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许衡墓
标签:
许衡墓地 |
分类: 走遍宁城 |
http://s16/middle/4d74994dgb9fd6fef557f&690焦作的古代名人有七十二贤之一卜子夏、军事家司马懿、竹林七贤、大文学家韩愈、晚唐诗人李商隐、元代大儒许衡等。许衡墓就在焦作市中站区李封村,星期天,我独自一人骑车去找许衡墓。到了中站区,才知许衡墓所在的李封村,就是中站区城区的一部分。这是许衡广场,过了广场就是焦作四中。
http://s12/middle/4d74994dgb9fd703eda4b&690
马路的对过就是许衡文化公园。
http://s9/middle/4d74994dgb9fd70e6efa8&690许园的西北门。从西北里进去,发现这里都是李封村许氏家族的墓葬,许衡墓在许园的西南角,专门另辟一园。
http://s13/middle/4d74994dgb9fd713af4dc&690许园西围墙上的许衡文化长廊很有意思。
http://s2/middle/4d74994dgb9fd7196e5c1&690
许衡(公元1209—1281年),字仲平,学者称之鲁斋先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 )。出生于金卫绍王大安元年(宋宁宗嘉定二年、元太祖四年)四月初三,为农历己巳年己巳月丙寅日、公元1209年5月8日,卒于元至元十八年三月初三,为农历辛巳年壬辰月戊戌日、公元1281年3月23日,葬于至元十八年四月二十,为农历辛巳年癸巳月乙酉日、公元1281年5月9日。祖籍怀州河内县沁北村(今沁阳市北鲁村)人,晚年迁居河内县李封村(今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李封村)并且葬于此。累任元资善大夫、京兆提学、太子太保、国子祭酒、议事中书省、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教领太史院事。辞世后,赠为荣禄大夫司徒,谧号为文正,后加封正学垂宪、左运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封魏国公;诏从祭孔子庙廷。他是中国十三世纪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历法学家”。
http://s11/middle/4d74994dgb9fd71e439fa&690
他是元代初期的名臣,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他鉴于当时干戈扰攘,民生凋敝的势态,一再向元世祖建议要重视农桑,广兴学校,以“行汉法”作为“立国规模”。他说:“古今立国规模,虽各不同。然其大要,在得民心。而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乃可长久。故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其他不能用汉法者,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从而可知,许衡的政治理想是要实行儒家的仁政以获得民心。至于获得民心的关键,则在于实行“汉法”。由于这一“立国规模”的确定,中原广大地区社会秩序得到恢复,生产得到发展,人民生活得到安定。许衡还与刘秉忠、张文谦等一起定官制、立朝仪,对元初政局稳定、经济生产的恢复起了积极作用。
http://s10/middle/4d74994dgb9fd725e3db9&690
http://s10/middle/4d74994dgb9fd72b9c8f9&690
http://s16/middle/4d74994dgb9fd7329f06f&690许衡幼时聪慧过人,7岁开始读书,曾问老师说:“读书是为了什么?”老师回答说:“是为了获取功名利禄。”他奇怪地说:“难道就只为了这些?”老师被许衡这一反问,弄得不知说什么好了,只在心里暗自惊讶,这孩子是个很不一般的人。此后,老师一直留意许衡的一言一行,发现他对任何问题都不轻易放过,极善于刨根问底,不管是书中的要旨理义,还是生活中的寻常事理,他都要追问个明白。过了不久,老师渐渐地感觉到,要应付许衡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件极不容易的事情。于是,这位老师便找许衡的父母说:“你们的孩子悟性不凡,将来一定大有作为。我才疏学浅,不适宜再做他的老师,请你们另聘高人。”说完便辞去教席。此后,许衡的父母又接连为他请了三位老师。而这三位老师又都一个接一个相继辞去教席,而且都是出于同样原因,即没有能力满足许衡的要求。许衡在没有老师指点的情况下,坚持刻苦自学,常常是枕卷而眠,废寝忘食。他如饥似渴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从来感觉不到有丝毫的满足。
http://s3/middle/4d74994dgb9fd73a4afc2&690金末元初,天下大乱,人们纷纷四处逃难。一年盛夏,许衡和逃难的人群因天气炎热,口渴难耐,路边正好有一棵梨树,路人纷纷去摘梨吃,惟独许衡静坐树下不动。有人不解地问:“何不摘梨解渴?”许衡答曰:“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这么乱,梨树哪有主人!”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难道我们的心也无主了吗?”
