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谈孩子如何学做人

(2009-12-10 09:05:23)
标签:

在家教育

读书

情调

做人

教育

育儿

名著

冲冲重回学校上学,头一次上音乐课,老师就主动要教他弹钢琴。问他为什么,他说他整节课都盯着教室角落里的钢琴发呆,入迷了,下课了还跑过去摸摸,老师看他这么喜欢就主动要教他弹钢琴。

在冲冲的音乐培养上,相对那些给孩子狂报班,逼着孩子弹琴的家长,我们真是“极不负责任”。冲冲也就是上幼儿园时按老师统一要求学过一阵子竖笛和架子鼓,后来我们也只是给他买过口琴和电子琴由他自己吹、自己弹,就再也没在这方面对他“培养”过了。

我们总觉得,学音乐这事,首先要自己喜欢。你看赵传、王迪、杨坤、罗大佑、潘美辰等等这些人,爹妈是那么反对他们搞音乐,可自己就是喜欢,就是痴迷,结果搞出来了。相反,如果自己从来就不喜欢或本来有点喜欢却让爹妈逼得不喜欢,爹妈再怎么使劲,也很难。有人说朗朗不就是逼出来的吗?可问题是,13亿中国人,几千万朗朗的同龄人中不就才逼出一个朗朗吗?概率多小。小概率的事,做起来很难,想成功,更难。在培养孩子上,爹妈不能太主观,更不能太功利,强扭的瓜不甜,最好是顺其自然。所以,在冲冲的音乐培养上,我们是:你不了解音乐,我给你买CD、买MTV,带你看演出、看音乐会,我启发你;你喜欢口琴、电子琴,我买给你,给你提供条件;你想学,我就全力以赴支持你;反之,你没兴趣,不想学,我也不强迫你。

冲冲喜欢钢琴这事,我们以前没留意,很好奇,于是问他为什么喜欢。他回答说:“我很多小说都有描写钢琴的,我上音乐课时,整节课都回想着那些情节。”呵呵,原来如此,是小说唆使的,无心插柳柳成荫呀。

冲冲这孩子比较邪,周杰伦之流没兴趣,很喜欢帕瓦罗蒂之类;对边喝着下午茶边读本好书的英国贵族式的生活情有独钟,比较有“小资情调”。

广州一位教育专家在批评现在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时,说:“现在孩子是幼儿园学完了小学的内容,小学学完了初中的内容,初中学完了高中的内容,高中学完了大学的内容,结果到大学干什么呢?回过头来学怎样做人。做人应该是幼儿园和小学时学的,我们的教育严重弄反了!”哈哈,不可不谓一针见血。

好在现在有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这问题,跟他们聊天时,他们总说要孩子学做人。

没错,孩子要从小就要学做人,但问题是他们应该以什么途径学做人呢?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总觉得远远不像现在比较流行的让孩子死记硬背“仁义礼智信”或爹妈讲讲如何如何做人的大道理那么简单。我总觉得,对擅长形象思维而不善于抽象思维的小孩子来讲,这些大道理太虚了,很容易把孩子搞晕,搞得他们不知所措,结果反倒可能不知道如何做人。这些大道理,很多搞了上千年了,至今还没搞明白,我们大人活了几十年了,很多也没琢磨明白,即使琢磨明白了,在现实生活中也未必能条条做得到。让对生活两眼一摸黑的小孩子去琢磨这些,是不是有点太“难为人了”呢?

通过冲冲的一些兴趣爱好和老师主动教他学钢琴这件事,我很受启发。我觉得,教孩子学做人,首先要培养他们的生活情调。一个孩子,只要有了大致的生活情调,他就会有了大致的人生坐标,他就会很自觉地学习做什么样的人和不做什么样的人。因为冲冲有了自己的生活情调,他喜欢读书,喜欢歌剧,喜欢高雅的绅士生活,他梦想驾船航海,周游世界,四处探险,所以他就会觉得迷恋喜羊羊很幼稚,玩网络游戏很浪费时间,同学当众挖鼻屎很粗俗,邻居大妈谈论是非很无聊,说粗话很不文明,欺负女同学很不绅士,打小报告很可恶,虐待小动物很残忍等等,他不做这些人。

所以说,要教孩子做人,首先要培养他的生活情趣。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情趣呢?我觉得,主要是要让孩子多接触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尤其是要让孩子敞开了读内容与语言都时代感很强的好小说。冲冲的情调,主要还是读小说而养成的。

现在的小学教育(包括家长的教育意识),把语文数学当作凌驾于一切学科之上的“主科”,孩子整天跟生字词、练习题死磕,看小说成了“不务正业”,孩子的生活情趣从何而来呢?

