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蒋勋: 谈"美"的真义

(2008-09-08 15:05:52)
标签:

杂谈

分类: 人文艺术

 

我在大学里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可是,我有一个很大的矛盾,专业的美术教育等不等于美的教育,可能是第一个要问的问题。美术是一个很专业的训练,但并不表示他家里的家具是对的,他穿衣服能有自己的taste。西方常讲品味,中国古代也常讲品味,我愈来愈发现这种东西跟专业有很严重的断裂。为什么我要离开大学,我忽然很想做的一件事是社会大众的美的教育,如果这一部分没有做,我们有再多的画家、音乐家、建筑家,其实是没有用的。我们专业的艺术家绝对不会比西方少,可是我们的城市是著名的丑。

一种清晰的选择

这包含的是一种风格无法抓到,无法统一到底我要的是什么东西。其实美是对自己生命价值一种很清晰的选择。美有很大一部分是一种生命力的启发,或是自己的自信。举一个例子,富而美的社会是孔子的理想,可是富有可以造成美,也可以造成丑。我们回想起来,台湾在经济贫穷的年代,那时的鹿港、美浓是很漂亮的,因为它的建筑材料非常的单一──红砖、黑瓦。但富有以后,可以从世界各地进口建材后,它开始丑了。因为它没有选择性说我要什么,只是把最贵的拿进来,可是在西班牙适合,未必适合台湾.台湾城市的丑陋,很明显的是从七 ○年代的经济起飞开始。服装也是,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世界各种名牌进到台湾,可是阿曼尼加三宅一生,不见得等于美。阿曼尼可能是从意大利的材料?去找到很多跟文艺复兴有关的色彩,三宅一生在日本找到很多日本的材质,都是美,可是这两个加在一起可能是不美,不协调。台湾所有美的教育问题在于失去美的自主性,就是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这可能跟我们的生态有关,跟我们的历史背景有关,跟我们自己的生命价值观有关。美绝对不是摆在那边,说我有这么多东西,加起来就是美。

西方近代文化里,美有一部份是很专业的,像印象派画家莫内、雕塑家罗丹等。可是有很大一部份是跟工业革命合在一起,他们叫Art Neuvo,它指的是在工业革命后,很多艺术家不见得一定要画画或做雕塑,他们可以投注于做一个杯子,做家具。巴黎在十九世纪末开始盖捷运,捷运的入口,现在的奥塞美术馆,是用铸铁做出来的百合花的图案。他们很在意,这个东西做好,比你画一幅画的贡献还要大。

美是记忆,是感谢

我们在工商业起飞后,忽略了这两个东西要结合。我们可以一方面有很多的音乐家、画家、舞蹈家,大家去国家音乐看表演,可是忽略了你回到家里,可能连餐具都不对。我们看办桌,红色的塑料布铺在桌上,塑料杯、塑料碗、塑料瓢羹,风一吹起来很壮观。这些东西绝对不会美,全部都是要丢掉的。美不会是快餐的,用完就丢的东西,美是生命里可以留下来的东西,是记忆,是感谢,是很多的怀念,没有这些东西不会美。

有一段时间台湾都在流行吃到饱的文化,法国朋友来看了很讶异,这家餐厅怎么会宣扬吃到饱。因为把胃塞满为止,是一个很低的文化。在这个餐厅,可能每一个东西都是好的,但是加起来,你把自己撑到那个状态,那是不好的,不美的。美是一种欲望与感官的节制,结果我们把它变成一种欲望与感官的无限刺激、贪婪,这时候的美发生了大问题。

所以重要的是,怎么透过产业的基础,将美推广到生活里。如何去改善餐具、家具、居住品质,这才是美的开始。

与生活结合

美的教育应该落实在整个生活的基础上,这部分其实是蛮沮丧的,因为我们在产业发达的过程中,完全没有自己对美诠释权。例如我走过巴塞隆纳的一条街,可以看到每一户人家大门的五金把手是漂亮的,学设计的人走过那条街会觉得这铁窗这么美,把手这么美。台湾现在几乎没有五金业,信义计划区的房子用的全是进口五金,在这样的状况下谈美是非常奢侈的事,即使是美都是进口的。

西方在工业革命后,传统产业的美学会跟产业结合,过渡成为现代量产的文化,强调用低廉的价格量产,可是达到一个高品味,而那个美是延续的。现在国父纪念馆在展览拿破仑文物,拿破仑做为一个执政者,他把濒临没落的五金工厂、水晶工厂、织品工厂全部开发出来,把它们变成兴盛的产业,创造出他的时代风格。