http://s13/middle/4d74994dgb9fd74a5488c&690公元1208年,许衡的父母为避战乱,迁居新郑城西阳缓里(今辛店镇许岗村),次年9月29日,许衡降生于此。公元1232年,蒙古兵的铁蹄踏进新郑,24岁的许衡跟随众人逃难。
http://s5/middle/4d74994dg78ffbee9f344&690在山东读书,号称鲁斋主人。
http://s1/middle/4d74994dgb9fd757d4600&690在山东考中了秀才,占籍为儒。
http://s9/middle/4d74994dgb9fd75d8ea18&690后又迁居苏门山。
http://s16/middle/4d74994dgb9fd7668951f&690在苏门以教学为生。
http://s12/middle/4d74994dgb9fd76dc674b&690与同居在苏门的程朱学家姚枢、窦默志同道合,相与友善,“慨然以道为己任”,被称为“苏门三友”。
http://s11/middle/4d74994dg78ffbf20c27a&690
http://s10/middle/4d74994dgb9fd77bb8d99&690
http://s11/middle/4d74994dgb9fd7838dc2a&690
http://s5/middle/4d74994dg78ffbf563a74&690
http://s8/middle/4d74994dgb9fd79a3bfd7&690
http://s13/middle/4d74994dgb9fd79ff531c&690
http://s9/middle/4d74994dgb9fd7a585078&690
http://s6/middle/4d74994dgb9fd7aa91045&690
http://s8/middle/4d74994dgb9fd7af97cc7&690世祖即位后,任中书省议事、中书左丞,与刘秉忠等“立朝仪” 。
http://s13/middle/4d74994dgb9fd7b45b96c&690“定官制”,完善元朝官员品阶等级。
http://s14/middle/4d74994dgb9fd7b9b618d&690阿合马作为忽必烈汗身边的重臣,他几乎垄断了朝廷所有的财政事务。在忽必烈眼里,他是朝廷最卓越的理财能手,然而,阿合马具有佞臣们共有的特质:营私舞弊、中饱私囊、巧言令色、欺上压下。朝廷之中马屁盛行,对阿合马的颂扬之声与日俱增,在一片肉麻的颂词中,许衡的态度堪称特立独行,他直言不讳地向忽必烈汗奏明:国家权力,不外乎兵、民、财三种,而今朝廷之中居然有这样的现象:其父统领民与财,其子又统领军队,这实在是统治的大忌。皇帝反问许衡:你是担心他谋反吗?许衡回答他:他或许不会谋反,但这种制度,却适得其反啊。不久,许衡辞官而去。
http://s3/middle/4d74994dgb9fd7c1ad052&690
http://s11/middle/4d74994dgb9fd7c94dd7a&690
许衡长期担任国子监祭酒,主持教育工作,承宣教化,不遗余力。许衡以“乐育英才,面教胄子”为宗旨,故其门下不仅有大批汉族学生,还有不少蒙族弟子。他施教的原则是“因觉以明善,因明以开蔽”,即循循善诱,潜移默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许衡奉元世祖之命,负责培养一批蒙古贵族子弟,在他的辛勤教育下,这些不懂汉文的青年也都成为“尊师敬业”的优秀儒生。其中有不少人,后来“致位卿相,为一代名臣”。
http://s11/middle/4d74994dgb9fd7d6a6f0a&690
http://s16/middle/4d74994dgb9fd7dcd617f&690许衡对待学生“爱之如子”,从生活到学习无不关怀备至。他对待自己则从严要求,“夜思昼涌身体力行,言必揆诸其义而后发”。因此,在许衡的熏陶教育下,“数十年间彬彬然,号称名卿士大夫者,皆出其门下矣。”所以,许衡通过传道授业,对于汉、蒙文化的融合和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http://s7/middle/4d74994dgb9fd7e998686&690
http://s13/middle/4d74994dgb9fd7ee5b97c&690
http://s9/middle/4d74994dgb9fd7f40f108&690病死后,葬在今天李封村的许氏墓地。
