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还击”后续

(2011-04-18 10:41:15)
标签:

还击

教育

育儿

分类: 触摸教育

 妈妈以“反抗”的名义揍你!》后续:

 

“挨揍”和“还击”似乎仅仅是一个开始,后续的故事还在继续呢。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父母与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啊。

 

豆宝挨揍后,MS效果进一步显现:

周五,豆宝放学回来,和宝姥说:“外婆,我们班的***本来真的很讨厌,总是抢玩具还打人。”

宝姥很重视,赶紧追问:“那……?”

豆宝继续说:“现在不讨厌了。”

宝姥很好奇:“为什么呢?”

豆宝回答:“因为我还击了!”

宝姥当然非常高兴,因为这几天上幼儿园不那么纠结不那么痛哭抵触了。但是,我同时感觉有点小担心,毕竟“还击”不是唯一的方式,我需要紧密关注动向呢。

 

宝爸对于豆宝挨揍后取得的成效MS颇为欣赏,并且还要如法炮制一下:

周末在家,不知何事,宝爸惹着了豆宝,豆宝顿时急了挥拳相向,宝爸赶紧套用宝妈的办法说:“你这样,我还击了啊!”当然只有语言没有行动。

豆宝愤愤追问:“难道,难道还击就是打吗?!”

OMG,这句话铿锵有力,问出了我的心声!

宝贝儿,这正是妈妈我这两天琢磨的事儿呢。我得择机告诉豆宝更多关于“还击”的理念。

 

周日晚上,带着豆宝洗漱,豆宝不配合,弄得到处都是水,衣服也湿了,我忍不住爆脾气,吼:“干什么呢,你?!”

对于我的恶劣态度,豆宝从来是不吃这套的,他是那种“威武不能屈”(美化他一下)的愣小子,但是往往容易堕入“温柔乡”,对妈妈的温柔道理比较能够接纳,但是妈妈还真不是温柔婉约派的,时常也河东狮口,虽然我知道这样的“母老虎”只会招来一只“小豹子”的强烈反抗!

 

豆宝果然不屈服,挥起拳头就砸过来,还把水杯里的水撒得我衣服湿透!恨得我牙咬咬,拽过他的手狠狠打了三下,手背一下子出现了红红的手指印。豆宝没有眼泪,没有说话,脸不红心不跳,一把推开我,然后迅速从台上下来一头钻进卧室,重重关上门。我扭头来到客厅坐下看报纸平静情绪,旋即,豆宝出来了,坐在我面前,眼睛直直地看着我,好像有点得意,我一看他居然换了裤子了。

问:“干嘛换裤子?”

答:“刚才弄湿了。”忍住没笑出声来。不管什么时候,你小子还是挺知道心疼自己的啊,而且还挺不记恨的,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

 

今天早上,我想想这件事不能就此做罢,我应该和他再进行一番沟通。

妈妈:宝贝儿,妈妈今天想和你说说还击的事。

豆宝玩着篮球没理我。

妈妈:妈妈觉得你问的对,还击不仅仅是打人,还击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

——语言还击,用语言告诉他自己受伤了,我们很愤怒,先警告;

——还有力量型还击,比如适当的时候,当我们身体受侵犯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力量型的还击,给予别人警示;

——还有,妈妈觉得最有力的还击是“宽恕和宽容”,我们应该允许别人犯错误,但是我们可以宽恕和宽容他,帮助他改变,即使不能帮助他,我们也可以不记恨他,这是最有力量的。

 

可是,今天早上,我的豆宝专注力好像在篮球上,没有理睬我也,但是我想多少他听进去了一些了,只是不知道他又将交给我什么答卷呢?

我拭目以待……

 

PS:看了我前面一篇《以“反抗”的名义揍你》和本文后,有博友留言关于对“还击”的质疑,其实您的质疑是我这一直的质疑,我在回复做特别阐述,这个问题是很多妈妈们面临的,欢迎更多妈妈们讨论这个问题,理念也是越辩越明晰的。当然育儿没有定势,因材施教是王道。

 

博友:呵呵,你头疼的是如何教孩子“还击”,而我头疼的是如何教孩子“不攻击”。在别人的眼里,我的孩子是似乎是你所说的“联合其他孩子不和他玩”的对象,但我相信自己的孩子不是仗势欺人的孩子,所谓“攻击”一定事出有因。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如果两个家长合得来,一起带着孩子玩,孩子之间会出现各种冲突,在发生冲突的时候,两位家长还鼓励孩子还击吗?再想想,如果是兄弟姐妹,打打闹闹难道不是常事?可惜,现在大多数孩子没有兄弟姐妹。
另外,在家里,好像豆宝往往是发起主动攻击的人?那要解决的问题好像不应该是“还击”的问题吧?

 

博主回复:2011-04-18 14:36:51[删除]

谢谢你的来访和留言。

其实,你所说的我一直都是这么考虑的,所以对豆宝的教育都是和平共处、“非暴力抵抗”。如果你看过前面的文章会发现我做了简单交代,豆宝因为挨打已经很抗拒去幼儿园了,我多次私下问过老师事情的缘由,担心豆宝攻击他人,事实并非如此,豆宝是班里年龄最小的之一,个头也是比较小的孩子,在幼儿园性格偏内向,而那个施暴的孩子不是仅仅对豆宝一人这样。

我在过去的博文中讲述了面对孩子冲突时我的态度,一般我是不干预的。但是孩子不能总是被欺负,他在外的被欺负就转化为回家后的暴力。我不想评论其他孩子的是与非,但是我需要教育孩子学会适当还击,不然会造成孩子的懦弱,不知道我的教育理念是不是对,但是我发现还击教育后,我家豆宝不抗拒去幼儿园了。幼儿园也是一个小社会,孩子不能欺负人,但是也不能总是受欺负,您说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