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与肉
(2010-03-05 20:22:38)
标签:
灵与肉雪山原创教育学生校园简单生活心理学健康思考 |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终生都在灵与肉之间搏斗,在欲望难填的灵魂(灵)与躯壳包裹的肉身(肉)之间挣扎,灵与肉是纠缠人类最古老的情结。
记得一个聪明人讲过一个故事,某登山队在冲顶8000米雪山,即将登顶时,印第安向导说什么也不走了,一定要休息一下。登山队员很奇怪问向导,为什么不一鼓作气登顶呢?你们能告诉我印第安向导的回答是什么吗?要等等凡胎肉身的脚步。如果你年轻没有身体的危险;又生活在公共设施完善的城市,没有环境的危险,很难体会这句话的含义。只有在那个四周白茫茫的将近8000米雪山的缺氧环境中,这句话才有意义。印第安向导长年生活在海拔几千米的山区,这是他们生存的经验,活下去的智慧。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下,只有灵与肉的高度和谐,才有力量在登顶后,安全的回到营地,安全的回到温暖的家。
一个几十年游走在生死边缘的人,也一定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未活到DNA规定天年的人,在死亡的前夕,一定出现了灵与肉长期的严重的不可逆的断裂。
我曾患心律不齐心率每分钟30多次,医生要求住院治疗。但我本能的感觉是灵与肉发生了问题,我脆弱的肉身躯壳装不下灵魂发出的诸多诉求,她太累了。那个寒冷的冬天我整整躺了一个月,在等凡胎肉身的脚步。晚上睡觉心跳很慢很难受,我劝自己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安心睡觉,明天是死是活由他去吧!每个第二天我都惊喜的发现我还活着,最后终于有劲了,可以上班了。从此,我再也不敢放纵灵魂的欲望,给自己定了几条法规:放弃升官发财的梦想;放弃英文牛人的梦想;本职工作只作到80分;中午午睡、少脦瑟;累了一定要好好休息,随时恭候凡胎肉身的脚步。十五年过去了,我现在不仅活得好好的,还在我适合的心理学领域找到了新的快乐和幸福感。
刚才讲的是2个极端的例子,在平常生活中灵与肉冲突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例如,面对美味佳肴很容易吃撑,尤其在我们年少的时候。白天我们尽情的大快朵颐,放纵灵魂的欲望,到了深夜那个肉做的胃就发出了愤怒的声音,打嗝、放屁、呕吐、胃疼、肚胀。某名医曾告诉我,胃病的人,大多源于饮食不规律,好吃使劲吃,孬吃使劲不吃。
我年轻时就属于这等没出息之人,外号“松紧肚子”。记得放假去外地男朋友家,我婆婆极会做饭,我就经常吃撑,天天拉男友上街买山楂丸,以平息胃对我发出的愤怒。
问同学们一个问题
2010年春晚黄宏小品中的那个呵呵媳妇和2009春晚黄宏小品中的那个老鼠眼媳妇,如果让在座的男生以灵魂的诉求自由的选择,你选择那一个,大多数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不会考虑现实的肉身能否承受。
在平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将灵与肉理解为:无限的食欲与有限的胃;无限的财色梦想与有限的势能;无限的欲望与有限的精力;无限的英雄主义与有限的躯壳…… 总之,灵与肉的pk就是有限的生物体框架(既死神的等候)与无限的欲望、幻想、诉求和张望之间的拉锯战,只有死亡才是她的终点。
归顺自然,尊重自然,耐心经历凡胎肉身的磨难,可能才会扩大有限性,可能才会紧跟灵魂的脚步,达到灵与肉的和谐,找到那个舒服自在、心安理得、平静安宁、潜能迸发的生命区域。
就像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一样,平时多关照灵与肉的和谐,危难时上天就会保护你度过难关。
我的话缺乏力量,特摘录《蒙田随笔全集》中的两段话:
“为使死亡丧失对我们的强大优势,我们就要逆着常规走。我们要习惯死亡,脑袋里常常想着死亡,把它看做很平常的事。要时刻想象死的各种情形:从马上跌下来;从屋顶跌下来;被针稍稍刺一下,就立刻要想一想:“那么,死什么时候会发生?”然后,便要坚强起来,努力同死作斗争。过节时,狂欢时,一定要想一想我们的状况,不要过分纵乐,以免忘记乐极会生悲,死亡会掠走多少生命。埃及人设宴时,筵席进行到一半,就抬上来一副死人的骨骼,摆在美味佳肴中间,以此警告我们不要暴食暴饮。”
“死神在哪里等待我们,是很难确定的,我们要随时随地恭候它的光临。对死亡的熟思也就是对自由的熟思。谁学会了死亡,谁就不再有被奴役的心灵,就能无视一切束缚和强制。谁真正懂得了失去生命不是件坏事,谁就能泰然对待生活中的任何事。马其顿国王被保尔·埃米尔俘获,这位可怜的国王差人求埃米尔不要把他当战利品带回去,后者回答说:“叫他向自己求情吧。”
其实,任何事情,如若造化不帮忙的话,手段再高明,本领在高强,也是寸步难行的。我这人本性并不忧郁,但酷爱胡思乱想,想得最多的,莫过于死亡,即使在我生活最放荡的时期。”
后面的课程我们会不断的涉及人类个体向内的认知---灵与肉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