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格心理学与职业取向》课程考试大纲2

(2008-05-30 11:06:33)
标签:

大学

风采

教育

考试

校园

心理健康

心理学

学生

学习

原创

感悟

求职

分类: 学生讲故事

《人格心理学与职业取向》课程考试大纲2

(第16周开卷考试,请同学们带此大纲

第五章 弗洛伊德和他的精神分析理论

第一节:弗洛伊德和他的无意识理论

定义:意识:人们正在意识到的思维,记忆,情绪,知觉。

     无意识:曾经是意识,后来受到压抑(无能为力、社会约束)存在于大脑深层的心理内容。

前意识:大量可再现信息是前意识,属于无意识部分。

第二节: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超我”

1/本我(id)伊底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

  人出生时人格结构中只有本我一个部分,本我只与直接满足自己需要的东西有关,不受物理的和社会的约束。是本能的东西。

2/自我(ego)遵循现实原则

管理自己的欲望。自我是培养出来的,在选择外在对象上获得了区分能力。

3/超我(super-ego),遵循道德原则,

高级自我,管理自己的道德行为。

超我一部分来自于遗传和集体无意识(良知)。超我还有一部分来自后天的教育和训化(教化)。

超我一大部分是通过教育,奖赏和惩罚,训练获得的。

第三节  弗洛伊德的能量(本能)学说:

两大类本能:

1.     生本能:利比多,性本能,是扩张生长的力量。

2.     死本能:是攻击的力量

第四节  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学说

1\  第一期口欲期,1岁以内(0-1岁)

通过口部的生理活动获得快乐,咀嚼,吸允。

口欲期形成的基础人格有三个特点:

1. 区别 我/非我   (吃妈妈不是吃自己,妈妈就是奶水,有奶便是娘)

2. 形成初级思维过程。

        安全感,自信,信任他人(最基本的心理功能)

2\  第二期是肛欲期1-2

肛欲期形成的基础人格有2个特点:

1.           形成最初的自我管理功能。

2.           两难期,出现一对一对的心理矛盾,遵从/违抗,整洁/肮脏,保留/排放,守时/拖拉。

3\  第三期是俄底浦斯期,3-5岁(超我开始出现)

俄底浦斯形成的健康人格有3个特点:

a\  本我建立形成期,超我萌芽期

b\ 感知自己与他人的复杂性,并对他人的复杂性能抱以忠诚,体谅和理解(尤其是对,父母,兄妹,小朋友,幼儿园老师)

c\ 观察自己情感活动的能力,对困惑的容忍能力(知道自己不能主宰爸爸妈妈,别人。要容忍自己的不高兴,父母的不讲理,作听话的孩子)

4\  潜伏期6-12

孩子从出生到6岁之前,主要是与母亲亲近,6岁以后孩子认识到爸爸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很重要,开始与父亲建立关系,形成家庭稳定的三角关系,此期孩子的快乐主要来自儿童的游戏和学习,培养能力,形成自信,否则出现自卑。

5\  生殖期 1 2岁以后

进入青春期和生育阶段。形成以生殖器为主要来源的快感区。完成成人社会化过程。

第六章: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和八种心理类型理论

第一节:荣格的理论背景

第二节: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集体无意识定义:“有史以来沉淀于人类心灵深处的共同的普遍的人类本能和经验遗存,这种遗存既包括生物学意义上的遗传,也包括人类历史、文明、文化的沉积。”

我们头脑中有一个特殊部分,是弗洛伊德谈过的,荣格将这部分称为集体无意识,区别与弗洛伊德的个人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由原始意象组成。

原始意象定义:由遗传来的对刺激反应的倾向性,通过梦、神话、艺术精神病人的幻觉等方式进入意识。

一些重要的原始意象(介绍3个原始意象)

1/  女性原始意象(阿尼玛),指男性具有女性的一面;

2 /   男性原始意象(阿尼姆斯),指女性具有男性的一面。

3/  阴影(shadow),阴影包含在我们的无意识部分,这部分在本质上是消极的,可比喻为我们人格中的阴暗面。是善和人性相反的部分,心灵深处的魔鬼(压抑的嫉妒、贪婪、骄傲、攻击、狂妄、毁灭、破坏、创造力等),阴影是从人类远古生活的共同经验中沉淀的。

第三节:荣格的八种心理类型理论

1/  两种性格类型 : 外倾和内倾

2/  四种心理功能:

荣格认识到,世界上的人们不仅是这两种性格类型,于是他开始考察人的意识和经验之间的关系,考察人是怎样认识世界的。荣格归纳出四种心理功能:感觉,直觉,思维,情感。

第七章  艾里克森和他的八阶段人格发展理论

第一节:艾里克森人格理论背景

第二节: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艾里克森八阶段人格理论要点:

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几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的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和冲突,将导致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否则危机没有得到解决或解决的不合理,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个体解决危机的成功程度一般都处在从积极向消极连续过程中的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一点上,人格发展之间的各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每一阶段都从他前一阶段开始并发展起来,然后又并存于后继各阶段之中。

后期阶段的成功,依赖于早期阶段危机解决的程度,而后期阶段仍有可能产生先前已解决的冲突。

每一阶段都以一对矛盾和冲突的形式出现

成年晚期(55以上)                                       自我整合对绝望

成年中期(35-55)                                   繁殖感对停滞感

成年早期(18-35)                              亲密感对孤独感

青少年期(12—18岁):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小学期(5—11岁):                   勤奋感对自卑感

幼儿期(4—5岁):              主动感对内疚感

学步期(1.5—3岁):   自主感对羞怯与怀疑

婴儿期(1.5岁前):基本的信任对不信任

图: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

 

最后送给每个选修《人格心理学与职业取向》这门课的同学一首诗

Gestalt Prayer

                    ―――Fritz Perls (帕尔斯)

I do my thing and you do your thing    我做我的事,你做你的事。

I am not in this world to              我不会在世界上

live up to your expectations,           活到你所期望的那一天;

and you are not in this world to        你也不会活到我所期望的那一天。

live up to mine.

You are you and I am I               你就是你,我就是我,

and if by chance we find each other,    如果我们某一天相遇将是美丽的。

it’s beautiful.                   

诗中表达的意思是:人要尊重别人的本来面目和生活态度与方式,决不以过分的支持与帮助为借口去扮演别人生活中的上帝角色,人也要尊重自己的本来面目而不必用别人的期望来塑造自己。否则就会削弱自己和对方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