相当匮乏时,只有大量的休息、睡觉、偷很多很多懒、什么都不做,才能保持体力和能量,才能优先活下去。人类个体和动物个体生下来以后,如果没有环境的压力,会自然而然的选择休息多多,睡觉多多,玩乐多多、好吃懒做,并成为习惯。

当个体逐渐长大,其懒做的习性也不会自动改变,所以人类就发展出了教养中的“勤劳”,让人类后天加以学习和改造懒做的第一天性。

勤劳且有技巧的主动觅食行为,一定是在天然的外在压力或假装的(人为制造的)外在压力下逐步养成的。

所以说,与贪食、懒惰对应的节制、勤劳是人的第二天性。第二天性的形成是在集体无意识和家族个人无意识积淀基础上,通过后天教育、训化、练习、慢慢养成的。

闺蜜莎莎的儿子豆沙,名校毕业、身材匀称、身心健康、职业顺畅。莎莎说豆沙长这么大只打过3次针,输过1次液,很少吃药。莎莎在豆沙小时候的吃饭问题上严格要求、较真、不可理喻的怪招是有名的。

从豆沙出生第10天开始,莎莎就实行定时定量喂奶制度,经常是豆沙刚吃奶1小时就大哭,莎莎就让豆沙哭,一直哭到下次吃饭时间,莎莎才给豆沙吃奶。我们总说莎莎你太狠心了,莎莎说:“哪里呀!儿子一哭,我就心疼的出汗坚持不住,要给豆沙吃,豆沙的爸爸总是不让,他总是说:‘不到时间不能给吃,小孩哭哭是锻炼心肺功能,哭也是小孩子的游戏,哭哭不要紧的。后来我和儿子都习惯了,我也不出汗了,儿子也不哭了,我也真尝到了定时定量喂奶的甜头。儿子从3个月就正常睡觉,夜里给他吃奶,他连眼都不睁,咕咚咕咚吃完接着睡。所以我一直自己带孩子,豆沙3个月就送托儿所了,我上整天班,家里家外应付自如。”

尝到节制的甜头的莎莎对豆沙的吃饭问题一直很认真对待,所以豆沙似乎很有出息,很有礼貌,很平和,很谦让,身体一直也都很好。

豆沙5岁时,因莎莎外派进修3个月,所以将豆沙放在外地的奶奶家住了3个月,因为奶奶擅长美食,奶奶爷爷又百般疼爱、百般顺从豆沙,所以豆沙在奶奶家过着快乐小动物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总是很短,3个月很快就过去了,莎莎接豆沙回到了家。回家后,莎莎发现豆沙的气管炎变得很严重,嘴唇因为吃的太多,变成了厚厚的雄赳赳气昂昂的双嘴唇,而且几乎每时每刻嘴都要有零食吃,见到肉、鱼、虾、肉烧茄子、茄子夹就会狂吃2大碗,而且每次吃饭时必须得豆沙先吃第一口饭菜,爸妈如果先吃,豆沙就会大吵大闹,不让爸妈吃饭。莎莎崩溃了,莎莎用了5年时间给豆沙养成的节制、平和、谦让、礼貌的好习惯,3个月全部归零。

莎莎重新管教豆沙,先将所有零食都让豆沙找不到,然后规定2小时才能吃一次零食,被奶奶宠坏的豆沙哪里受得了,大哭大闹、撒泼打滚、装病、献媚、耍贱、撕小画书、抓艾琳的头发、打自己的脑袋,莎莎不批评、不解释、不安慰,只是不动声色的坚持让豆沙遵守约定。过了几天,耍尽花样的豆沙,看妈妈根本就不搭理他,不接他的招,只得依了妈妈按规定时间吃零食。

然后莎莎又开始节制豆沙的饭量,每顿饭只给豆沙一碗饭,盘子里只有2块排骨或2块茄子夹或两块鱼或几只虾,其它是蔬菜和水果,豆沙当然不干了,还要饭,还要肉,还要鱼,还要好吃的。莎莎让豆沙看看空空的锅说:“抱歉,豆沙没有饭没有肉了,下次妈妈再给你做好吗!”豆沙没办法只得吃菜吃水果补充那个撑大了3个月的胃。

莎莎还不失时机的对豆沙进行榜样教育,在马路上,在公园里,见到很胖的小男生小女生,莎莎就会问豆沙:“那个小朋友好看吗?”豆沙总会回答:“不好看。”莎莎就说:“你想那样吗?”豆沙说:“不想那样。”莎莎说:“不想那样,就不能吃2碗饭,不能吃很多冰糕,很多蛋卷、很多肉,要吃菜和水果。”