我们的艺术家如果只是要做artist,而不认同工匠传统,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所以莺歌陶磁厂没有艺术家介入,八里的石雕、水里的石缸,整个产业在没落。没有艺术家介入,这些传统产业全部在毁坏,没有办法转换成现代产业里,新的艺术形态。

Art Neuvo有人翻成新艺术运动,有人翻成装置艺术运动,它其实是说工业革命之后,艺术家从另外一个管道,替大家做整个生活的改善,很多是跟家具设计有很大的关系。台湾很缺乏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艺术家把自己重新置放到传统产业里,去做生活美学的提高。

有一阵子大家会夸耀地说,台湾的企业家买到世界蛮好的东西,圆明园的文物,大陆的佛像,莫内的画我们都买来了,可是美的教育基层如果没有做好,上面这个东西都是假的,它只是炫耀进口而已。台湾有一张莫内的画,对民众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如果有一个人设计的餐具是对的,而民众可以用比较平价的方式使用,它才是对的。

品味从街道开始

与其去做高层次的艺术发展,不如把民间社区所谓美的东西建立好。我们弄出几条象样的街道,几个象样的广场,那个品味才会开始。巴黎最早是一八五○年代,从整个城市的建设开始改变,从罗浮宫旁边的大街开始改变,让大家有一个休闲的,可以散步的空间,因为他不忙碌,他不会把生命全部只花在物质的追求跟赚钱的时候,才可以在散步的时候,感觉到这个城市的美,这个城市慢慢跟他有对话的关系。

美的教育并不等同于美术教育,美的教育是在国文课、英文课、数学课都可以教的。应该把美的教育放在每一个环节上。数学本身是一种美,是一种秩序的发现。语言的教育里可以发现美。不管诗或散文,语言一定有美的经验在,透过语文,传达文字的美。体育课绝对是个美学教育,古希腊人从运动里发现身体的平衡和和谐,了解肌肉,对身体的自信,发展出和谐的美。你从运动里面,使自己觉得有一种自信和健康,就一定是美的。

还有自然的教育。有时我会觉得,少一点美术课、美劳课也好,宁可带孩子到大自然,一个孩子去凝视一朵花的绽放,恐怕比美术还重要。

无数苦难后的抉择

以前我有位朋友徐国士在垦丁,我把学生带去,他带我们去看一片树叶。为什么树叶会有这么美的叶尖?他说在几亿年当中有多少树叶都腐烂掉,它才学会要形成这个形状。所以你们觉得这片树叶很美,是因为那片叶子的形状经过了无数次的淘汰,最后选择了它最完美的形式。我听到一个植物学家讲出那个句子,非常感动。一片叶子有那样的美,是经过了无数苦难,一直腐烂一直腐烂,最后找到它的形状。我相信那次上课的学生,会一直记得那段话,当他拣起一片落叶时,他也会想到他自己也是一个最完美的形式,因为他存在。

我相信美是记忆,是关怀,是很多的怀念,没有这个部分,绝对没有美。不管对自然,对人,对土地都是如此。台湾有一段时间,是不是使得大家对周遭的事物都没有记忆,没有怀念,没有感谢,所以美也发生了最大的沦落。

在我自己居住的台北市,它好像是一个没有记忆的城市。我小时候最早看表演在三军球场,在北一女附近,后来在中山堂看,中山堂现在还好,慢慢在修复。很多建筑在消失,你走过的巷弄,你记忆的东西都在消失,它一直在被替代。在这么快速被替代的过程中,不晓得什么东西是可以久一点留在这,所以美的经验没有办法发生。

美是历史的加法

美是历史的加法,是要累积的,不累积很难成为美的事物。台湾先天有一个宿命的悲哀,历史政治的转换常常是切断的。所以日本人来是有意把清朝的东西拆掉,二次世界大战后,国民党政府是有意地把日本政府的东西拆掉,这是记忆的减法。

在欧洲你可以看到一个罗马时代的斗兽场,一砖一瓦地被保存下来。它经过了这么多的政权,变成人类一个共同的遗产和记忆。那绝对是美的开始。在那个城市里,大家会以那个东西为基础,我如果要设计一个东西,我希望能永恒不朽。这才使得所有新的创作能够跟旧的之间,产生传统性的连续关系。

有大美而不言

我一直比较相信庄子讲的,天下有大美而不言,不一定要到博物馆、音乐会,其实生活里随时可以发现。你坐在捷运上,去凝视对面陌生人五官和手的动作,你会对人有一种关心,美其实是从这些东西慢慢开始。生活不是一个上车到下车单线的东西,中间有很多的过渡,每一站都可以有记忆。我今天记得的淇浬岸站、奇岩站,是因为我记得在那个站曾经看过一个人,他的动作,他的行为,然后你觉得生活每一分每一秒都可以是很丰富。大概只有美不是一个目的,而是一个过程。你随时可以发现,你抬起头来,天上的云不管是蓝的或是灰的,有色彩在里面。你常常会发现,听觉里有很丰富的东西,其实是感受,让感受变得很丰富,不会变得很单调。这从整个人的生活里,随时可以发生这个部份,去提醒这个部份。

