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歌赛有必要考综合知识吗?[拐来拐趣]

(2008-04-03 10:35:11)

青歌赛有必要考综合知识吗?[拐来拐趣]

搞拐/

 

看了这一界几场青歌赛,感觉给人的感觉有进步也有糟粕。

先说进步吧,把评委分成几大阵营,这点安排就比较科学,虽然说都是搞艺术的,也都是唱歌的,但是隔行如隔山,更何况是传统、美声、通俗、原生态等等艺术形式了。

关于评分系统呢,还是外甥打灯笼送娘舅——照旧,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取平均值。毕竟是专家或者业内专业人士给出的分数,大家都没有意见,只是群众参与度没有了,不过这样的比赛,如果把群众都给弄进来,那么基本上就乱套了,不过搞拐还是建议可以选几个群众代表上来。

毕竟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先不管你唱的怎么样,最主要的一点是你能不能打动人,毕竟听音乐的还是咱们这些平头老百姓多,而不是那些吹毛求疵的所谓专家。

而关于综合知识题,搞拐个人认为,要么不要弄,要么就给题库让他们去复习,你这样突然冒出一道题,先排除紧张的心理不说,光那海量的知识就让人摸不着头脑,难怪余秋雨会把孔子说成战国的人。

毕竟一个人的知识面是有限的,你再怎样博学,再怎么知识渊博,你也不能尽知天下事吧,更何况是这些刚刚出道的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他们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音乐上面了,而他们的其他知识面与人生阅历等等都比不上余秋雨这类的老家伙了。

所以,CCTV搞的综合知识考核,有很大的弊端,第一、知识面太广,无论是谁也不能保证自己都能答得上来。

第二、文不对题,既然是音乐考试,而且还分通俗跟美声及原生态,那么这个题目是不是也应该跟这个靠近,你拿50年代的题目去考问80后的人,试问有多少人能知道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

第三、题材匮乏,先不说别的,我看的几场比赛里,组委会给出的题材大多是时间比较老旧的题目,时间间隔大约在90年代左右,更多的是50年代左右的戏剧(红灯记)这样的老、冷、偏题目。而缺少一些新鲜的题目,比如一些流行音乐,明星等等。

咋一看上去很公平,其实却是拿着古代的文言文来考现在的学生一样,从而闹出不少笑话。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