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战争(4)——失衡和混乱阻断了爱
(2011-02-26 13:04:43)
标签:
小霸王亲子恐惧教育人文教育话题家庭人际关系人生育儿原创 |
分类: 豆逗乐乐欢乐颂 |
3、失衡和混乱阻断了爱
人际关系中有一个重要原则是交换性和长幼有序原则,即平衡和秩序法则。
什么平衡? 爱与规则之间的平衡。要求尊重权威和鼓励尝试之间的平衡。
什么秩序?长幼有序、各归所位、各司其职的秩序
亲子关系说到底是人际关系,只是较特殊的人际关系,所以亲子关系也是需要秩序和平衡的
案例6
有个小男孩在客厅里用勺子泼茶水玩并不时去拽母亲的长发。
“龙龙,如果你再不住手,瞧我怎么收拾你!”母亲喊道。
孩子老实了半分钟,然后他微微一笑,又开始泼他的茶水。
“龙龙,住手,我在说你呢!”
孩子停了停,以便半分钟之后故伎重演。
“我要跟你说多少遍,真受不了你!”母亲的声音变得又高又尖,表情变得像个孩子,就差没有哭了。“你再不住手会让我发疯的,求求你了!”
孩子似乎对母亲的苦苦央求无动于衷,而且变得更加有恃无恐。为什么孩子会如此“残酷”?作为一个静静的旁观者,我的心在隐隐作痛。过了一刻钟的功夫,母亲终于——尽管晚了一些——意识到了自己作为母亲的尊严,她严厉的说:“这是最后一次警告!我再说一遍,回自己的房间去!”
孩子根本不当回事,继续玩他的“心理游戏”。这时母亲不由分说一把抓住拼命想挣脱的儿子,把他送到自己的房间。大人之间终于可以继续谈话了。半个小时后母亲再去儿子房间。龙龙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紧紧地抱住自己的母亲。此后孩子的表现极其可爱。
这一幕告诉我们,从孩子心灵深处真正喊出的是他的需要,他真正需要的是母亲的坚强有力,他想看到一个有能力进行制止的母亲,他需要母亲有能力维护秩序。孩子只有体验到父母的坚强、坚持和原则,他才会有安全感。为了达到敬畏家规、尊重父母权威性的目的,对于孩子即使付出“高昂的代价”也值得。
如果父母溺爱孩子就会发现,溺爱孩子非但得不到孩子的爱,孩子还会轻视你。因为爱的太多,孩子反而会以轻视父母的方式让自己舒服一点。因为父母违反了秩序,打破了平衡。
如果把孩子至于家庭小皇帝的至高无上的位置,违反了爷爷奶奶、父母和孩子的自然顺序,孩子就会轻视长辈。而且孩子会习惯的认为:家里所有人(将来会泛化为轻视、不尊重学校所有的人和社会所有的人)都比我地位低,我就应该轻视你们,并且你们喜欢被我轻视。
尤其有些家庭,妻子很霸道,丈夫在家庭中地位很低下,在这样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不但轻视父亲,最后肯定也会轻视母亲,轻视所有的长辈。
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家长违反了天然的伦理秩序,让孩子牵着鼻子走,让身为“领导人”“小皇帝”的孩子找不到边界,找不到北,找不到对错,又没有任何他服气他认可的导师和领路人。所以他就想当然的认为老子天下第一,所以他就试探,就为所欲为,成为窝里反的小霸王。家长如果此时再对已经成长为“小霸王”的孩子实施独裁和暴力,孩子很容易学会表面顺从背后欺骗的两面性格。
“小霸王”长大后到社会上混,因为他惯用的一套游戏规则在社会应用无效,没人吃他“自以为是”和弱智的“两面派”这一套,所以很失败、很抑郁、很愤怒、很无助、很生气。然后然后,就演变成:不是足不出户大闹父母的啃老族,就是在自信满满——一无是处两级中跌宕生活的心理疾病患者,或者突然犯罪。危言耸听吗!但愿是,但事实真的很残酷。
什么都允许,在彻底的反权威、反秩序教育(溺爱)中成长的孩子,身心一定得不到良好的发展,他们会感到那种没有限度没有底线的无所适从。这样的孩子当然十分自私,但这仅仅是表层现象,我们不可以把这种行为与自我个性相混淆。这些孩子说的和做的是一回事,而心里真正想要的往往是另一回事。
父母不讲原则不讲秩序的溺爱会伤害孩子,但如果做母亲的过于严厉、过于教条,爱也会离她而去,为了把爱留住,母亲有时必须作出让步。
案例7
双胞胎小文和小俐五一节到同学家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母亲要求她们晚上9点前回家,不准喝酒。结果小文小俐11点才回家,还喝了酒。这显然有损家规,为了严肃家规,平衡便是势在必行的事了。
第二天早上母亲对小文和小俐说到:“你们昨天晚上的行为破坏了家规,你们肯定在想我会生你们的气,以后会不再信任你们。如果我不惩罚你们,你们会怎么办呢?你们必然会表现的好一点重新赢得我的信任,因此我建议,你们俩讨论如何恢复家规的问题。” 小文和小俐讨论了一个小时,提出了一个建议。然而母亲对此并不满意。母亲说:“不行,太轻了,继续讨论!” 小文和小俐又讨论了一会,提出的建议是:“下一个假日我们在家劳动一天,擦窗户、擦门、擦地,做家里的大扫除。”这回行了,这个惩罚还差不多。到了那一天小文和小俐在家里劳动了半天,剩余的母亲给免了。从那以后小文和小俐很少违反家规。
当然偶尔触犯戒律秩序并因此感到内疚是孩子正常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譬如说,如果孩子离开家并找了一个或一份父母反对的朋友或工作,孩子只有违背父母定下的规则,才能真正完成婚嫁或做好这份工作。成年的孩子不仅仅是属于父母的,同时他们也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命运应该由自己负责。
尤其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孩子触犯了父母的戒律,一种健康的自我个性仍然能够得到发展。正像孩子小时候暗暗希望父母严厉和有秩序一样,父母也常常暗暗希望孩子能够做出越轨的事情(爬野长城、自助游、见义勇为、与同学约会)。如果一个孩子从不做越轨之事,这对父母和孩子都不是什么好事。
三、战争与和平
如何使亲子战争归于和平,这涉及到人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