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方现代主义美术流派

(2007-10-09 08:02:35)
标签:

知识/探索

分类: 糊涂收藏
   

1、野兽派:也称“野兽主义”,20世纪初产生在法国的一个现代画派,它的名字来源于评论家对马蒂斯等人在1905年巴黎秋季沙龙展出的作品的嘲讽,说他们“像一群野兽一样凶猛地包围着一件古典风格的作品”。此画派特点是根据画家主观表现的需要,自由的运用色彩和对形体加以变形、夸张,大胆打破了原来的绘画传统和常规。他们早在十九世纪末就对抗学院派美术,继承印象派后期的新视觉和技法,采取简单概括的变形夸张、线条质朴简练、以粗放的笔触并列地使用红、黄、青、绿的原色对比,大胆追求个性解放。这种激烈的心情表现是导源于凡·高的作品。但在绘画是独立于对象、依赖色彩和形状的一种造型秩序,却继承了塞尚的绘画观点。野兽派运动发展至1908年达到高峰,以后这些画家便分别转到立体派或其它画派的创作活动中,到了1910年便销声匿迹了。

表人物有马蒂斯、弗拉芒克、德兰、马尔盖、勃拉克、莫迪里亚尼等。

http://etsc.hnu.cn/jxzy/lxkj/2003/data/arth/arth/xiandai/zuopin/picture/800075.jpg

〈舞(2〉  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 - 1954 年 ,法国

马蒂斯的艺术风格是单纯、简洁、清晰,以线和色块构成艺术形象。在这幅画中仅用三种色彩,即红色人体、绿色地面和蓝色天空。整个画面便是由这三种在量感和分布上平衡、和谐的色彩,与构成人物的富有节奏、韵律的线条浑成一体,从而生发出动人的艺术魅力。马蒂斯的色彩和线条既各自独立又彼此和谐、同时并进,构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尽管马蒂斯声称他作画并不关心形象的含义,只关注色彩、线条和构图的美学意义,但在这幅舞蹈中通过对人体动势的描绘,仍然表达出对人生欢乐的赞颂。

 

2、表现派:也称“表现主义”,是20世纪,1905年至1920年以德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艺术运动,后流行于西方。表现主义反对客观地再现现实和自然,追求自我和心灵的主观表现,反对机械文明,向往原始性,以最简单化、变形和强烈的色彩、线条和泼辣奔放笔触表达作者的感受、幻觉和激情,画面使人感到刺激和不安。在表现主义作品中是找不到严谨、深入、细腻、柔和、恬静的作风的。代表人物有蒙克、凯尔希纳、海克尔、施米特、鲁特列夫,后来参加的有佩希施坦、诺尔德等。

http://etsc.hnu.cn/jxzy/lxkj/2003/data/arth/arth/xiandai/zuopin/picture/800148.jpg

《呐喊》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年12月12日 - 1944年1月23日)挪威雷登

关于这幅画的创作,蒙克自己曾有一段记述:“我和两个朋友一起去散步,太阳快要落山了,突然间,天空变得血一样的红,一阵忧伤涌上心头,我呆呆地伫立在栏杆旁。深蓝色的海湾和城市上方是血与火的空间,友人相继前进,我独自站在那里,这时我突然感到不可名状的恐怖和战栗,我觉得大自然中仿佛传来一声震撼宇宙的呐喊。”画家运用了奇特的造型和动荡不安的线条,燃烧的血红色彩云以及象征死亡的黑色,表现了画家内心的恐惧情感。

 

3、立体派:也称“立体主义”,20世纪初出现在法国并影响了欧美国家的现代美术流派。它主要表现在造型上彻底打破了西方传统的以固定视点表现对象的手法,开创了被描绘对象的形体解体,认为自然是由球体、圆锥的圆筒组成的,企图将自然和人还原为基本上几何的单纯形体,再根据作者主观表现加以组合,从而出现了与常态不同以至怪诞的形象。代表人物有毕加索、勃拉克、埃尔班、格里、洛朗森、德劳内等。

 http://etsc.hnu.cn/jxzy/lxkj/2003/data/arth/arth/xiandai/zuopin/picture/800109.jpg

