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把孩子当成工具和试验品!

(2009-08-20 09:32:20)
标签:

在家教育

教育

尊重

育儿

当我们大人在争论哪种教育模式更适合孩子时,我们是不是应该首先听听孩子的想法呢?

毕竟孩子才是当事人,才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当事人并不心甘情愿地干一件事,其他人再怎么努劲,恐怕也是瞎掰。

我曾经接触过一位极力主张孩子在家上学的母亲,她之所以让孩子在家上学,主要是因为她对学校教育极度反感。可她的孩子不仅不反感学校,反而很喜欢去学校上学。结果,折腾来折腾去,孩子在学校的学习耽误了,在家也没学好,母子俩还“结仇”了,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不论这位母亲多么委屈和极力反驳,其实她只是把孩子当成了泄愤的工具,这和其他一些家长把孩子当成考试工具、圆梦工具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我们教育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不论是家庭教育中、学校教育中,还是盈利性教育机构中,就是:把孩子不当人,而只是当成工具来看待。在传统教育观念中,孩子为什么要接受教育呢?不过是“上匡国,下利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你看看,在这里,孩子不是工具又是什么呢?

在变革的年代,当大家都找不着北时,孩子就不仅仅是工具了,还成了家长、教育机构的试验品。我们很多家长,今天听说一种理念,也不管自己是否全理解、孩子能否接受,就在孩子身上试试;明天遇到一种方法,还是不管孩子是否愿意,在孩子身上再试试;后天碰见一种模式,干脆连招呼也不打了,上来就在孩子身上试试。似乎孩子只是一只实验室里做试验用的小白鼠,唯有到头来被默默地切得七零八碎。而此时,家长不仅没有从自身找原因,反而把责任一股脑地推到孩子身上——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差!

教育教育,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就是两个字:“育人”。什么是“育人”?就是培养人。既然是培养人,首先就要把受教育者当成人来对待,而不是工具和试验品。人是有个性的。尊重个性,尊重人性,尊重受教育者的喜怒哀乐、喜好厌恶、愿望需求等等,一切的一切首先要听听孩子怎么想、怎么说,然后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才是搞好教育的大前提。否则,不论家长、教育机构多么殚精竭虑,搞得多么花里胡哨,都是扯淡。

有人会说:孩子小,那些理论模式他们听不懂,他们听了也是白搭,能有什么想法。我说:这是你水平不行,真理往往就是简单直白的一两句话,既然你打算好好教育孩子,为什么不把好东西简简单单、明明白白地告诉给孩子,然后耐耐心心地听听他们的见解呢?他能把你那玄而又玄的理论模式搞明白了,这不也是很棒的学习吗?别拿“小孩子懂什么”来做借口哟。孩子不懂,不是因为孩子能力低,而是因为教育者水平太臭!要不就是那套东西大人小孩、专家平民谁都根本就搞不懂。

把孩子当工具,是自私。

把孩子当试验品是晕乎、太急和太贪,什么都想要,却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结果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机不可失时不待我,抓到什么算什么吧。

不论是把孩子当成工具还试验品,都是把孩子当作私有财产来看待,都是对孩子的极大不尊重。

——昨晚,听一朋友眉飞色舞地大谈特谈时下流行的一种新教育理念,想到这些。我这朋友绝对是一位敢作敢为、兢兢业业的试验员,他在自己孩子身上试验过的“教育”已经数不胜数了。我相信,如果有一天谁号称发明了“知识芯片植脑术”,他一定敢不管真假一马当先地在自己孩子身上试试。别把孩子当成工具和试验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慢工出细活的事,干嘛这么急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