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关于竹林七贤的记载(七)
(2009-06-03 16:42:42)
标签:
世说新语竹林七贤资料保存文化杂谈 |
分类: 史海觅珍 |
赏誉第八
钟士季目王安丰,阿戎了了解人意。王隐《晋书》曰:戎少清明晓悟。谓裴公之谈经日不竭。裴頠已见。吏部郎缺,文帝问其人于钟会,会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皆其选也。”于是用裴。按,诸书皆云钟会荐裴楷、王戎于晋文王,文王辟以为掾,不闻为吏部郎。
王濬冲、裴叔则二人总角诣钟士季,须臾去后,客问钟曰:“二童何如?”钟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后二十年此二贤当为吏部尚书,冀尔时天下无滞才。”《晋阳秋》曰:戎为儿童,钟会异之。
裴令公目夏侯太初,肃肃如入廊庙中,不修敬而人自敬。《礼记》曰:周丰谓鲁哀公曰:“宗庙社稷之中,未施敬而民自敬。”一曰如入宗庙,琅琅但见礼乐器。见钟士委如观武库,但睹矛戟。见傅兰硕,江廧靡所不有。见山巨源如登山临下,幽然深远。玄、会、嘏、涛并已见上。
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其名器。顾恺之《画赞》曰:涛无所标明,囗深渊默,人莫见其际,而其器亦入道,故见者莫能称谓而服其伟量。
山公举阮咸为吏部郎,目曰: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名士传》曰:咸,字仲容,陈留人,籍兄子也。任达不拘,当世皆怪其所为,及与之处,少嗜欲,哀乐至到,过绝于人,后皆忘其向议。为散骑侍郎,涛举为吏部,武帝不用。太原郭弈见之心醉,不觉叹服。解音好酒以卒。山涛启事曰:“吏部郎史曜出处缺,当选涛。”涛荐咸曰:“真素寡欲,深识清浊,万物不能移也。若在官,人之职必妙绝于时。”诏用陆亮。《晋阳秋》曰:咸行己多违礼度,涛举以为吏部郎,世祖不许。《竹林七贤论》曰:山涛之举阮咸,固知上不能用,盖惜旷世之俊莫识其真故耳。夫以咸之所犯,方外之意称其清真寡欲,则迹外之意自见耳。
王戎目阮文业,清伦有鉴识,汉元以来未有此人。杜笃《新书》曰:阮武,字文业,陈留尉氏人。父谌,侍中,武阔达博通渊雅之士。《陈留志》曰:武,魏末河清太守,族子籍总角未知名,武见武伟之,以为胜己。知人多此类。著书十八篇,谓之《阮子》。终于家。郭泰,友人宋子俊称泰自汉以来未有林宗之匹。
武元夏目裴、王曰:“戎尚约,楷清通。”虞预《晋书》曰:武陔,字元夏,沛国竹邑人。父周,魏光禄大夫。陔及二弟歆、茂皆总见称,并有品望,乡人诸父未能觉其多少时,同郡刘公荣名知,人尝造周,周见其三子,公荣曰:“君三子皆国士,元夏器量最优,有辅佐之风力,仕宦可为亚公,叔夏、季夏不减常伯。”纳言也。陔至左仆射。
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徹,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名士传》曰:夷甫天形奇特,明秀若神。《八王故事》曰:石勒见夷甫,谓长史孔苌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物,当可活不?”苌曰:“彼晋三公不为以锋刃也。”夜使推墙杀之。
人问王夷甫:“山巨源义理何如?是谁辈?”王曰:“此人初不肯以谈自居,然不读老庄,时闻其咏往往与其旨合。”顾恺之《画赞》曰:涛有而不恃,皆此类也。
林下诸贤各隽才子。籍子浑,器量弘旷。《世语》曰:浑,字长成,清虚寡欲,位至太子中庶子。康子绍,清远雅正。已见。涛子简,疏通高素。虞预《晋书》曰:简,季伦,平雅有父风,与嵇绍刘漠等齐名,迁尚书,出为征南将军。咸子瞻,虚夷有远志;瞻弟孚,爽朗多所遗。《名士传》曰:瞻,字千里,夷任而少嗜欲,不修名行,自得于怀,读书不甚研求而识其要,仕至太子舍人,年三十卒。《中兴书》曰:“孚风韵疏诞,少有门风,初为安东参军,蓬发饮酒,不以王务婴心。秀子纯、悌,并令淑有清流。《竹林七贤论》曰:纯,字长悌,位至侍中;悌,字叔逊,位至御史中丞。《晋诸公赞》曰:洛阳败,纯、悌出奔,为贼所害。戎子万子,有大成之风,苗而不秀。《晋诸公赞》曰:王绥,字万子,辟太尉掾不就,年十九卒。《晋书》曰:戎子万有美号而太肥,戎令食糠而肥愈甚也。唯伶子无闻。凡此诸子,唯瞻为冠,绍、简亦见重当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