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让你舒服自在吗???(2)
(2009-09-12 15:12:02)
标签:
教育大勇亲子关系奶奶儿子原创育儿文化随笔人文风采大学休闲 |
分类: 讲义《幸福心理学与择业成功学 |
比如,有些孩子喜欢上网打游戏,不喜欢读书、上学;有些部下喜欢上网聊天,不主动工作。
帮他们分析为什么,可能原因很简单,就是游戏太有趣,而老师的课讲得太无趣了。
我上学期去某大学听了几门心理学课程,其中一个老师照本宣科的讲课,无趣极了。我从第一排坐到最后一排,下次课就不去了。我联想到现在的学生。如果赶上这样的老师,上学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还不能向父母倾诉。
以前我办公室有一个天大研究生毕业的同事,不停的网聊。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大瘾。他说,上学上的太久了,玩心爆发,管不住自己。但代价是毕业6年了,也没考上博士。
再比如:中学生早恋(现在中学称关系过密),帮他分析,可能就是因为心灵孤独,心里话无处诉说,鼓励孩子多与同性、异性同学相处,多交朋友,(现在中学跳集体舞手拉手),拉拉手,吃吃饭,这些冲动就化解了。
对部下,对孩子千万不要用“考这么点分真没用”、“真笨”、“生你干什么”、“真后悔养了你”,“这些年你白混了”,“干不了,别干了”这些语言。这些语言对孩子、对部下具有巨大的杀伤力,又没有建设性,孩子不知怎么做,才能满足母亲批评中的目标。
到了青春期,孩子反抗父母,父母应该庆幸,因为孩子对父母还有信任,还有爱,所以孩子才敢于反抗父母;另外,反抗父母标志着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而只有自我意识觉醒的孩子才会有希望。
胆小懦弱不敢反抗的孩子或父母要求太严格不敢正面反抗的孩子,前者容易变成“习得性无能”(啃老族),后者容易突然发生更大的问题。(16岁的父亲,离家出走)
上下级关系也一样,桌面上的不同意见好化解,就怕玩阴招、损招。
举2个例子:都是父母在物质上、家务劳动上太溺爱,在学习上要求很严格,父母对孩子的语言太随意太尖刻。使子女养成了不敢反抗胆小懦弱的性格。
案例2:
我朋友的儿子,28岁,大专毕业,自卑、胆小、没有自信。现在在一个高职学校做临时辅导员。父母托人转成办公室正式职员,儿子说什么也不转。问他为什么?他说:“辅导员工作给我带来自信和快乐,这种快乐我从来没有过,但办公室的工作,我做不了。我什么都不行,我不会和领导打交道。”
他母亲特着急和我说:“我真后悔生了儿子,天天让我痛苦、不省心。”儿子常与母亲说的话就是母亲常说的话:“你生我干什么,让我活的这么痛苦”。不知大家看出没有,是母亲教给孩子如何对待生活的。母亲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用“你这么笨,真没用”、“我生你干什么”这样的态度和语言,并且无数次的重复,让儿子真的成了没用的人。
案例3:
春节前,我先生听说他以前单位的一个处长的儿子大勇精神分裂了。大勇今年大约28、29岁。先生跟我说:大勇上初中时,考试成绩很差。父母问老师情况。老师说,你儿子已很长时间没上学了。原来大勇背着书包每天上网吧。后来父亲用一顿顿的暴打改造大勇(大勇出生时父母年龄较大,所以父母很是溺爱,父亲又脾气暴躁方法简单)。
这十几年我不知道又发生过什么,只知道曾经的暴打,曾经的溺爱。我和先生都很痛心,因为都认识大勇,那个曾经很胆小、很乖得小男孩。
记得去年,我问儿子你记得最清楚的梦是什么?他说,是走在空旷的去奶奶家的路上,很恐惧、很害怕,很无助,很遥远。
儿子小时每个假期,都送他去外地奶奶家小住。因为他特别不愿意离开我,每次去奶奶家都特别不情愿。所以他不听话时我就说:“你再不听话,就送奶奶家,不要你了。” 我也没太在意。小学二年级时,二次期末考试成绩都很差。后来我发现因为每次都是一考完试,就送奶奶家,所以期末考试时,他就害怕去奶奶家,焦虑,无心考试。后来我就改变了方法,考完试就带孩子旅游玩够了以后,再送奶奶家。
从上面三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出现的问题,很多时候是我们父母自己埋下的伏笔。父母在孩子童年和少年时期脱口而出的语言,对孩子幼小心灵的杀伤力有多大?所以说,为人父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职场、婚姻中的冲突要注意的是:顺势接球(顺势伤害最小),控制情感,再梳理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只有先接受,然后再冷静的面对,你就一定能找到比较妥善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第二、是什么阻断了我们的爱
为什么我们与孩子冲突时(与上级有矛盾时),我们会焦虑;为什么我们与孩子交流不畅时(与同事有误会时),我们会苦恼。这是因为有爱,因为我们爱孩子、爱公司、爱学校,又因为这种爱被阻断,所以我们会苦恼、焦虑。
说爱有时觉得很抽象,其实我们可以把爱当成一个可以运作的东西,那阻断爱的第一个东西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