http://s1/middle/4d74994dgb9fd7f99acd0&690许衡精通天文、历算。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世祖“以海宇混一,宜协时正日”,故须摒弃沿用已久舛误甚多的金代(大明历)而创制新历。于是,遂命许衡“领太史院事”,全面负责这一工作,并以王询、郭守敬为副,共同研订。经过全们的积极努力,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终于完成了这一艰巨复杂的任务。
http://s13/middle/4d74994dgb9fd7ff7179c&690在此期间,许衡以年届七旬的高龄,辛劳擘划,艰苦备尝。创制了简仪、仰仪、圭表、景符等天文仪器,在全国各地修建27所观测台,进行实地观测。制订了《授时历》。他用近世截元法代替了上元积年法,并推算出了365.2425日为一年,这个结论,比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实际数字只差26秒,比欧洲著名的《格列高利历》还要早三百年。《授时历》使用的时间,前后达363年(公元1281年~1644年)之久,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一部历法,是我国历法史上的第四次重大改革。明初著名学者宋濂赞扬许衡等的功绩说:“至元十三年,世祖诏前中书左承许衡、太子赞善王恂、都水少监郭守敬改订新历,……自古及今,其推算之精,盖未有出于此者也。”这是十分中肯、公允的评价。许衡对程朱理学的造诣也是很深的,对程朱理学的研究有其独到之处,提出了“命”“义”之说。许衡精研程朱理学而不拘泥,提出了著名的“治生论。”他说:“言为学者,治生最为要务。”许衡是元代儒学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人。元代有人赞扬他说,“继往圣,开来学,功不在文公下。”明代大儒薛则称为之“朱之后一人”。
http://s6/middle/4d74994dg78ffc00d3e65&690
http://s8/middle/4d74994dgb9fd80c0e3b7&690其著述有《许文正公遗书》八册十二卷传世;《元史》有传,述其生平历程,《宋元学案》有《鲁斋学案》,记其理学思想。
http://s12/middle/4d74994dgb9fd8126752b&690许园的西南门。
http://s2/middle/4d74994dgb9fd85924a21&690许园的南门,这里被单独辟为一园,里面有许衡的墓地。许衡墓位于中站区李封村南,焦克路北侧,整个墓园坐北朝南。山门气派壮观,筑于高台之上,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两侧各有掖门,红墙绿瓦,挑角飞檐,雕梁画栋,透着古色。
http://s3/middle/4d74994dgb9fd85d2bd72&6902000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许衡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s3/middle/4d74994dgb9fd862d8ec2&690山门正中门檐匾额上书写“许园”二字,两侧楹柱上书写楹联一副:“山阳鸿儒光照日月,元代重臣名垂千秋。”门前两侧分别立着一只高大的石狮子,又透着几分威严。
http://s6/middle/4d74994dgb9fd86812e25&690
http://s16/middle/4d74994dgb9fd86d4623f&690原河南省政协主席范钦臣的题名碑。
http://s2/middle/4d74994dgb9fd872fee81&690复制的御祭碑。清代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圣祖康熙赞许衡“大儒之生,与君相等。应运乘时,月辉日炳。出处皦然,顽廉懦警。致君泽民,非窦非径。”并拨银两维修。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年),遣礼部尚书、户部右侍郎伍龄安致祭许衡墓,立御祭碑一通,并对墓地加以维护修葺。
http://s5/middle/4d74994dgb9fd879995f4&690复制的神道碑。
http://s10/middle/4d74994dgb9fd88425729&690过山门前行二十余步是享堂,筑于高台之上,面阔五间,进深两间。正中檐下悬挂“朱子后一人”匾额,语出明代理学大师薛瑄的《许鲁斋先生赞》:“朱子之后,一人而已。”两侧楹联为:“笔钜重疏伊洛水,儒林再放杏坛花。”享堂正中安放着许衡汉白玉塑像一尊。