莎莎的管理慢慢的初见成效,但是豆沙放假时一去奶奶家,就会旧病复发、动物性毕露、肆无忌惮的疯吃、疯闹、打爷爷、掐奶奶,谁也管不了。莎莎每次去婆婆家探望豆沙,就把豆沙单独领到小公园约谈:“你再吃2碗饭,吃很多肉,吃很多零食;你再对爷爷奶奶无理取闹,不克制自己的脾气;妈妈就不接你回家了。”豆沙虽然爱美食、爱玩乐、爱发泄、爱攻击,但豆沙更爱妈妈。所以豆沙不太坚决的不让奶奶再盛饭,半推半就的拿出奶奶夹到碗里的肉,焦虑着吃与不吃着冰糕、蛋卷、巧克力、点心,不太坚定的忍耐着臭脾气。奶奶愤怒的谴责莎莎:“有你这样当妈妈的吗!连饭都不让孩子吃饱。你让孩子不发脾气,克制个性,豆沙将来是个窝囊废,你就高兴了吗!”

莎莎从不跟婆婆顶嘴、解释,只是要求豆沙。因为莎莎知道奶奶是为孙子好,是爱豆沙的。而且莎莎非常明白,60多岁的奶奶不会因为莎莎的解释而认同莎莎的做法,更不会因为莎莎的坚持有所改变,莎莎只是尊重婆婆的传统行为方式。

但莎莎一直坚定的认为:我是豆沙的第一监护人,第一负责人,是豆沙的妈妈。所以我这样要求小小的豆沙,是对的,是应该的,是无需解释的,是负责任的。仅此而已。

养成节制习惯的豆沙,气管炎慢慢好了,嘴唇也正常了,也能够在应该安静的时候安静了。豆沙所有后天养成的好习惯,为后来上名校和职场的成功奠定了人格上的基础。

豆沙后来在美国华尔街做分析师——那个需要高昂的激情和潜意识节制贪婪和恐惧的职业,豆沙做的如鱼得水。

游历四方、见多识广的豆沙曾对莎莎感慨的说:“妈妈,咱们以前对美国人有很多误解,我同事大部分是欧洲后裔,他们吃东西很讲究节制、健康、营养、均衡、节省,他们一般都吃的很少,不但不能撒饭、剩饭,还要把盘子中的菜汤用面包蘸着吃掉,盘子必须擦的干干净净,因为是上帝赐给我们的食物,所有我们必须小心珍惜,一点点都不允许浪费。在吃相上也有严格的规矩,吃饭时不允许吧嗒嘴,因为吧嗒嘴代表贪食的样子,严重违犯戒律。

他们大部分都是从小家规甚严,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严格按诫律管理孩子,规范自己。他们享受而有节制、勤奋而不外显功利,自律且能宽恕别人,自我但却不妨碍善待环境。”

与老板与同事与房东与朋友相处愉快的豆沙在一次成功晋升后,对莎莎说:“妈妈,你说的做的很多真的很对耶!”“是吗!我自己一直觉得很对。只是你小时候看到别人家孩子尽情享受美食又不用帮妈妈爸爸做家务,很不高兴。妈妈不但让你少吃,还要你刷碗、擦地、倒垃圾、买粮、买菜、自己上下学、自己包书皮、自己收拾书包、自己检查作业、自己管自己。妈妈没有对你的双百成绩盛赞有加,更没有对你120%的期待,所以你总觉得妈妈没有充分的爱你。所以你对妈妈似乎有一点点抱怨和不满意。但我觉得孩子本来就应该这样养的,所以管你,甚至打你的屁股,分配给你应该干的家里活,让你很小就自立,妈妈从来都没有内疚过,只是觉得给你立规矩,让你有节制,教你干活、勤奋;又得爱你,保护你,让你安全、健康、快乐、自由的成长,很辛苦很麻烦的。你现在终于知道妈妈的初衷了,妈就知足了。”莎莎对豆沙说。

我讲这个故事,同学们千万不要心里偷偷怨父母,没有给我养成节制、勤劳的习惯。你今天健康的活着坐在大学的课堂里,说明你爸妈以前养你养的不错,从今天以后你有没有节制和勤劳——“吃嘛嘛有够,干嘛嘛都行”,就是自己的任务,怨不得爹妈了!