亚维农少女》 毕加索

20世纪初法国画坛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1905年秋季沙龙展出野兽派的作品,同时期在塞尚美术馆和1906年举办纪念这位大师去世的展览,这些与传统决裂的作品展对毕加索和一大批富有探索精神的青年画家具有决定意义的影响。1907年的春天,毕加索将所受的各种影响汇成一体创作了划时代的《亚维农少女》。创作这幅画的动因是画家在偶然机会参观了巴黎人类博物馆时,被非洲土著人艺术,特别是黑人雕刻那种简练朴素、怪异和粗犷的造型所吸引,从中获得了灵感,开始了他的“黑人艺术时期”的创作,但塞尚后期作的那些《沐浴》女裸像也给他以具体的灵感。在这幅画中没有统一的构图,色彩呆板生硬,指手划脚的人物没有了体积感。画中少女们变了形的脸,正是毕加索探索伊比利亚人和非洲黑人雕刻的结果。来自各方面的影响使这幅画有点折衷和自相矛盾,画家企图把几何形体化了的人物和封闭背景的几何形体结合起来,但整个构思、画面形象和空间处理都宣布了现代绘画的一个新方向——立体派的艺术已经诞生。

 

4、抽象派:也称“抽象主义”,它是20世纪美术中最重要主流之一。此画派作品几乎不再现自然的具体对象,而以色彩、线条、形状等抽象形式构成。它包括好几个派别,其中最主要的是“风格派”和“印象表现主义”,“风格派”也称“新造型主义”他们认为的艺术就是基本的几何体的组合和构图。代表人物有蒙德里安、康定斯基。“印象表现主义”主要特征事是抽象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结合。代表人物是波洛克。

蒙德里安是荷兰画家,是抽象主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认为艺术是完全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的精神为目的,追求人与神统一的绝对境界。他的表现形式以线条、几何形体画面的组合,色彩从灰、黑、白三色发展为纯粹的红、黄、蓝色。创作上否定思想内容,排斥备观形体再现,追求纯形式的美。代表作品有《红、蓝、黄、构图》、《场景Ⅱ)等。

http://www.vcmblog.com/UploadFiles/2007-1/117363599.jpg

                            《构图》

 康定斯基是俄国画家,西方抽象派绘画的开拓者,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奠基人,他在l911年所写的《论艺术的精神》、1912年的《关于形式问题》、1923年的《点、线到面》。1938年的《论具体艺术》等论文,都是抽象艺术的经典著作,是现代抽象艺术的启示录。而且他也是一位音乐家.他早年学习法律,喜欢绘画,直到观看了莫奈的《干草堆》后才毅然放弃前途光明的法律工作,专事绘画。他先从学于著名画家,之后逐渐受到新艺术风气的影响,开始了自己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他的画面并不表现具体事物,只是色彩和线条的组合,就像有些音乐作品并不表现具体内容,只是表达作者的一种思想情感一样。代表作品有《第一号构图》、《第一交响乐》、《休息》等。

波洛克是美国抽象表现派最重要的人物,以在画布上滴溅颜料的方式作画而著名,他这种抽象派绘画主要特征是:抽象性和主观随意性想结合。他作画完全是随心所欲,追求偶然的效果,与作品的题目所要表现的并无关系。正如他所说:“当我开始作画时并不知道要画什么,待我画完后才知道我是画什么?”如《薰衣草之雾》这个题目是画完后随便起的,它与作品本身并无必然关系,。正如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德拉奥在回答中国记者时说:“画的名字是给看的人取的,使他们知道看的是哪一幅画,而不是为了我或为画本身取的,所以,所有的画名都是在作品完成后才加上去的。”

 

5、未来派:也称“未来主义”,是二十世纪初产生于意大利的文学艺术的革新运动,它主要特点是强调表现运动和速度,提倡速力之美,赞美机械之动力和噪音,歌颂造成世界混乱和破坏的各种战争和恐怖,冒险、杀人以及无政府主义的行为在表现形式上,喜欢用强烈的色彩、箭头斜线、锐角、螺旋形体。创作题材有舞蹈者、疾驰的马、汽车、火车、飞机等。代表人物是巴拉。

巴拉(1871-1958,生于意大利的Turin。画家、雕塑家,未来主义画派的重要代表画家。巴拉立意表现的不是运动中的物体,而是力求还原速度本身这一抽象的概念。"抽象速度,车的觉醒"一画,车子早己不见了,留下的是一串表现"力"的线条组合。"力的线条"是未来主义画派绘画的基本要素。他认为这些能够表现物体"随着力的趋势而自我消失",如〈上一条狗的动态〉一画,虽然他们使用的是艺术的语言,但是光和速度可以改变物体的物理性质,正是当代物理学家在相对论影响下所研究的课目。〈在凉台上跑的女孩〉一画,画家强调表现女孩奔跑的动态,画中的色彩都分割成为一点一点的笔触,产生一种动感。它突破了过去绘画只能表现某一瞬间,不能表现过程的局限性。

 

6、达达派:也称“达达主义”,它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战后流行于瑞士、德国、法国的美术界和文艺界的反抗运动。它的名字来源于DaDa(玩具马)。这个运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精神产物,是否定传统、蔑视理性的不折不扣虚无主义,以对社会习俗恶魔般反抗和讽刺作为武器采取反合理的、反审美的、反道德的态度而著称。在绘画技法方面多为无意识行为,采用拼贴、摹拓等方法。代表人物是杜尚。

