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对宝宝的坏习惯,比如嘬手指、咬衣服、对父母的暴力行为等,我这些日子是那么抓狂,甚至在几天前有些暴躁,耐心指数接近于零。甚至在周末,我把他弄哭之后居然无动于衷,甚至有点幸灾乐祸:该!
在豆宝的哭声中,我给上班宝爸发了两条短信:
——我觉得我现在对儿子好像没有爱了,太可怕了。
——你得帮帮我,我现在对儿子非常不好,没爱心,我讨厌我自己!
情绪的管理太重要,我需要坐定安静下来整理自己的情绪:
首先我犯了一个错,我没有接纳孩子的行为,我给孩子的行为做出了价值判断——好与坏,然后凭自己的判断要去改造他;
其次,我还犯了一个错,我没有积极想办法,而是一味说“NO”或者粗暴地制止和指责,导致豆宝的反抗或者是消极对待。我又犯了低级错误了。改造自己都那么难,怎么可以如此苛求孩子呢?
我还要提醒自己的是:父母有一个弱点,孩子越是长大,我们越是看见他的缺点,请一直用他刚出生时的眼光欣赏他!
我要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改造!
回忆我小时候,父母皱着眉头不耐烦地教育我:“你怎么这样啊?叫你不要**你偏这样,你能不能把我的话听进去一分啊,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啊?!我怎么那么累啊。你能不能……”这长篇大论的一句句我感受到的是埋怨和指责,小时候,我最最不喜欢听到这样的教育,那种由心底升起的烦躁和抵触几乎可以把我燃烧!
而如今,当我再次看到听到宝姥这样对豆宝说话时,或者我也出现相同的方式时,我赶紧提醒自己及时地对这种行为喊停,这是上一代人的教育习惯了,不能在豆宝身上继续了。
所以,当我自己也出现这种苗头时,我就赶紧在心里对自己叫停!
晚上,和豆宝坐在床上,豆宝又把手指放进嘴里,我一看豆宝,他立刻钻进被窝里,事实上只是躲着我而已,他的手指依然在嘴里。
我想了想,把豆宝从被窝里抱出来,然后说:“宝宝,妈妈遇到一个问题,妈妈总是想把手放心嘴里,指头上好多细菌,怎么办呢?”
豆宝看着我说:“妈妈,我有办法,只要一天不放进嘴里,你就不想放了。”
“哦,原来是这样啊,那妈妈也总是忘记了怎么办?”这是豆宝很多次问过我的问题,我决定还给他。
“妈妈,手指上好多细菌,你一整天都不要放进嘴里,然后就会忘了的。”豆宝这样出主意。哎,这个主意宝宝你能做到吗?
不自觉的,豆宝又把手指放进了嘴里。我知道豆宝这个行为的主要原因:因为豆宝不喜欢午睡,但是幼儿园里是必须午睡的,豆宝为此受过一些带危险性的语言:“不睡觉,放学了就不让爸爸妈妈接你!”“不睡觉,放学不许回家!”等等。所以他的这种焦虑只好通过吸吮手指来缓和。如果他一直不习惯睡午觉,那么这个问题貌似解决起来都是治标不治本的。
我看了豆宝一眼,然后,我也把手指放进嘴里,说:“哈哈哈,有人把手指放进嘴里了,我们可以到她嘴巴里安家了,还可以到肚子里去安家,我们就呆在她的肚子里吃好吃的,喝好喝的,然后,还让她肚子疼!宝宝,怎么办?细菌进我肚子里了,555……”
豆宝赶紧把我的手指拿出来,然后对我说:“妈妈,不要放在嘴巴里,和我一样放在这,放在这。”让我模仿他的手势,把手放在腿上。
这个坏习惯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需要做好长期的准备,但是我想这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式远远胜过我单纯地说“NO”吧。
我对宝姥说:“当宝宝有什么坏习惯时,咱们都正向说吧,只要告诉他该怎么做,指出正确方法就可以了。”
其实,不断地指责和否定就是不断给孩子加上标签——你是一个有这个坏习惯的孩子,并且将激发孩子的反感和逆反。
所以,我想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办法来和豆宝一起面对不良习惯。
嘻嘻,谢谢亲子编辑的推荐,让我有机会和更多的妈妈们分享和探讨。
截图留个纪念: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