为什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被迫养成了勤劳、节制、节省、自立的好习惯——不做饭就吃不上饭;不帮家里干活赚钱,就交不上学费;只能自己上下学,父母没时间接送;只能好好吃饭,因为没有零食可吃;只能自己面对环境的挑战,因为父母赚钱养你已无暇再多爱你一点点。

一个很小的孩子,当家里很有权、很有钱,又很受宠爱。或者家里不一定有权、有钱,但父母爷奶所有的亲人都集资源于孩子一身,把孩子视为小皇帝时,这个孩子还能自觉的自己培养自己勤劳、节制的第二天性,这种可能性有吗?我不知道,其概率可能犹如被飞机碎片击中。

西方有一句流行谚语:“练习不经意的勤奋与不自吹(节制)的美德。”

“练习”俩个字说出了从第一天性到第二天性跃迁的条件,练习、练习、再练习,长年累月的练习,我们才可能稍稍褪掉一点点动物本能的惯性,摆脱一点点与生俱来的恐惧和贪婪。而只有这种改变,才是迈向职业成功和幸福人生的初级台阶。

也正是因为这种一辈子的练习实在太难坚持了,所以很多人——看似风光无限,却总是内心充满冲突,俘获不了顶峰体验般的满足感、成就感、幸福感,一辈子的大多数时间都在第一天性的惯性之路上徘徊。

那些局部的改变,也只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本我”现实原则——我要性、我要官、我要名、我要钱、我要博士学位。所以我要勤奋工作,我要刻苦学习,我要说话文明,我要看起来似乎是“大公无私”、“很有教养”、“很优秀”、“很讨异性喜欢”、“很有水平”、“很有办法”的。当目标一旦达成,那个人就很可能变回本来的面目,变回那个恐惧、贪婪、残酷、嫉妒、性欲、攻击、无知无畏、自私自利、没有底线的以动物第一天性为主导的自己了,然后一点点的消弱和蚕食已获得的成就、已得到的金钱、已俘获的爱人。

 

 

 

要想成功就要练习勤奋,要想持续成功还需练习节制。否则成功带来的副产品——金钱、名利、权利、崇拜、欢呼声会引诱你堕落,堕落将腐蚀成功,被彻底腐蚀的成功使人又回到最初状态——贫穷而失败,甚至欠债、伤痕累累、锒铛入狱。

既然无节制的食色享受是堕落的开始,失败的前奏。那持续的勤奋,持续的成功,持续的节制而积累的金钱流向哪里呢?(不流动的金钱会发出恶臭,熏倒主人的。)留给子女吗?NO!不劳而获的金钱和买来的名利、官职,只能诱惑他们接近欲望罪恶的深渊,谈何未来他们自己的幸福和成功。

经常听到我的同辈人,当他们成年的子女要钱、要房,而父母又处于种种原因不能达到子女满意时,脱口而出的一句话:“着什么急,我就你一个孩子,我们赚的钱,住的房子早晚是你的。”这是父母最不应该说的一句话。

因为子女如果在潜意识中冒出“还不死,我现在就需要房,需要钱”的念头,父母怨不得别人,因为是你自己的语言挑起了儿女罪恶的欲望。所以很多父母拼命赚钱、寻租,给子女高消费,给子女买车、买房、开公司、找工作、出国留学、花钱买路,最后有些子女还是不成器,这很正常。因为他们从没有缺钱的压力,从没有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而达成什么目标而长期奋斗的经历,所以他们没有艰苦奋斗,让自己成功、成器的理由。

那怎么让金钱良性流动呢?捐出来,自组某某基金会,与社会分享你的金钱和成功,利己、利人、利地球并可持续的成功和幸福。很明显这就是金钱、成功与节制、勤奋、幸福之间的自然逻辑。

所以深谐此道的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将他分到的一大笔遗产送给了哥哥姐姐。为什么不送给穷人呢?100年前的维特根斯坦解释说:他不愿意见到本来好好勤劳养家的穷人,由于得到这些钱财而变得堕落,而他的那些亲戚反正已经很富有,很堕落了。

同学们一定要明白一个简单的真理,坏习惯比好习惯的力量大很多很多。而且好习惯练习的困难,不仅仅来自内部,与自己的第一天性和谐共处,跑马拉松;还来自外部,还要和同伴、同舍、同学、朋友的坏习惯和平共处。尊重同班、同舍,甚至好友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天赋人权。但尊重不等于认同,两者的关系就像二重唱的高低音部,各唱各的调,但整体却是一支和谐欢快的合唱曲目。

其实人生不过如此,你选择了什么,最后你就拥有什么!宇宙中一切生命的结局,都是偶然中必然的结果。所以成功要素到底是什么?是上帝的谜语,只有上帝知道“谜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