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的见风使舵
(2010-09-20 09:08:06)
标签:
红楼梦研判王熙凤林黛玉木石前盟杂谈 |
分类: 文学创作 |
《红楼梦》里,王熙凤之所以能够揽权,除了高贵的家世出身和不让须眉的韬略计谋外,就是依靠贾母的全力支持了。在贾府中,贾母才是真正的太上皇,别看她平时只管享福不管事,但特殊的身份和地位,让她的话具有一言九鼎的份量,任何人不能违拗。所以,聪明的王熙凤,要想长久地把控贾府局势,就必须把贾母拿下。
贾母有两个软肋,一是命根子宝玉,谁对宝玉好就是对她好;二是因为年龄的原因,怕寂寞,喜热闹。王熙凤有嘴有心,事情看得清楚,嘴儿不仅利索,而且巧言妙语总能对上老太太的心事,以致于老太太特别喜欢这个孙媳妇,只要想乐子,就找凤姐儿,有时即使被故意“冒犯”了,也只是骂她一句“猴儿”作罢。至于对宝玉,王熙凤自然是百般体贴照顾,一则因为贾母喜欢,二则宝玉一个层面上是她的小叔子,另一个层面上还是和她有血缘关系的姑表弟,王夫人是她的亲姑姑啊。所以,她总是投宝玉所好,只要宝玉要的,她没有不答应的。而且以她的眼力,早就看出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猫腻来,根据她的观察,她认为贾母很可能也有让他们一娶一嫁的意思。正因为如此,她常不时地半真半假打趣二人。所以,她在和平儿为荣府筹划将来的重要开销支出时,说宝玉和黛玉二人一嫁一娶,陪送的嫁妆不出园子,而且花得还是老祖宗的私房。王熙凤如此拿住了贾母的软肋,把捏的又是如此恰到好处,自然她在贾母心中的地位非同寻常,在孙子辈媳妇中自是无人能比,甚至实际上超过了邢王二夫人。在第八十三回,元妃染恙,十分危急,皇宫赶紧让贾府女眷前来探视,不过只给了四个名额指标。贾母听说后,对赦政兄弟二人说:“亲丁四人,自然是我和你们两位太太了。那一个人呢?”通常人们看到这里,往往会认为这第四个人应是宁府的尤氏,因为尤氏是现袭宁国公威烈将军贾珍的诰命夫人。可是贾母却接着自说自话地说:“必得是凤姐儿,他诸事有照应。”可见王熙凤在贾母心目中的不可替代。所以,长期以来,贾母对王熙凤是言听计从,而王熙凤更是仗此在贾府内外大展手段,无所不为。
至于后来贾母在黛玉身上的态度变化,王熙凤也应该是慢慢有所察觉的。因为宝玉和黛玉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少男少女情愫,贾府中很多人都看了出来,贾母更应是心知肚明。只是在宝钗进园后,贾母想为自己将来的宝贝孙媳妇多项更好的选择,就对宝钗表示了浓厚的兴趣。但她只是在暗中观察比较。直到宝琴出现后,她的美丽、聪明、活泼一下子就吸引了贾母几乎全部的注意力,同时这个宝琴既不像黛玉那样病弱多疑,又不像宝钗那样谙于世故,所以宝琴在贾母眼里成了宝贝孙子媳妇的不二人选。所以,她竟要当场向薛姨妈为宝玉求亲,当她得知宝琴已经定亲后,惋惜之情难以言表,竟然把宝琴留在自己房中,朝夕不离,可见她对宝琴的特别钟爱。其他的,又如贾母曾半开玩笑地托张道士说亲,又借评论说书人儆劝大家闺秀不可心存非份之想等。因此,最善于察颜观色的王熙凤,对这种细微变化自是了然于胸。所以,在第八十四回中,宝玉的亲事开始正式摆上贾府的议程,当王熙凤听到贾母和邢夫人在议论张家的姑娘时,她立刻明白,黛玉完全不是贾母的选项了。其实在黛玉和宝钗之间,王熙凤表面虽没什么,甚至在贾母最宠黛玉时,她把黛玉和宝玉一样看待,但那只是讨贾母欢心而已,她对黛玉并不是真心喜欢。她曾在听到丫环小红说她原名叫红玉时,表现出了一种不耐烦,说:“好象都得了宝贝似的,整天你也玉我也玉的。”这话,她不可能指的是宝玉,只能是指黛玉。而宝钗就不一样,和宝玉一样与她有很近的直接血缘关系。更何况,宝钗如她一般有城府有心机,而且行事稳重大方,将来可作自己管理贾府的得力助手。所以,当她看到老祖宗已然把黛玉撇到了一边,就适时把宝钗作为不可忽视的选项,向贾母提了出来:
凤姐听了这话,已知八九。便问道:“太太不是说宝兄弟的亲事?”邢夫人道:“可不是么。”贾母接着,因把刚才的话,告诉凤姐。凤姐笑道:“不是我当着老祖宗太太们跟前说句大胆的话:现放着天配的姻缘,何用别处去找?”贾母笑问道:“在那里?”凤姐道:“一个‘宝玉’,一个‘金锁’,老太太怎么忘了?”贾母笑了一笑,因说:“昨日你姑妈在这里,你为什么不提?”凤姐道:“老祖宗和太太们在前头,那里有我们小孩子家说话的地方儿?况且姨妈过来瞧老祖宗,怎么提这些个?这也得太太们过去求亲才是。”贾母笑了,邢王二夫人也都笑了。贾母因道:“可是我背晦了。”
每每读到此处,常为王熙凤的善变和无情心惊,因为在前面只有她常拿宝玉和黛玉开玩笑,而今天竟然如此决绝地对黛玉落井下石。贾母既然已经不把黛玉列为选项,王熙凤在她心目中的地位又是如此之重,加上在不知情的外人眼里,宝钗又具备了黛玉太多没有的“优势”和“优点”,所以就由不得贾母不动心。虽然贾母当场并没有干脆答应,但是很明显贾母已经基本同意了这门亲事。此后不久,凤姐又设下瞒天过海的奇谋,骗得宝玉和宝钗成亲,而此前为此焦虑成疾的黛玉闻知消息后,那堪受此侮辱,羞愤绝望之下一命呜呼,香消玉陨。这凤姐儿,为了自己的利益,不仅生生拆散了传说中的木石姻缘,而且把个活活的黛玉生生作践死了。
不过,老俗话说的好:“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王熙凤做的亏心事多了,自然心事也就多了。加上因为只顾要强不顾身体,也弄了满身疾病,阴气一盛,邪祟不招自来。书中说她一个人独自路过荒芜的大观园,结果被秦可卿的魂灵吓倒,我认为是不可信的。秦可卿生前和她最好,为什么要吓她?更何况这里是荣府,不是宁府,这里是大观园,不是天香楼。如果这世界上真的人死有魂,那么,在这个曾经笑语喧哗蝶飞莺舞,充满青春梦想的大观园里,那位姐妹会在魂归离恨天后仍然对她恨之入骨呢?虽然这种猜测有些亵渎冰清玉洁的林黛玉,但真的希望冥冥之中有种力量能够平解我等胸中对王熙凤此类人的怨恨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