我希望至少在台湾这个混杂着各种特殊历史经验的地方,个人能有一些记忆,我希望它是一个童年,每个人生长的环境,这些记忆本身能够累积。这个部分如果一直被打散,永远没有交集,到最后会变成各说各话。

那天看到一幅年底会来台湾的名画,法国的德拉克瓦画的,是希腊很有名的悲剧,写米迪亚的故事。她帮助丈夫拿到了金羊毛,丈夫后来竟然情变,爱上一位年轻的公主,而且要去做国王。米迪亚恨得不得了,做了一件很美的结婚礼服,涂满了毒药,送给新娘。她回到家里,恨意还是消不了,就亲手杀死她和丈夫生的两个孩子。

那个悲剧从古希腊就开始演起,一直演到现在。我在讲那张画时,会发现有的人眼里都有泪光.我相信她生命里碰过这样的困境,她也恨过,也要报复,可是就是有一张画或一个戏剧,在那时候很奇怪的救了她。她忽然看到米迪亚做了这件事,好像她也跟着米迪亚做了这件事,回到现实她反而不会做这件事,她反而有一种平静,然后重新整理她自己。

美是一种拯救

我觉得美是一种拯救,我自己在上课有时会觉得很动容,不是那张画,因为那张画很熟,可是你会看到底下那些人的表情,你会知道那些人为什么会来上这些课,其实他生命里有种绝望的东西,他没有办法面对,可是所有其它的知识都没有办法解答这个问题。每天上网,或者找朋友,都没有用,最后是他自己回来面对自己心里,不管是妒忌也好,仇恨也好,空虚也好的时候,这个问题反而解决了。我一直觉得美在这里,绝对是社会最重要的拯救的力量。

美的教育其实应该在生活里随时在发生。我有时看到报纸,有人忧郁症跳楼自杀,常发生在早上五、六点。清晨也许是一个很难熬的时刻,失眠到最后濒临崩溃,做了一个那么悲剧性的决定。美常常在那个时刻会发生力量,也许是一串音乐,一首诗。可是在这个时候他找不到任何东西去帮他,因为在整个教育里,他脑海里找不到任何东西,没有绘画,没有文学,没有音乐、戏剧,甚至是电影,什么东西都没有。这个时候,你再去补那个东西,有点晚了,应该让它随时在生活里发生。

法国在密特朗时代,修了一个维勒特公园,我在那边读书时,那个地方原来是个屠宰场,很坏的区,十九区,都是不良少年,犯罪率最高的区。大家会叫你没事不要到那个区。后来变成公园,公园有艺术馆,可是很意外,我第一次去的时候,看不到画、雕塑这些艺术的东西。它其实是一个馆进去,全部让你感觉声音,感觉光跟色彩,办了很多活动。由当地的青少年投票要看什么电影,晚上十二点开始放到两点,大家躺在草地上看,又笑又闹的,发十二块法郎一条的毯子。很奇怪,这个公园出来后,这个区的犯罪率急速下降。因为有了活动。

我住八里,常要经过三重、芦洲、五股,就是出陈进兴的地方。所有人都应该对出陈进兴要负责任,为什么他出在那个区。那个区随便下下雨就淹水,都是铁皮房子,做黑手的孩子,中学后不能升学的到那个地方去。他们到底生活里有什么东西,我敢跟他谈美这个字吗,我自己都觉得很惭愧,如果生活里,社会里没有照顾到这些。可是美可以是法国的维勒特公园,不一定是把这些人弄到故宫,我想的是在社区里有一个空间,为他办一些活动。如果他要看卧虎藏龙,很好啊,为什么不是卧虎藏龙。他如果要看ET,为什么不是ET,他有一些东西在活动。

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

只有在美的教育里,会使人有一种包容美。是唯一一个最宽容的教育,它让你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你可以看到梵谷画吃马铃薯的老妇人,一八八五年最有名的作品,一个矿工的太太,很穷,晚餐只有马铃薯,在昏黄的灯光下,可是她让你觉得生命是高贵的。

米勒的拾穗是画在收割过的麦田里捡麦穗的人,如果有钱怎么会去人家收割过的田里捡麦穗?看到那幅画,我们觉得好庄严,不会觉得他的穷苦,他生命有尊严。这是艺术了不起的地方,让每一个活着的生命,都会找到他自己。

