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父亲爱情感 |
http://www.xtxcm.com/qingg/attachement/jpg/site1/20081022/00142a9a08100a68c64a11.jpg
小时候,有很多次有人到我们家想讨要闺女。印象最深的两家:
一家是父母亲曾经的同事,女方姐妹五个,只有老大生了一个女儿,其他姐妹都不能生育,这个小女孩成了这个大家庭的共同女儿;而男方兄弟俩,哥哥常年病重一生未婚,所以他们对于孩子的期盼几乎到了一种病态的程度。他们是书香门第,后来调进一所大学任教。他们几度到我们家乞求我父母把一个女儿过继给他。他们希望最好是我,因为我年龄更小。
另一家是舅舅。舅舅当年当兵,退伍后安家在安徽,舅舅在大学任教,舅妈为妇产科医生,连生三个儿子,舅舅舅妈做梦都想要一个女儿,多次央求我父母,把我过继给他们。
母亲说:她当时很矛盾,因为家庭的原因负担很重,少一个孩子少一份负担;但是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怎么都难以割舍,权衡再三思虑再三,决定把不到1岁半的我送给前面那位伯伯和伯母。但是,我寄养了不到三天,父亲还是坚决地把我要回来了。
长大后,大约七八岁时,我知晓了这个情况,还不无遗憾地对母亲说:“为什么不把我送人?!”
说说当时为啥有这种心理:
首先说说父亲。父亲童年时的遭遇非常凄凉。我的爷爷是一个老实巴交体弱多病的教师,常年颠沛于各地教书,很少回家,我的奶奶和我的父亲就在邻居的欺凌与辱骂中生活(一直到父亲14岁那年才扭转乾坤)。若干年后,奶奶又生了我叔叔,叔叔五岁那年,奶奶因为肺炎无钱医治撒手人寰,年方35,从此一个家庭的重担就压在了未成年的父亲的肩上,父亲以他稚嫩的肩膀扛起这个沉重的家庭,承担起给我叔叔当爹当妈的重任,抚育他成人。
父亲年轻时长得较帅,也很勤奋,17岁那年考上了军校,并有望被推荐到著名的军校。但是欺凌我奶奶和父亲的那位邻居(当时手中有权)以奶奶是富农子女(奶奶的父母家境贫寒,因为言语过失被打成富农)为由,在知名军校派人来了解家庭背景时,千方百计从中阻挠,一手操纵埋葬了父亲的未来。父亲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忍辱负重继续肩负起家庭重任,艰难地求生。后来被学校聘任为老师。
这样的生存环境和生活阅历造就了父亲刚硬并且急躁的个性特征,说话从来特别生硬,好话到他嘴里也变得很像训话。他对我们的要求很严格,因为他希望我们能够走出一个新天地,希望我们都展翅高飞。所以,在我的印象中,童年的我们都特别地害怕父亲,特别害怕他那严肃的表情,害怕看见他发怒的样子。
此外,在那些物质匮乏的年代,父母亲微薄的工资因为需要养育一个家庭,培养叔叔,还要照顾年迈体弱的爷爷,经济非常拮据。记忆中,小时候母亲带着我去领每个月的口粮,都听见母亲的叮嘱:“要爱惜粮食啊,这点粮食不够咱家那么多人吃十天呢,唉……”看着小篮子里少的可怜的粮食,我们都感受到了父母的不易。
所以,我觉得父母把我送人就是最好的方式,减轻了父母的负担,最重要是我可以离开我的父亲。
但是父母亲最终没有把我送人,含辛茹苦把我们养育成人,培养我们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我们真的如他所愿个个远走高飞,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开始了我们自食其力成家立业的新的生活。
成年后,我们兄妹和父亲都不是十分亲近,当父母之间发生点矛盾吵架时,我们都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倒向母亲一方。父亲日渐衰老时,有一次有些幽怨地对母亲说:“孩子都跟我不亲啊,你是有靠山了。”现如今,父亲的头发日渐花白,体力已经大不如以前了,但是我们和父亲通电话时,总能感觉到他的不符合年龄的要强,我们时不时会跟他顶两句,生气他的态度。
不久前的一天早上,走在路上,身为医生的姐姐给我打来了电话:“爸爸最近身体非常不好,我这几天特意回去一趟给他输液了,我担心他有脑血栓的趋向,担心他一人在家容易出事。”赶紧给父亲打电话,电话那头父亲轻描淡写:“她怎么又告诉你了?!我让她别说的,没什么,就是有点感冒了。”
挂了电话,走在路上,顾不上来往的诧异的眼光,我突然控制不住眼泪,冬天寒冷的风刮在脸上生疼生疼,一如我此时心的感受……
母亲多年前就来北京照顾我们的生活,帮我们照看孩子。07年时,父亲在北京生活半年后无论如何要回去了,他不习惯北方的气候,不习惯和我们一起生活,不习惯没有朋友的生活。在他要离开北京的前几天,我的心里空落落的,但是我像父亲一样不轻易表露我的情感,母亲哭得泪人一样,父亲不屑一顾地有些不耐烦地说:“哭什么呀?我又不是不来了,你就安安心心给他们带孩子,等孩子上小学了再说,你不帮她带孩子,让谁替她带孩子,给保姆带你放心啊!真是的,哭什么哭啊!对我你就放心好了。”
一个日渐衰老的男人,远离妻子儿女独自一人生活,生活的质量不得保证,母亲经常打电话,心中万分牵挂和担心。母亲忧伤地说:“吵吵闹闹了大半辈子,老了老了,倒成了两地分居。”可父亲毫无怨言,以他的方式默默地为我们奉献,虽然他的有些方式仍为我们不愿意接受,甚至在成年后都会跟他顶嘴,伤过他他的心,但是他一直就宽容地默默地爱着我们兄妹,以及我们的各自的家庭。
数年前,在我婚姻的磨合期里,操劳大半辈子的父母被深深地伤害了,以至现在的我有时还会含着怨愤提及往事,但是父亲一直宽厚地以他惯有的不耐烦的口气说:“过去的,有什么好记在心里的呢?”反而担心我会像小时候一样执拗和任性,会报复式的方式伤害到宝爸的父母,从而不厌其烦地叮咛和劝慰,语气却一如平常的生硬让我难以接受。所以我告诉宝爸: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会善待他的父母,就算不为别的,也要为了不辜负我父亲的叮咛和他对我的殷切期望。
如今,远方的父亲头发越发的白了,我很想对父亲说:感谢你三十年终于没有把我送人,让我长大后没有寻亲的感情失落,省却我对你们的埋怨——为什么生我而不养我?感谢我在而立之年还有父亲生硬的叮咛;感谢我成家为妻为母以后,还有父亲的支持还有母亲帮我带着我可爱的儿子健康成长。
新的一年,希望父亲能够再来京,我不想说让他来享福,其实也不可能享福,我想说:“爸爸,你去帮我带孩子吧。”只有这才能成为他来京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