原享堂前有元顺帝敕赐、元代光禄大夫、湖广行中书省右丞、翰林学士承旨、国子博士、佥太常礼仪院事,大司徒、楚国公、著名学者欧阳玄撰文的巨型雕龙四棱形“许衡神道碑”和乾隆皇帝于乾隆十五年派户部右侍郎伍龄安致祭许衡墓立的“御祭碑”,惜毁于“文革”之中,现尚存残碑数十块,极为珍贵。现享堂前竖立的神道碑、御祭碑为2003年修葺时依照原样复制的。
http://s2/middle/4d74994dgb9fd889ded01&690
http://s9/middle/4d74994dgb9fd88eae628&690
http://s8/middle/4d74994dg78ffc0ef1577&690
http://s8/middle/4d74994dgb9fd89f062f7&690
http://s7/middle/4d74994dgb9fd8a35bec6&690
http://s1/middle/4d74994dgb9fd8a9dff30&690
http://s4/middle/4d74994dgb9fd8aece643&690许衡墓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据《茔域之图》碑记记载:墓地“东西横直三百九十步,南北纵直二百八十步,内心除茔域地纵横各一百二十步,植木为林,以壮神灵栖息之所,外余赡坟地三百亩”。另据《许文正公遗书·茔堂图》所载:许衡墓冢居于北端,南为神道,冢前刻立“元儒许文正公墓”古碑一通。中轴线上自北向南依次为享堂、神道碑、御祭碑、牌坊。神道两旁自北向南依次列石象生:石马、石羊、石虎、石狮等。
http://s14/middle/4d74994dgb9fd8b7a5d0d&690
http://s14/middle/4d74994dgb9fd8bf3974d&690
http://s8/middle/4d74994dgb9fd8c94f727&690
http://s10/middle/4d74994dgb9fd8d0f8bb9&690
http://s5/middle/4d74994dgb9fd8d7ced94&690
http://s16/middle/4d74994dgb9fd8f58b78f&690
http://s14/middle/4d74994dgb9fd8fa6b67d&690许衡墓始建时,许师可立“大元故资善大夫中书左丞许公坟”碑一通,碑阴为“茔域之图”及说明。同年,元世祖敕赐墓田一百三十亩,建享堂三间,牌坊一座。元顺帝至元元年(1335年),敕制神道碑,元代光禄大夫、湖广行中书省右丞、翰林学士承旨、国子博士、佥太常礼仪院事,大司徒、楚国公欧阳玄撰文的神道碑欧阳玄奉敕撰文,许师敬勒石以记,竖立于许衡墓地神道上。
http://s13/middle/4d74994dgb9fd901b5d0c&690被打碎的巨碑,不知是御祭碑还是神道碑。
http://s15/middle/4d74994dgb9fd90ac721e&690许衡墓冢呈圆形,封土直径16米,高约7米,周边青石砌筑。墓前竖立“元儒许文正公墓”古碑一通,此碑下深埋元代《茔域之图》碑,上建仿古碑楼。墓碑之南为神道,两侧有石人四尊、石马一对、石虎一个、石羊一对。石人文东武西,手持笏板和兵器,系元代遗物。
http://s12/middle/4d74994dgb9fd911d2dbb&6902000年9月29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许衡墓为终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8月16日,焦作市中站区人民政府立项投资百万元重新修建。如今,许衡墓苍松翠柏,碧草幽幽,为该市的一处历史文化景点。
http://s7/middle/4d74994dgb9fd917a3566&690山门背面门檐匾额上书写“道接程朱”,高度概括了许衡继承、传播、光大儒学的业绩。
http://s12/middle/4d74994dgb9fd91c5249b&690
http://s16/middle/4d74994dgb9fd92208b0f&690与许园隔着焦克路,对面是新建的衡远高尔夫球场。
http://s5/middle/4d74994dgb9fd927548d4&690
http://s6/middle/4d74994dgb9fd92c113a5&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