 西方现代主义美术流派

《蒙娜丽莎》 杜尚

1917年,杜尚在法国做了这件作品。他在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印刷品)上,用铅笔画上山羊胡子,并且在下面写上"L·H·O·O·Q"(读作Elle a chaud au cul,意为"她的屁股热烘烘")。这一对待"经典名作"的态度立刻遭到了传统艺术卫道士们的大力抨击。然而,杜尚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大师"们的作品?如果我们永远把"大师"的作品压在自己头上,我们个人的精神就永远只有受到"高贵"的奴役。此外,不可否认的是,杜尚重画过的《蒙娜丽莎》另有一种特别的味道,这也为后来的艺术创作另辟一条幽径,70、80年代有许多艺术家用重画的方式来进行创作。所以杜尚的意义在于,他对艺术的边界和本质提出了质疑,促使我们以新的眼光和视角来看待整个艺术史和艺术品。而他的现成品艺术也突出了观念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7、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是以排斥理性的支配,表现非合理的,下意识的世界艺术革新运动,是达达派的继续,与抽象美术同为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思潮之一。表现在文学艺术等方面,它的理论基础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主张表现“超现实”的潜意识和梦幻。在技法方面,有拼贴画、摹拓法、印花釉法,写实性的有描绘法。代表人物是达利。

http://informationtimes.dayoo.com/images/2006-10/06/1160073115203FK08a06C012_b.jpg

《内战的预感》萨尔瓦多.达利(1904年5月11日—89年1月23日)西班牙菲格拉斯

《内战的预感》是西方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作。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理论依据是柏格森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和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它的重要特点是以写实的手法或近乎抽象的手法表现人的潜意识,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或是荒诞的情景,或是奇特而又近乎抽象的画面。达利的《内战的预感》属于前一种手法。画中的主体形象是人体经拆散后重新组合起来的荒诞而又恐怖的形象。形似人的内脏的物体堆满了地面。所有这一切都是以写实的手法画出来的,具有逼真的效果。这显然不是现实的世界,而是像人做噩梦时所呈现的离奇而又恐怖的情景。这是当时笼罩在西班牙国土上的内战的预兆在画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一作品是对非正义战争的一种控诉。透過性與暴力的想像,達利把人性的最強的厭惡感投射在對內戰的絕望上。對戰爭之殘酷與非理性可以有很多種方式表達,然而達利完全單純地表達『恐懼感』。他透過一隻被拉扯的乳房與相對的一隻足踝,以性暴力的型式誘發『恐懼』;再以一個猙獰哭號的人頭,與詭異的幾隻手,進一步誘發恐懼。畫面上沒有一絲戰爭相關事物,只有心理上的感受與之相符。

 8、波普艺术:又称普普艺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流行的“大众艺术”的简称,又称“流行艺术”“通俗艺术”。波普艺术试图推翻抽象艺术并转向符号,商标等具象的大众文化主题。是一个探讨通俗文化与艺术之间关连的艺术运动,是对当时流行的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叛。

代表人物是安迪·沃霍尔、汉密尔顿。

西方现代主义美术流派

《我们今天的生活为什么如此不同,如此富有魅力》

 

9、照相写实主义(Photorealism),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艺术流派,又名超级写实主义。其主要特征是利用摄影成果做客观﹑逼真的描绘。R.马丁在1974年的超级写实主义展览的目录中写道:“超级写实主义把人置于照相机的视线下,很客观地把物体的影象呈现出来。”这些画家先制作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照片形象,然后再把这两度平面的形象移植到画布上来。照相写实主义根据现代哲学中的距离论的观念,认为传统的写实主义是注入了作者的主观激情的,是一种主观的写实或人文的现实,为观众了解的可能性较小,而不含主观感情﹑用大家共同的眼睛(照相机)来观察和反映,则能为更多的群众所了解,传达的范围也就更普遍。因此,照相写实主义的作品使人感到严峻﹑冷漠,有自然主义的味道。但作为美术运动,照相写实主义也含有积极的因素:利用照相机拍摄照片,可以把充满着光和运动的现代城市的景象凝聚在一瞬间;照相写实主义的作品常常把对象放大到5~10倍,改变日常事物的呎吋,造成一种异乎寻常的美学和心理效果。此外,具有严峻和冷漠感的形象,能传达出当代西方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疏远﹑冷漠和无人情味,并且为商业广告开辟出一条新的途径。代表人物 汉森。

 

10、新达达派:也称新达达主义或新达达,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于美国流行于欧美国家的具有反艺术倾向的美术流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世界十大奇迹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