你富贵,你可以找到生命的价值,可以不要那么粗俗;你穷困,一样可以找到生命的价值,不觉得自己卑贱。不管富有或是贫穷,美都是拯救。

无言以对的时刻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在剎那间有过那个经验,你不知道那是什么,有时候是一种月光,有时候是一种河水流过,可是那时候你最不容易下定论,你不知道那是什么,我相信美显现的时候,其实你是无言以对的。我不觉得美一定要讲出来,我看到他泪流满面的时候,我觉得他生命在经历一个很特别的东西,接下来就是他自己去处理。美是,你觉得你生命里面常常记忆的人,感谢的人,是把你提高到那个东西去的。美是让你发现你还有这么多潜能,那种无限潜能的东西,让它出来。

美的练习簿-蒋勋

 

美的学习,有时候不是增加,反而是拿掉。

有没有可能在某一个夜晚、在没有灯光的地方,
我们带着孩子去看天空的繁星,让他惊叫出来。

美并不是一种知识,
美可能是比知识还要高的心灵上的感受。

美其实是一种分享。美是世界上最奇特的一种财富,越分享,就拥有越多。

美,有没有可能帮助拿掉压力,在美的世界当中,
感觉到生命本元的一种热情、生命本元的一种渴望和追寻?

我相信美不是给人压力的,
美也不应该只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和知识,美反而是一种知识的解脱。

每个人完成自我,才是心灵的自由状态;每一个人按照自己想要的样子完成自己,
那就是美,完全不必有相对性。

美,将我们的生命扩大到极其丰富的状态。

我们发觉味觉很有趣,它不但是一种判断,
甚至还会跟着自己人生的经验、记忆,跟着自己的生命不断地成长、变化。

美是感性跟理性的平衡,美是自己在快感的官能刺激、及美感经验的心灵状态里的平衡。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意思是说,天地之下可以无所不美,
因为每个人都发现自己存在的特殊性。

美的觉醒,其实只是使你「看到」、「听到」、「嗅到」、「触摸到」、「品味到」生命美好的存在。

很多儿童都不喜欢吃苦瓜,不喜欢苦味的东西。可是很奇怪的,随着生命的成长,
我们会开始接纳「苦」这个重要的味觉。苦,毕竟是生命经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生命的滋味,有过受宠的甜美,有过失败时嫉妒的辛酸,
有过劳苦当中一种像流汗一样的咸味,有过非常巨大的、失败挫折里的痛苦。

嗅觉很像是非常私密的感情,私密到你会记得最亲近的人他身体的气味,你知道这个人就在身边

所有分散的都要再相聚,叫做团圆;
所有缺陷的最后可以再一次完成,叫做圆满。

所谓的「五味杂陈」,是味觉丰同到混杂在一起出现了,难以形容它是什么味道,
它是一个这么丰富的生命记忆。

空白,可能是感受美非常重要的一个开始!

花有文字更美好的智能,花有比语言更美好的智能。

潮汐的涨退是有声音的,我们叫做海潮音,是一种美丽的声音。

声音可以是母亲的手,如此温暖宽厚;
声音也可以是最锐利的狼牙,残酷噬咬人最柔软的心灵。

美其实是一种单纯;美其实是一种朴素;
美其实是一种感官的节制,而不是感官的放纵。

所有大自然的声音,其实都是有秩序的声音。
我们应该这样的声音里面找回自我。

存在于大自然的声音无所不在。如果有机会闭上眼睛,静静地坐下来,
你会发现-静-原就是一种声音。

当我们的心灵无法打开、无法感受任何事物的时候,即使五官健全,
所有美好的事物也无法进到我们的世界了。

一个圆周本身,每一点既是开始,也是结束,它头尾相衔。

我们常常在考试的最后去核对答案对与错,而忽略过程之中的对与错。

曾几何时,因为在都市里住久了,我们的灯光赶走了星辰。

感觉的记忆和感觉的经验,需要经常地比较与替换,
于是我们才发现自己是会遗忘的,可以立刻重新启动。

我相信一个孩子站在花的前面,他会懂得许许多的生命,如同古老的基督教<<圣经>>所说的:
「所罗门王最富有的时候,所有的财富加起来,其实比不上一朵野地里的百合花。」

读到一篇小说、读完一首诗,我们彷佛被文字或者文学里某一种非常深刻的东西触动了生命里面的一种情怀,心里觉得激动,可是往往说不清楚。

观察一朵花的绽放,对生命的诞生寄予祝福;
花开时刻,懂得珍惜;花落凋谢,领悟这是生命的必然。

豁达的心态在生命里产生了智慧。美,常常是一种智能,而非知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