生字词和练习题里有《钢琴小精灵》么?

生字词和练习题里有《爱的故事》么?

生字词和练习题里有《时代广场的蟋蟀》么?

生字词和练习题里有《塔克的郊外》么?

生字词和练习题里有《亲爱的汉修先生》么?

生字词和练习题里有《企鹅的故事》么?

生字词和练习题里有《浪漫鼠佩德罗》么?

生字词和练习题里有《夏日历险》么?

生字词和练习题里有《爱丽莎的眼睛》么?

生字词和练习题里有《外公是棵樱桃树》么?

生字词和练习题里有《金龟虫在黄昏起飞》么?

生字词和练习题里有《蓝色海豚岛》么?

生字词和练习题里有《爱德华的奇妙之旅》么?

生字词和练习题里有《幸福来临时》么?

生字词和练习题里有《人间有晴天》么?

生字词和练习题里有《苦涩的巧克力》么?

生字词和练习题里有《长袜子皮皮》么?

如此等等等等能让孩子懂得什么是美丽,什么是丑陋;什么是高贵,什么是卑鄙;什么是文明,什么是愚昧;什么是仗义,什么是背叛;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真爱,什么是仇恨;什么是热情,什么是冷漠;什么是光明,什么是黑暗;什么是自由,什么压制;什么是进取,什么是沉沦……这些东西,冷冰冰的、死气沉沉的生字词和练习题里有么?

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其为人——成为文明的人、高贵的人、完整的人。但我们的教育正在用生字词、练习题、物理定理、化学公式、将来进行时等等毫无生气的东西蚕食孩子的朝气与活力,让他们在这些冷冰冰和死气沉沉的东西里日复一日地冷冰冰和死气沉沉下去,直到失去了人生的方向,最终成为一个不知所措的人。去年我外甥高考,直到填高考志愿前一天,他全家人还为填什么专业争来争去,犹豫不决,苦恼之极。一个人,假如到了18岁成人时,他自己和他父母还不清楚他的情调如何,情趣何在,人生目标如何,下一步该干什么,那他和他家人活得也够可怜的。我这外甥上大学一年多了,前些天见到他,问他最近主要在忙什么,说:学习压力不大,时间很多,打算好好看些小说或历史。问他为什么要好好看些小说和历史,答曰:陶冶情操和读史明智。呵呵,这不是冲冲现在正在干的事吗?快20岁了,才想起陶冶情操和读史明智,晚点了吧,这可是冲冲这么大孩子才该干的呀。

我们很多家长也愿意孩子读小说,且给孩子订了读书计划,但在读的内容上有很主观,比如一味强调“四大名著”、“世界文学名著”什么的。“四大名著”、“世界文学名著”不是不好,可很多孩子就是不爱读,摁着他读,反倒扼杀了孩子的读书兴趣。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文学首先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是时代的产物,脱离现实生活,脱离时代的内容和语言谁喜欢?鲁迅很伟大,他的小说很不错,篇篇都可以说是名著;托尔斯泰也很伟大,他的《战争与和平》、《复活》是举世公认的文学名著。但这些书,21世纪的孩子有共鸣吗?爱读吗?我们与其摁着孩子读这些“名著”,倒不如更新一下我们的观念,放弃我们的成见,放心大胆地让孩子去读读“不正统”的甚至看上去比较“另类”的“国际大奖系列”、“杨松系列”,“凯斯特纳系列”、《哈利波特》等等内容与语言都“与时俱进”的小说。

孩子要进步,父母首先要进步。

在教孩子做人上,我觉得公式应该是:让孩子广泛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有情调→明白做什么样的人和不做什么样的人。

当然,这里面爹妈不能起反作用,别自己不爱读书和没情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