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无条件的爱来包容孩子

(2009-12-21 08:58:45)
标签:

育儿

教育

问题少年

真爱

爱迪生

在家教育

用无条件的爱来包容孩子

——《成功母亲的7大教育法则——天才爱迪生的秘密》读后感

冲冲爸爸

            

                        无条件的爱包容时

                          人的心灵会得到支撑。

           这样的支撑将终生成为心灵的珍宝。

                                                  ——亨利幸田

 

爱迪生的妈妈南希,以家庭课堂(在家教育)的方式,把爱迪生从身有残疾的“问题少年”培养成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很值得敬佩。

冲冲也是个讨厌学校教育并不为学校教育所接纳的“问题少年”,与爱迪生小时候有点像,所以一直想探究一下爱迪生母亲南希在“问题少年”的教育上的得与失,看看有什么值得我们参考借鉴的,可惜市面上这方面的书不多。

亨利幸田的这部书,书名很土,很怀疑它与市面上那些东拼西凑“编著”而成的以赚钱为目的的什么“成功母亲的8大教育法则”、“10大教育法则”异曲同工,所以虽然留意一段时间了,但一直没买。

最近,冲冲的“问题”越发严重了,很多时候我们都很矛盾、很迷茫,向爱迪生母亲取经的心情也越发强烈了,因而,最终还是买了这部“有关爱迪生与母亲南希的生活方式”的书,矬子里拔将军吧,就算书名土点,但毕竟它还是“著”而不是“编著”。

书一到手,刚读一章,就很有感触,很受启发,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呵呵,看来,主观主义害人呀。

 

天才未必就快乐。我们与其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看上去很天才,心底里却不快乐的所谓天才,还不如让孩子看上去并不怎么天才,而却真真正正地健康快乐。有什么比孩子现在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将来能健康快乐地生活更让父母心满意足的呢?现在很倡导“做成功的父亲”或“做成功的母亲”,其实,父母能让孩子现在健康快乐地成长、将来能健康快乐地生活,不就已经很成功了么?当然,如果孩子既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又能成为天才,这当然是尽善尽美的事了。可世间几乎从来就没有尽善尽美的事。力求完美,父母对己和对孩子都会苛求。这会让父母和孩子都活得很累很累,又谈何健康快乐呢?所以,我们学爱迪生的母亲,不是要学习她如何把孩子培养成天才的,而是要学习她如何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的。

 

任何好的教育,前提都是像爱迪生妈妈那样因材施教。在借鉴和学习别的父母的成功经验时,我们应该结合时代的特征,根据自己的国情、家情和人情,有选择地借鉴和学习,而不是生吞活剥地生搬硬套。成功的经验,是无法简单地复制的。

 

废话说得太多了,我们还是来看看爱迪生的母亲有哪些经验与教训,并对照着检讨一下自己有哪些不足吧。

爱迪生妈妈的第一条教育原则:用无条件的爱来包容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呢

无条件的爱,“没有以做个好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听父母的话等等为条件。”没有任何条件,也不要和其他孩子做比较。孩子感受到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会改变的真爱时,心灵就会稳健而茁壮地成长。

“无条件的绝不是宠爱。孩子做了错事时可以狠狠地训斥。如果有真爱,就能很自信地训斥孩子。斥责的窍门是理由清楚、语言简洁,斥责完后马上就切换成快乐的话题。相反,还做了好事时,就应该用力紧紧抱着孩子赞扬他,就像南希那样。”

“得到真爱的孩子,即使犯了错误也能够自己站起来。

无论什么样的孩子,都会有烦恼的时候。悲伤、懊悔、寂寞……泪流不止。那样的时候,真爱可以温暖地治愈孩子那颗受伤的心。”

对照一下看看我们自己:我们一直很认为自己很爱冲冲,可我们给他的爱是无条件的吗?

冲冲小时候,我们时刻要求他要听话,要做个好孩子。当他不听话时,当他不是我们心目中的“好孩子”时,我们就会很生气,并声称过我们不喜欢他。

冲冲上学了,我们除了继续要求他要“听大人话”、“听老师话”、“做个好孩子”外,我们还很在乎他的学习成绩,要求他要好好学习、好好完成作业等等,将来要做个有成就和能报答父母的人。当他无法满足我们这些要求时,我们同样会很不满意,甚至严厉批评指责和惩罚他。

我们会时常拿他与别的孩子比较,拿比他强的孩子来鞭策他,拿不如他的孩子来“鼓励”他。孩子一会儿自卑,一会又很有优越感。正如他自己讲的,他的心始终像“一块木头和一块石头绑在一起丢到河里忽上忽下的”。

如此等等。虽然我们一直很爱冲冲,但我们对他的爱始终是有交换条件的。真爱是无私的。有交换条件的爱还是真爱吗?

孩子背负着我们对他的“爱”,心理负担很重,生活的紧张兮兮,越来越无所适从,越来越缺乏了儿童应有的朝气与活力。

孩子今天的问题,都是我们的错爱一手造成的,我们不怨别人,我们必须很好地检讨检讨自己,承担起全部责任。我们应当抛弃我们有条件的爱,以无条件的爱去包容他,用真爱温暖地治愈他心灵的伤痛,支撑起他的心灵,让他真真正正健康快乐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